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

文:big teeth

忠犬八公的故事

忠犬八公是一条狗。日本人对于狗的感情沉迷,同学们可能很难理解。当然,要是按照汤祯兆的分析,这必然是与日本社会老龄化以及老人与子女疏离等种种因素纠葛在一起的――意思是,狗对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老人而言,是一种亲情的延伸。

这部美国电影翻拍自上世纪80年代同名日本影片,由于有同一位编剧新藤兼人坐镇,催泪效果一如往昔。一只谜一般的小狗突然出现,击中一位老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人狗开始相处,一同度过一样平常但微微透出光彩的日子。时间的意义有时不在于占有,而是积淀。如同一条长长的甬道,让人向往远处的光。

老人和狗一起经历了甬道的黑暗。老人去世之后,忠犬八公依然每天傍晚五点站在门口守候,他的身影逐渐化为了一种光亮。

最伟大的

皮尔斯・布鲁斯南这一次决无可能光靠一己之力拯救世界,还能顺带捞几个美女上床。这次他的角色是被救赎者。儿子的意外去世,使得整个家庭分崩离析;一个自称是儿子女友的姑娘意外出现,随着她肚子里孩子慢慢成长,一个新的家庭慢慢从废墟上立起。

很难不让我想起那部金棕榈奖电影《儿子的房间》,很难不让我想起那首迷人的插曲By This River。家庭成员的意外离去,正如肢体的突然残缺,肉体疼痛之外,别人同情的目光对自己都是伤害。此时如果没有温柔而坚定的成长,伤口将变得面目可憎。虽然有冲突,但借由新生命而来的爱的力量,永远是弥合创口的圣药。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是更重要的是,“不必追”──逝者如斯,生活仍然要继续。

爱很复杂

一位中年妇女旧情复燃,跟前夫搞起了“婚外恋”。此刻,她的身边还有另外一位追求者,沉稳安静,像是一条等着桌面上突然掉下骨头的狗。是的,世界上俗套的爱情喜剧故事万万千千,但是梅丽尔・斯特里普阿姨却永远只有一个。一旦加入她这万能的佐料,那看似庸俗的万万千千竟然也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白玫瑰红玫瑰,米饭粒蚊子血,怕就怕的是二十年后回头来看,已经没有了任何区别。这样悲凉的说法背后其实隐含着前提:时间消耗了娇艳,让万物同归于枯萎。然而若将时间看作一笔财富,将衰老看作一种积累,内心便涌现出“比当初更爱你历经沧桑的容颜”,这便是爱的更高层境界了。

爱之复杂,正在于这样充满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爱之复杂,也在于其中的男男女女对此懵懂不知,或者说故作不知。

对丑陋人物的简访

对女性学者的敬意和畏惧都源于她们的执着。比如有一种说法,居里夫人作为科学家的成就其实有限,她更多的像筛沙工,凭着一股韧劲找出了别人一直没找出的东西。在另外一些时候,所谓“韧劲”还有一个名字叫“拧巴”。比如,并不是待在实验室努力寻找物质的客观存在,而是到大街上搜索自己被男友抛弃的理由。

一个人类学女学者被男友踹了之后,试图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探明个中究竟。她开始访问形形的男士,听他们诉说自己的内心。意外的是,她听到最多的却是男人内心的恐惧――男人与女人并无太大差别,因为恐惧而需要拥抱,因为臂膀的温度而感觉到自身的强大。当女性主义兴起,女人们将OL装扮与围裙完全对立起来之时,男人们的恐惧一时得不到慰藉,转而以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满。

说着说着我都觉得有点扯,难怪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其实有点闷。

书籍

文:大牙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给孩子的信变成一本书卖钱,这种事我见得多了。从李敖到王朔甚至周国平,写得有好有坏,总归还有点真诚。因为读者之中至少有一个人,将来应该会有机会当面点评这部作品。但是,真诚到法拉奇这种地步的,似乎我还没见过。

