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断线”串“珠”显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断线”串“珠”显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天上午,我在给同学们上哲学课。此时太阳早已高高地升起,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教室。不经意间,我眼角的余光扫到了班级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它们依旧悄无声息地工作着。我一边快步地走向门边的开关处,一边叹了口气说:“资源就这么白白地浪费了,都这样,还谈什么可持续发展。”

同学们个个面露羞色,好像在责怪自己怎么没有注意到,班级静得出奇。突然,“哄一”的声音骤然响起,是同学们哄堂大笑。原来,我虽然把灯关上了,开关线却被拉断了。

这时,有个同学用调侃的语气说:“老师,你损坏了班级公物。”我趁势反问说:“同学们,被节约的电力资源和一根极细尼纶线相比,哪一个更重要?”“是电力资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就对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要分清主次啊。”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我继续作自我辩护:“这根线断了能怪我吗?如果不是你们平时成百上千次地拉拽,我一次就会把它拉断吗?如果不是你们平时那么多量的积累,能有我今天的质变发生吗?”同学们被问得一愣一愣的,那个曾调侃过我的学生也掉转矛头,转向我了:“就是,就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嘛。”

初战告捷,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继续作下一轮诱导:“你们不仅不该怪我,还应该感谢我。”同学们瞪大了眼睛,很是不解。我继续说:“这根线要断是必然的,至于这根线是今天断还是明天断,是你拉断还是我拉断,这是事物发展的什么?”“偶然性。”大家回答说。“如果今天没有我这一拉,换谁拉都会断,这个‘谁’极可能是你们当中的一位。老师拉断和学生拉断的处理是不同的,当学校来调查这一事情,如果是老师拉断的,领导会说这是一起意外事件;如果是学生拉断的,领导会说这肯定是一起有预谋的破坏公物事件。你们说是这样吗?”“这样可能性极大。”一个学生回答说。“假如真是这样,你们认为这个领导犯了什么哲学错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来。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位领导想问题办事情从个人好恶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另一个同学补充说:“对,他是从主观经验出发,是一种典型的主观主义作风,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原理。”我作总结:“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我这一拉为你们避免了一次责难,难道你们不该感谢我吗?”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

我举了举手中的那根线,继续发问:“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开关线。”大家不约而同。“你们错了,记得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手。’试问这根线被拉断后还是开关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满脸疑云。“有的同学认为还是开关线,好,我现在用力拉我手中的这根线,能开灯关灯吗?”我边问边拉手中的线。同学们笑着直摇头。我顺势启发说:“所以嘛,我手中的线就不再是开关线,而是一根普普通通的尼纶线了。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哲学奥秘吗?”大家纷纷举手,我示意其中的一个同学回答,他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部分离开了整体就会失去其原有的功能。也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了。开关线被拉断后,这个部分就脱离了整体,失去了它原有的开关功能,它因此而变成了一根普通的线。”

最后,我作了总结性发言:“同学们,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下课后,我将为你们安装一个全新的结实的开关线。”同学们乐不可支,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偶然发生的“断线”事件,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一、要学会用生活的“断线”串起“理论之珠”,进行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说,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实现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灰色而高深的“理论之珠”被一根扯断了的开关线串起来,就显得那么熠熠生辉,那么唾手可得。其原因就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它以鲜活亲切的生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味到了哲理的生命意义。这正如德国杰出的思想家胡塞尔所说“纯粹的科学世界除了抽象的、以客观的‘真’为目的的概念、命题和逻辑推演外,它无法再为人的生长提供别的东西。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发展的基本需要。生活世界为人成为‘人’提供了全部共同的、基本的要素。”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生长家园中的“生活世界”被严重地剥离了,“科学世界”成了学生唯一的生长家园。于是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是对知识和课堂的厌恶,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背得滚瓜烂熟的僵死的教条和机械的所谓模仿能力。我们应该与这种把理论与实际完全对立起来的教学方式说声再见。

第二、要重视“断线”串“珠”的过程,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完全预定的,教师按照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教师应改变这些观念和行为,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过程不能是完全预定而不可更改的,而应在和学生进行开放的真诚的对话和交流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在师生共同构建生命课堂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引导启发中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进发,使其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从而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具有开放意识,在各个方面的设计都要预留空间。为动态生成的课堂埋下伏笔。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突发事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使动态生成过程精彩迭出,收获教学的奇效。

第三、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教学中的偶然“断线”,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传统课程观念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谓“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这种课程资源观严重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也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其实,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尤为宝贵,这才是我们应树立的新的课程资源观。课堂上随机发生的事件,有的可能会促进教学,有的可能会破坏教学。有利教学的,有价值的。我们当然要利用;不利教学的,教师更应注意发挥教学机智,善于发现不利因素蕴涵的教学资源,变不利为有利,因势利导,把它开发成丰富和促进我们教学的不可多得的资源。“断线”事件按常规思维就是一个破坏正常教学的不利事件,但换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个有价值的且符合学生实际的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