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惠农富民金融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惠农富民金融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安康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生态安康、富裕安康、人文安康、和谐安康”的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改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推进惠农富民金融创新工程,竭力打造城乡群众身边的贴心银行和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本文系统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做法,以期为金融惠农富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惠农富民;金融创新;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72-04

地处陕、川、鄂、渝三省一市交界处的安康市,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辖1区9县161个镇2559个行政村,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口263万,总农户67万户,农业人口占比84%。近年来安康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生态安康、富裕安康、人文安康、和谐安康”的建设总体规划,坚持“服务城乡经济、构建社会和谐”的经营理念,牢牢把握面向三农、面向城镇社区、面向小微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地位,着力改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推进惠农富民金融创新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以下简称支农“三大工程”),以城乡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经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竭力打造城乡群众身边的贴心银行和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农村金融通达工程”实现城乡服务“零距离”

“一张富秦卡、一部电话、一台小机器就能在家门口办理惠农补贴取现和转账汇款了,买点籽种化肥也可以刷卡了,支取千儿八百块现金再不需要走三、四十里山路到镇上的信用社,给娃汇点学费也不需要往返近200公里掏上五、六十元车费上县城找银行了……”在陕、渝、鄂三省交界地区的安康市镇坪县华平镇三坝村农户罗安琴家中,前来支取退耕还林补助款的农民围着当地信用社安装的助农取款POS机,讲述着现代化支付工具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实惠。罗安琴家是镇坪县信用联社发展的银行卡助农取款便民服务点,该服务点方便了周围300多户群众办理小额取款业务。这只是安康市农信社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通达工程的一个缩影。

安康市“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这里山高水长、坡陡沟深、居住分散,农村普惠性基础金融服务半径宽、地域广、成本高、风险大。农村边远乡镇缺机构、缺设施、缺产品、缺普惠性基础金融服务。随着国家富民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给予农民包括退耕补助、移民建房补贴、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在内的各种惠农补贴近30种,少则几十元多则几千元。面广量大的资金兑付发放需要经过主管部门、财政、国库、银行、乡镇等多个环节。过去边远乡镇的农民每月支取130元的城乡低保,往返上百里还要掏上几十元的车费,有时遇到资金划转不及时、支取资料不齐全等问题,还要往返跑几趟,几经周折,费时费力不说,农户到手的补贴已所剩无几。因此,打破城乡金融资源分割界限,促进经济金融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城乡普惠金融服务均等化,已成为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以现代科技引领金融业务发展。安康市农信社自2011年以来已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强力推进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通达工程”。在探索惠农补贴通过“惠农一折(卡)通”实现县级集中兑付"直通车"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渠道,大力推广陕西信合“惠农一折(卡)通”、富秦卡、富秦家乐卡、富秦校园卡、贵宾卡、金融IC卡和金融社保IC等新型电子金融产品进农户、进社区、进商户、进企业;布设ATM自助设备、特约商户POS终端、助农取款POS服务便利店、移动POS;实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进乡镇、进农村、进超市、进园区、进工厂;提升银行卡短信签约、电话银行签约、银行卡理财卡、卡内多账户操作、卡内自助质押贷款等业务功能的推广面。截至2012年底,安康全市农户开设“惠农一折(卡)通”账户73万户,陕西信合富秦系列卡发行70余万张,银行卡短信业务签约8万余户,开通电话银行2万余户,在城乡集镇开设ATM自助银行服务网点190个(其中安装自助取款机180台,存取款机10台),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乡村便利点690个,布设特约商户POS机具2200台,安装无线 POS移动服务终端232台,实现了银行卡户户通、ATM自助设备镇镇通、特约商户收单POS城乡通和助农取款POS村村通。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各项惠农补贴,可通过农信社县级集中兑付平台直接支付到农民在信用社开立的“惠农一折(卡)通”账户,农户信息查询、账户挂失、小额取现、汇款结算、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足不出村即可刷卡办理,使边远山区的农户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二)普及现代金融知识,引导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变革。安康农信社一手抓自助设备渠道建设,一手抓现代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农民转变金融消费方式,让农民熟悉电子金融产品,了解金融常识,掌握自助设备使用,维护金融消费安全。组织开展了以金融产品知识宣传普及为主题的“百镇千村”行动,近两年来,印制金融产品知识彩色宣传折页120万份,制作宣传展板50个,在高速路沿线、市县中心广场制作立体固定大型灯箱广告30块,户外悬挂宣传横幅2000条,组织1000多名客户经理集中100天时间开展金融产品营销服务“四包四进四送”活动(即客户经理包地段、包商户、包企业、包系统,进农家、进商户、进企业、进社区,送贷款授信、送金融产品、送政策信息、送营销服务),拉网式开展农户、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城镇社区客户调查摸底,一户一卡建立资信档案,逐户做实评级授信。累计走访调查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64万户,评级授信59万户,向不同客户群体推介农信社特色信贷产品、系列银行卡业务、ATM及POS自助服务,宣传电话银行、银行卡安全用卡、自助设备使用、个人征信、反假货币、反洗钱、银行结算账户等金融知识。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在城乡形成了品牌效应,提升了特色金融产品的美誉度。如今农户持卡转账消费已成为时尚,近两年来,农户“惠农一折(卡)通”兑付农户涉农补贴达315万笔,累计金额达13亿元,新农保、新农合基金缴付累计达3亿元,银行卡非柜面交易量达到694万笔105亿元,安康农信社银行卡农户占有量、ATM及POS自助设备覆盖率、银行卡业务交易量居于全省前列。