伟大的采访女王,她的一生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强硬。乳腺癌手术之后,她坚持要看手术中被摘除的肿瘤,并且一再羞辱它:“你不敢再回来了。你在我身体里留下孩子了吗?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你赢不了的!”她不按编辑的要求写作,于是被解聘,编辑说,不要往吃饭的碗里吐口水。法拉奇的回答是:“我就要吐,然后把它送给你吃。”

这样的女人,面对一个想象中的孩子,她会说些什么呢?她没有隐藏自己的焦虑、孤独、抗争、不屑、不安全感,她将自己所有过往化作文字,在将死的时候告诉世界上剩下的人该怎么活。

这本书的副题是:一个女人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我觉得,这是一个女人献给世界的书。

丑的历史

如果不是对艾柯先生有一定的了解,我真得会以为这是一本骗钱的书:看到前作《美的历史》卖得那么好,于是赶紧出续集继续圈钱。但要承认,艾柯的书出的恰逢其时,因为我们对于美丑的概念已经非常模糊。在这个历史性时刻,系统梳理丑之过往,总结丑之经验,并且企图指导丑、开拓出新天地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自己觉得,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最具有阅读意义的大概是倒数第二章:别人的丑、媚俗、坎普。以我阴暗的心理揣度,艾柯前面写的十三章根本就是在铺垫,目的就是隆重推出末尾的“坎普”。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桑塔格有过详细的论述。

在艾柯看来,丑比美更精彩有趣。“美往往令人觉得乏味,因为人人知道美是什么,丑却有无限可能――可以是巨人、侏儒,也可以是长鼻男,就像皮诺曹那样。”坎普的意义就在于,在审丑的过程中发现乐趣。

上学的烦恼

作为一个曾经的优等生,我确实是要为优等生鸣不平的。虽然当年在学校里占据过一定的话语优势和道德制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都应该接受社会的嘲笑和揶揄。扳指一算,我觉得很划不来。

作者佩纳克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用了一年时间才记住字母a,听不懂课堂上老师在讲什么,发明各种恶作剧捉弄学监和老师,不做功课编造各种谎言……差生的痛苦在于疏离,这种疏离既给了自己些许安全感,但同时又带来更多类似歧视、体罚种种语言或肢体的暴力。

这本书苦口婆心要讲述的是:差生才是最正常的学生,差生才能充分证实教师的职能,因为什么都要亲口教给他们。我总觉得将孩子分为优等生和差生是件很奇异的事。是的,差生需要关怀和体贴,优等生同样需要。因为,他们为了适应荒谬的规则,比所谓差生已经付出更多代价。而且似乎永远不会有人替他们。

美味方丈记

我知道陈舜臣,是从他写的《鸦片战争》开始。小说写得好看,而且具有历史参考资料的地位,这就更了不起。除了《鸦片战争》,陈舜臣还写过《太平天国》、《中国门阀制度》、《大汉王朝》等多本著作。所以,看到这本讲美食的书,不禁让人一笑: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写作领域也是一样啊。

陈舜臣是华裔日本人,他太太也是。这本书讲得正是老两口的情趣对谈。美味就是美味,“方丈”并不是指和尚,而是指餐桌的大小。除了在方丈之间的对谈诸如“中国人为什么以前吃但是现在不吃生鱼”之类的八卦典故外,陈氏私房菜谱也不乏实际操作性,真是夫妻居家旅行必备之读物。更何况,读着书正如听两位相濡以沫的老人安静地絮叨,这经过岁月后归于平淡的真感情也会让人动容吧。

艺术

病树前头万木春,枯骨之上一花香。

傅榆翔:但吃肉边菜

文:zero

佛教经典记载,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传法授衣后,为了躲避地位纷争,离开了五祖,隐居山林,与猎人为伍。六祖常给猎人讲解佛法,大家都很敬重他。猎人们平常主要以各种肉为食物,六祖便寻些野菜寄煮在猎人的肉锅里,与猎人共进饮食,并称之为:“但吃肉边菜。”

