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知人论世”是传统的古代诗歌鉴赏方法,从孟子到鲁迅都深入的阐述了同一观点,“知人论世”要求读者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时,必须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高中古代诗歌鉴赏,要求教师从整体上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古代诗歌进行触类旁通的鉴赏。

【关键词】知人论世;古代诗歌;诗歌鉴赏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之善士为不足,又尚论古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知人论世”,后经文论家的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来使用,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的为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论文研究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论世”是指应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的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清人黄子云说:“当于吟咏之时,先揣知作者当日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冥恍惚之间,或得或丧,若存若亡。”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所云:“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生诗年谱会笺本》)。可见,做好了“知人论世”才能正确“以意逆志”,由此看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而且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有意识、有序地进行引导,在持续的“背景简介”中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那么学生将在不自觉的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谈到陶渊明时曾说:陶氏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所以他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陶渊明《咏荆轲》更是他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此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即便“君子死已知”依然“提剑出燕京”。朱熹曾评论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木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的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中学课本只选了陶渊明诗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等归隐诗作,以致造成陶潜先生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永远是飘逸脱俗。由此可知,没有对作者及其作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诗作的理解。

李商隐《无题》诗多写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首,便是被传诵千古的爱情诗。然而,在笔者看来此诗应是记梦诗,作者以梦写实,将梦幻之景写得如同现实,以致蒙住了许多人的眼睛,以为诗中别离乃现实中之情事,如此理解则大谬矣! 首联言梦中与亡妻相会不易,别离更是难舍难分,“东风”句写分别时双方不能自持之状;颔联写梦回之后,对亡妻的刻骨相思;颈联悬想暝府之亡妻的生活情景;尾联则希望阴阳两界沟通,能藉青鸟探得亡妻之消息,一片痴情尽在迷离幽梦之中。这样理解,诗歌便更有韵味 !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写闺情,极富生活气息,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名流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来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文章写得很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水部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张籍也流露出了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诗歌的精彩教学,可以让灿烂的文学瑰宝成为学生精神上的珍馐大餐,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知人论世”对于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于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轲.孟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8.

[3]鲁迅.鲁迅选集第六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