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从一系列传统模型入手,提供了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对象为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9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轨迹。 我们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外国直接投资被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引,但同时也可能对本土经济增长带来轻度的负面影响。传统的增长因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被认为在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内生理论引入的可持续增长因素例如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被认为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外国投资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现状概述

我国自从90年代以来,外资已从过去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国际大财团全面进入的格局。初期投资于房地产业的外资增加较快,个别年份占到外商实际投资额的1/3以上,近十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累计看,投资于工业的外资仍然占最大的份额,约占60%。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0.87%集中在第二产业。

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90年代以后,这一比重略有下降,但总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 ,在沿海地区的投资,累计仍占全部投资额的88%。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国直接投资于东部地区占87.88%, 中部地区9.29%, 西部地区仅占2.82%。截至1999年,东部地区累计使用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的87.84%,中部地区占8.94%,而西部地区仅占3.22%。

我国利用外资的来源与方式

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港澳台的资金一直占较大比重,在90年代以前,港澳台投资约占80%左右。90年代初期以来,其他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明显增加,港澳台资金比例逐年下降,但累计仍占近60%。

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在华投资的外商主要采取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方式。90年代以来,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有较快上升,自1997年起,新设立项目中,外商独资经营的项目数超过中外合资经营的项目数,自1998年起,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同金额超过了中外合资经营项目的合同金额。但以累计数计,中外合资经营仍然是占最大份额的投资方式,占实际投资额的近一半,外商独资经营所占比例不到1/3。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产出是资本、劳动、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函数。外国直接投资通过作用于上述变量来影响经济增长。以下本文将从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国内投资、就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在此框架下探讨外国直接投资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

4.1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GDP

下图给出我国1983-2001年经济增长率与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的变动情况。FDI作为对东道国的投资,由于其购买各种原材料以及支付工人工资都必然按照当年价格核算,因此以FDI与以当年价格计算并换算成美元的GDP相比的比值作为衡量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的指标更具科学性。1990年以前,由于我国利用FDI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因而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1991年以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1992、1993年,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几乎成直线上升态势,1994年FDI/GDP达到了6.22%,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渐趋明显。

图1经济增长率与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曲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2000年各卷,2000、2001年数据取自《宏观经济研究》2001、2002年第3期。

注: 左方坐标表示GGDP ,右方坐标表表示 FDI/GDP

4.2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国内投资

理论上,一国的国内投资(Domestic Investment)由本国投资(National Ivestment)和外国投资(ForeignInvestment)两部分构成。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国内投资总额的一个部分,其不同的投资形式对投资总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用于并购现有企业的FDI实际上并不增加国内总投资,只是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代替了内资企业,把内资企业从国内市场上“挤出”。

IY=a+b*YG(-1)+c*IY(-1)+d*FDIY+e*REXL+f*IR+g*IF+ε,其中,IY表示投资占GDP的比重,YG(-1)表示前一期的经济增长率,IY(-1)表示前一期的投资占GDP的比重,FDIY表示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REXL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 IR表示国内金融市场一年期贷款利率,IF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率, ε为随机项。

根据分位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得到回归方程I。考虑到前一年的经济增长率YG(-1)的显著性不高,不能通过检验,因而将这一解释变量舍去,得到回归方程II。从回归方程II不难看出,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各参数能够通过t检验,其中IY(-1)、REXL、IR、IF在5%水平上显著,FDIY在1%水平上显著,回归方程式结论被证明有效 。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国国内投资与国内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上年投资正相关,这与理论上国内投资应与国内利率负相关、与上年投资正相关相吻合。不过理论上国内投资与实际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系数不定,而对于中国来说,国内投资与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关系。可见,我国利用FDI有助于当年国内投资的增加,没有将本国的投资“挤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利用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以新设企业形式出现,而很少通过并够实现。

4.3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国内就业

我国是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且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于农村。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之一。外资流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不同时期各经济类型吸纳的新增从业人员的数量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是相当可观的。

5.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利弊的深入探讨

5.1 外国直接投资之利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

二、吸纳劳动力就业;

三、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

四、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五、扩大我国的外贸规模,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六、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5.2 外国直接投资之弊

5.2.1 明显削弱了中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某些内资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是:在外资进入、外企林立、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融为一体且显著加强的态势下,海尔、华为、奇瑞等一批内资企业“奋袂而起”,自主创新,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另一方面,在大规模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我国许多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则明显削弱。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内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利益上的矛盾。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获取长期稳定的高额利润。为此,外商要最大限度地垄断技术和市场,打败竞争对手;而绝不是要培植竞争对手,增强我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陷自身于不利或败北的境地。

5.2.2 对中国民族经济形成强烈冲击

外商直接投资长时期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必然加剧外资经济与我国民族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反复较量。外商直接投资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品牌、规模等垄断优势,通过“绿地投资”和并购我国内资企业,控制了我国的某些行业和市场,大量“消灭”我国民族品牌产品,通过合法或不正当手段吞食我国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资产,已经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一、控制了我国某些行业和市场;

二、大量民族品牌产品相继被挤出市场;

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加剧资源短缺,恶化生态环境;

五、加剧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2.3 对中国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制度构成较大威胁

近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愈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和及时消除与化解潜在或现实的内部和外来经济风险的能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和健康发展的态势。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经济不受分割,经济自主性得以实现,基本经济利益得到保障。

6、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知道FDI在促进我国资本形成、吸纳就业和提高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方面贡献都是比较显著的,同时在我们对经济增长率与FDI的回归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总体上比较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我们对FDI的积极影响的进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过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上缴税收等途径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不过也正如上文所提,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逐步放开对外商行为的限制,出现了FDI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产业、垄断市场和封锁先进技术的新动向。因此,我国在积极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应该对外国投资的负面影响给予足够重视,以最大程度达到对经济增长扬长弊短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乃亚. 中国对非投资格局的形成――中国对非洲投资50年回顾[J]. 商洛学院学报, 2008(2): 1-12.

[2] 梅祥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4): 64-65.

[3] 王 磊. 我国企业对非洲投资问题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6(8): 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