短短五个字,已有大智慧。与之相比,《增一阿含经》所载释迦牟尼“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的苦行过于凄惨暗淡,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选择则又多了些纵情,少了些淡定。

以绘画作为修行之道的艺术家傅榆翔,对“但食肉边菜”感悟颇深:此乃肉身与佛性的命题。这个深信自己与佛有缘的人,一边在滚滚红尘中辛勤劳作,养家糊口,悲伤着也喜悦着度过常人的生活;一边静观己性,常发善心,在一次次放生中闭目凝神灵光闪现。这修心问道,并不意味着非要执着的断绝红尘,置于他处;而是“拈花微笑”的得意自在,慈悲不从彼岸寻,而是借着这沉重的肉身弥散到一花一树,一禽一兽的大千世界中。肉身行走,而佛心持守,如如不动,所谓“道成肉身”是也。傅榆翔由外而内,选择了这样一种改善世界的方式――独善其身。在这个让充满敬畏的宇宙中,个人是渺小的,一个人终其一生并不能改变这世界中一草一花的善恶,况且其自身并不见得比那花草生灵更接近善。其身不善,焉能载善?人在宇宙中朝向真理的唯一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不断地使自身向善。而欲使自身向善,必先见性明心,识我是谁。因此傅榆翔退回到内心的一方净土,而肉身行走在大地之上,致力于一日三餐,七情六欲中见性明心,正所谓道不远人。这种谨慎谦卑使得傅榆翔的绘画乃至他的生活都流露出一种自在、温润的气息,那清冷的画面并不是声嘶力竭的宣告着这个世界的末日,而是冷静的关照和沉静的爱。

由此观看他的绘画,图式简单而考究,意味平淡而深远,设色恬淡、清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契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南宗的气质,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真水无香。由于经常放生,他笔下常描绘许多动物。这些动物被剥离了它们生活的环境,悬置在灰色的天空中,或者被安置在一株株莫名其妙的突兀的大树上,提醒着世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今天的生命,已经被连根拔起无家可归。当被放生的鱼蛙乌龟缓缓爬向那已被污染的河水之时,所谓的放生,是否只是一个精神世界中的仪式而已?亦或者,当那些动物完整的以各种姿态存在于宇宙洪荒和那棵象征自然的菩提树上之时,那便是放生的最高境界,让它们自由的在宇宙中存在,自由的投身入轮回之中?傅榆翔在淡然之中将一幕幕的现实悲剧图景,从无边的俗世情感泛滥中抽离出来,沉淀为超越性的、精神性的世界景象。这世界固然是有着破败和死亡,但是死亡的的最高含义在于舍弃自身而孕育其他生命,所谓病树前头万木春,枯骨之上一花香。对生命悲剧的体会就是大慈,因为有了大慈方有面对生命的大悲,而大悲则是出于大爱――大爱是这世界的本质所在,在这爱里,万物方能生生不息,各成所是;而人作为万物之一,也终于可以含笑欣慰的向死而生。

音乐

文:AMP

Goldfrapp

专辑: Head First

从Alison Goldfrapp的身上可以感觉她对古典时尚的触觉绝非一般,同时她也懂得如何在戏剧性与时尚中取得平衡。因此,那股强大的力场总是把人牢牢吸引,但是也不至于让欣赏者为之歇斯底里忘形。GOLDFRAPP很聪明,单曲ROCKET主打复古,强调“科幻”,结合浓郁的全民科幻背景,唱片的电气能量绝对强势。站在当年,在“时髦”的节奏下融合这么丰满的音场绝对是惊人之作。旋律舒服,,节奏爽朗,封面上女主唱更是身着神奇女郎的宇航服,站在通往天际的火箭轨道上,剑尖发出高能粒子喷向远方,仿佛预示她将带领听众穿越时空重温70年代激昂的电脉冲。不过唱片的复古显得有点过头了,比起低吟民谣的SEVEN TREE,这张唱片充满硬朗气质,节奏和旋律呈真角运行,还真不是一张容易讨人喜欢的唱片。但如果你想感受STAR TREK第一季推出的精神狂热,或许GOLDFRAPP这次能够满足你。