(三)通过形象能力建设打造多功能精品网点。作为安康市网点最多、功能最全、服务面最广、存贷市场份额最大的金融机构,安康市农信社辖10家统一法人联社,共有279个营业机构、2500名员工,营业网点在全市金融机构占比62%,其中:城区营业网点73个占比25%,乡镇营业网点216个占比75%。自2011年开始实施《安康市农村信用社形象能力建设三年规划》以来,积极开展了城区网点精品化、乡镇网点标准化、乡村网点安全化升级改造工作,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内控管理、机制改革、企业文化和文明创建等五个方面,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设计,统一网点VIS视觉形象标示、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制度流程和服务规范,提升网点硬件档次,增强网点服务功能,打造品牌形象,从而提高了市场核心竞争力。统一组建了10县(区)联社24小时视频联网中心、会计事后监督中心,推行了综合柜员制、客户经理制、会计委派制,建立了功能完备的信息数字化前后台业务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了门柜业务前后台分离。取得成果:累计培训员工116期7686人次,完成网点升级改造142个(其中建设精品网点10个,标准化网点132个),改造 24小时自助银行标识190个。精品网点按星级标准配制环境设施,统一设置VIP客户区、金融产品展示区、咨询引导区、自助服务区和客户等候区,有效提升了安康市农信社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水准。

二、“支农三项制度”开通农户贷款“直通车”

随着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市场化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进城务工了、农村能人大户投资经商开创市场了,私营小作坊规模经营向微小企业转型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安康市农信社“跟着农民走,围着市场转”,建立“支农三项制度”,做精、做优、做强农户小额信贷款品牌,激活信贷惠农富民的“源头活水”。

(一)建立农户贷款评级授信制度。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推动更新农户信息档案、扩大评级范围、提高授信额度、增加信贷投放和加强信用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升级。完善“地方政府、信用社、村委会、农户”四位一体的信用服务体系,通过地方政府推动、信用社主导、村级组织参与,成立农户信用等级评级评定小组。信用社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收集农户资信信息,一户一卡建立档案。根据农户资信实力、产业发展潜力、家庭收入水平、信用记录和人格品行,利用内部风险评级模版,采用百分制量化计分,通过社会公开联评公议,确定农户“优秀、较好、一般”等三个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来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如今农民富裕了,评级授信也“水涨船高”,农户单户最高信用贷款额度由过去的1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

(二)建立农户授信告知制度。农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审检。根据农户资信信息补充更新情况和上年贷款使用情况,审核调整当年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的审核调整工作在每年3月31日前统一进行,审检调整结果公示无异议后,以“农户信用等级年审通知书”形式书面告知农户,将农户本年度信用等级、授信额度、贷款条件、贷款流程、利率定价、管护客户经理联络方式等信息一一记载,农户凭身份证件和“通知书”可随时到辖内农信社办理授信额度以内的信用贷款。在农户评级授信的基础上,对信用等级连续两年评定为“优秀”的农户发行集现金存取、转账结算、跨行ATM取款、信息查询、刷卡消费、贷款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分次归还等功能一体的陕西信合富秦家乐卡,单户最高授信20万元,最长还款期限2年,持卡农户在省内任何农信社网点均可办理贷款业务,像支取存款一样方便。

(三)建立农户贷款公开公示制度。安康市农信社所有营业网点的营业厅都统一设置了岗位监督牌和信贷客户经理公示牌,公示员工岗位编号、姓名照片、岗位职责、客户经理受理贷款范围、信贷营销责任片区、业务联系电话、公开服务承诺及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以行政村为单位在村委会统一设置“农户贷款评级授信公示牌”,公开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贷款授信的条件和流程、整村贷款情况和信用创建情况,逐户公示农户信用等级、贷款授信额度及贷款使用、归还、逾期情况。按季动态更新反映各类信息,真正让农户方便借贷、明白借贷、相互监督。同时,建立起农村金融服务合同和信息联络员制度,农信社与辖内村委会公开协商一年一签《农村金融服务合同》,明确双方在支农服务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由村委会公开推荐1-2名农村金融服务信息联诺员,协助信用社收集农户资信信息,参与信用评定,配合客户经理开展信贷服务,推广金融产品,融洽社群关系,实现支农服务的“无缝对接”。

