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位育”失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位育”失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公选课中逃课现象的普遍性使人们去关注这一突出的问题,而学生逃课归因的主观性则迫使我们从学生内在心理去寻求解决之道。运用潘光旦先生的“位育”思想,避免学生“位育”失当,是解决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

关键词“位育”失当; 公选课; 逃课

高校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大体为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中教师和教学管理这种外在的因素若想发挥其影响作用,无论是积极地规制还是消极地阻碍,都必须获得学生内在的心理认同,学生总是“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因此解决学生内在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减少他们的逃课行为。本研究以学生为讨论对象,以潘光旦先生的“位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来探析学生公选课逃课行为的失当之处,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高校公选课中逃课问题突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种类多样的公选课。随着公选课的深入实施,学生在公选课中的逃课问题日益突出,在学生中普遍流传的诸如“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一系列口号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笔者于2011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师范大学抽取20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3份。调查显示,学生在公选课中的逃课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只有9%的学生从来不逃公选课,偶尔逃公选课的学生比例为36%,另外有55%的学生经常逃公选课。至于他们逃公选课的原因,84%的学生为主观方面的原因。

学生逃公选课现象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去关注这一凸显的问题,而逃公选课归因的主观性则迫使我们从学生内在心理去寻求解决之道。公选课中学生的逃课问题之所以突出,从学生因素考虑,主要是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位置,理性的厘清发展的方向,即“位育”的失当,这里所说的“位”既包括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也包括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又包括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和纵贯时间的文化环境;所说的“育”既指使学生已知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也指使自身潜在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地挖掘。

二、“位育”失当与逃课频繁

“位育”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庸》上记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位学者下脚注曰:“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潘光旦先生进一步提出:“安所遂生”不妨叫做“位育”,并对“位育”这一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引申。张诗亚教授通过对“位”和“育”这两个字的甲骨文进行分析,阐述了其蕴含的深层意义:“‘位’就是‘立’的地方,它是秩序,是定位,它强调的是当一个人立起来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关系自然浮现,‘育’是进步,是发展”。而“位育失当”一词则最早见于潘光旦先生的《位育论》一文:“生物,尤其是进入文化的人类,尤其是今日适当中西新旧之冲的中国青年,往往有不能安其位不能遂其生的,这种现象以前叫做‘顺应失当’,如今我们叫做‘位育失当’”。目前高校公选课中突出的逃课问题从学生的因素考虑,乃是“位育”失当的体现。

首先,学生没能够做到“安其所也”,知晓其位置。一方面,学生或是不明确自身的爱好、兴趣、和取向,或是不了解所选择的公选课程,从而造成选课的盲目性。调查显示,有66%的学生在选学公选课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说的更确切点,是没有适宜的目的,因为这部分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才不得不选学公选课。这种盲目的、被动的选课缺少了内在动力的牵引,从而导致逃课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明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暂且不论,就纵贯时间的文化环境来讲,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任何单一的素质都不足以确保其稳定地立足于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若不在种类多样的公选课中寻求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频繁逃课,自然是失“位”之举。

其次,学生没能够做到“遂其生也”,在现有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使自身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不仅要注重自身个性和能力地深入发展,以达到对每门课都能系统的掌握,还要注重自身个性和能力地全面发展,以使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对已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其充分挖掘自己潜在的个性和能力,最后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设立种类多样的公选课程主要是以挖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旨归的,若学生没能利用公选课这一平台广泛汲取知识,使自身得到充分发展,而是频繁逃课,这自然是逆“生”之举。

三、问题解决:明其“位”而顺其“育”

学生在公选课中逃课这一外显行为更多地归因于其内在的问题心理,任何外在的规制举措若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都必须获得其规制对象的内在心理认同,恰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述“正是由于他愿意受我的约束,所以他受到的约束是最严格不过的”。因此学生若能明其“位”而顺其“育”,产生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公选课中的逃课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

首先,学生在选择公选课时应避免“幼儿园原则”。所谓“幼儿园原则”,就是学生只选学那些内容简单或容易通过考核的课程,调查显示,有41%的学生以课程内容简单为选课依据,有36%的学生以容易通过考核为选课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够。让学生根据自身及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选课和学习,以增强他们上公选课的内驱力,也就是达到明其“位”而顺其“育”,这样方能减少逃课的次数。

此外,学生应该在公选课上认真听讲,主动接受知识,不能简单地适应和被动地接受,还要以已知的个性和能力能动地与教师、课程进行交流和融合,以进一步明确自我,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样既明确了一名学生的“位”,又达到了自身发展的“育”。当学生融入到公选课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心灵的满足感后,会对公选课有着发自内心地热爱,那么公选课的逃课问题就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9.

[2] 张诗亚.“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

[3] 潘光旦.位育[J].华年,1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