熊木杏里

专辑:と

一张深情款款的唱片。听着它,仿佛是另外一种回归。也许和日式小调的旋律有关,这种时常出现在纯真年代爱情剧集片尾的治愈系歌曲,像一剂唤回浪漫回忆的药。细细品来,唱片保留了当年日本流行中最为可贵的朴实和古典。歌者演绎的细腻情感,用情且深情,涌动的情绪配合温婉的旋律让唱片在喧嚣浮躁的视听世界显得别具一格。开首一曲《春风》,极尽婉约的旋律铺出基调,恰似拂面晚风,在春天独有的气息和温度中撩起往日一幕幕。《远笛》似极日剧的表情,顺耳且充满情节感的编曲,用弦乐烘托一种广阔的心境,听毕心绪是否有些许释然?唱片里每一首作品,每一句歌词皆是酝酿良久的爱的箴言,旋律虽淡,但是正因为那份清澈,让歌者内心蕴含的芬芳扑面而来。好的音乐,不在乎于如何标签,唯一的标示就是它自己。

曾轶可

专辑:Forever Road

笔者也曾加入对这个女孩口诛笔伐,但当听完这张唱片,我不得不改变看法。从当时的绵羊音,到现在的舒展,仿佛一团乱线被拉开且染上了五颜六色,让人刮目相看。这种努力改变的勇气是首先值得肯定的。其次唱片编曲丰满了那些简单且稚气的旋律,让曾轶可在纯的层面上更多了一份迷幻气息。而我从来就没有认为这个女孩子的词作有任何值得攻击的地方,也正因如此,这张唱片在被雕琢得通体灵光后,那些如同星星一样歌词就彻底闪耀起来了。备受争议的《狮子座》里,缥缈的电吉他连绵不断,犹如COCTEAU TWINS发动流星雨坠落海洋,加上她现如今敏感脆弱充满神经质的声音,可谓是PSYCHO DREAM POP的还魂之作。而《最天使》中的那份任性和独属她这个年龄的纯真,仍旧让人感触。每当听她唱到“可以去死”的时候,似乎有一股来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力。当人们逐渐“长大”,或许就很难再体会这种情绪。《新的家》对于寄居者形象和心态的描写细腻生动,萧瑟气息带着一股漂泊中的无奈,很容易触动那些孤独的灵魂。这张唱片无疑是最近几个月市场中最成功的华语唱片,至少是最真诚感人的。

齐豫

专辑:The Voice

也许曾经为了利益争斗,但如果告诉你漂浮在地狱上空的全部是那些存在于奢望中的事物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一天归顺一个可以洗净身心的信仰?并非需要某个特定的宗教,就像这张齐豫的唱片,并非一张纯粹的福音合辑,而是采摘人类精神世界最闪亮的星辰,用朴实的钢琴和人声演绎出一卷不食人间的图画。听毕内心定有所思,也定有所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在思考后用自己的天赋和智慧感悟,填补某些空缺。从《Ave Maria De Lourdes》到《sailing》,无不透露着对于信仰的忠诚,对于爱的忠贞。配器并非华丽,走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新纪元合成器音效,强调的是空灵和朴素的气质。作为现在华语音乐界为数不多对NEW AGE情有独钟的歌手,齐豫之前也尝试过佛经唱片。可见,信仰其实是没有界限的,情感是上天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同时上天也赋予人类去主持、选择各种各样的情感的权力,在所有的情感中,爱无疑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历所有考验,在无数次生死离别中加冕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