信贷支农的“三项制度”契合了当地的“三农”需求,彻底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问题,不仅农户乐意接受,而且也将信用文化融入了整个地方金融生态建设之中。截至2012年底,安康市农信社累计建立农户资信档案61万份,评定信用等级59万户,授信总额达218亿元,评级授信面达95%,农户贷款余额113亿元,富秦家乐卡发行7.3万张,累计授信33亿元,贷款余额22亿元。与辖内2460个行政村签订了《农村金融服务合同》,聘请1750名农村金融服务信息联络员,评定文明信用户24万户,创建信用镇98个,信用村585个。

三、“三小信贷工程”做实民生金融“大文章”

(一)实施城乡个体工商户信用共同体小额贷款工程。针对城乡个体工商户信贷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安康市农信社出台《城镇个体工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管理办法》,建立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制度,依据商户资信实力、经营规模和诚信记录评定为一级、二级、三级信用户,无需抵押担保即可取得最高20万元的授信额度,循环周转使用。按照商户“自愿组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实行3-5户成员联保,组建商户信用共同体,最高授信限额达到50万元,贷款利率在同档次贷款利率基础上下浮20%。商户信用共同体授信额度内的贷款申请免抵押、免质押、免担保,信用商户持贷款协议书可随用随贷。取得成果:安康市10县区联社调查建档个体工商户11200户,评级授信9519户,授信总额14.53亿元,评级授信面达86%,贷款累计投放4215户共计4.8亿元,建立商户信用共同体75个,授信1.95亿元,信用共同体贷款余额8680万元。

(二)实施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程。安康市农信社建立了政府担保、财政贴息、信用社自主放贷的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模式。安康市农信社与人社部门签订《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协调市、县小额信贷担保办公室统一设立担保账户、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政策宣传、统一贷款条件、统一审贷流程。承担放贷任务的县(区)联社按照贷款自主、防范风险的原则,在辖区信用社设立专柜,落实专人负责,认真进行贷前、贷中、贷后检查管理,以担保基金五倍的比例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安康市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从起步初期的6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8400万元,个人创业小额贷款额度从2万元起步,再从5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从最初的30万元扩大到400万元;贷款主体覆盖到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创业人员和带动就业的小微企业等所有创业群体;贷款扶持项目涵盖了商贸流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主导产业开发等多个领域。截至2012年底,安康市农信社累计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3564户8.6亿元,投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5646户2.39亿元,财政共计支付贴息资金6000余万元,政府提供担保信用社信贷扶持创业项目达18598个,直接帮扶8950人成功创业,并带动了3.56万人实现就业。作为全民创业典型示范县的旬阳县,每年就有1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由当地农民工自发组建的劳务公司就有200多个,但他们在外创业苦于没有铺垫资金,得不到当地银行支持。对此旬阳信用联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城乡劳动力组团创业,出台了《劳务经济共同体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推出“创业政策+劳务公司+孵化项目+信贷资金+担保+示范创业”的“扶持链”信贷模式,由旬阳籍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成立劳务公司承接经营项目,共同出资入股在旬阳注册组建担保公司,专为旬阳籍在外创业劳务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信用社累计发放在外劳务公司和劳务输出创业贷款1.32亿元,带动了一大批创业“小老板”由私营小作坊向现代公司制企业发展,他们每年创造的劳务收入近20亿元。

(三)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工程。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资金渴求大、融资成本高,无法提供核心资产担保,贷款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安康市农信社通过开展积极的银政、银企、银银互动,由县级财政投资设立地方国有资产控股的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担保;对市、县确定的重点项目、骨干工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民生工程搞好信贷项目对接、资金对接、服务对接和产品对接;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信用度的小微企业实施不同的信贷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审批授权、评级授信、发放审批、利率定价、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予以区别对待;利用内部风险评级参数模版,还原客户资信经营真实信息;关注预期现金流量和第一还款来源,降低抵押担保条件,实现流程电子化平行作业,精简“层层审批”环节;对中小微企业重点优质项目的大额融资需求,推荐通过县(区)联社合作组团办理社团贷款的方式予以授信支持,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截至2012年底,安康市农信社建档评级中小企业446户,授信22.74亿元,累计发放中小微型企业贷款20亿元(其中累放融资担保贷款103户3.86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基金余额9735万元),累计发放社团贷款15户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安康现代农业、水电能源开发、富硒茶饮、生物医药、秦巴丝绸、地产开发、商贸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大缓解了小微企业骨干项目的融资难题。

“巩固农村阵地、抢占城市业务,服务城乡群众,构建社会和谐”是安康市农信社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2012年安康市农信社累计发放贷款119亿元,存贷款分别较年初净增40亿元和22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4亿元和14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32亿元,较年初净增24亿元,涉农贷款存量和新增占比达到93%和109%),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参考文献

[1]董加相.西双版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2):68。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J].金融经济报,2007,(8):12-13。

[3]何学松.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J].现代商贸工业,2012,(3):63-64。

[4]王俊,马成胜.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新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2,(1):82-84。

[5]郑兰祥,程跃玲,郑飞鸿.论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J].对外经贸,2012,(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