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flow的新升本类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应用flow理论,寓教于乐。探究出一套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即整合多种教学媒体技术,采用讲授与实验合并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程序设计思想和编程能力。
关键词:flow理论;教学改革;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64-02
On the Flow-based Teaching Reform of C Programming Course in the Newly-upgraded Universities
YUE Xiao-h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theory can make the instruction take place in a light and pleasurable setting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t of teaching 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e C programming course, namely, to integrate various teaching media technology and adopt the teach? ing method of mingling the experiments into classroom lecture, to let the students“learn from the process of doing, do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enjoy after doing”, finall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programming thoughts and capabilities.
Key words: the theory of flow; teaching reform; programme design
1 flow理论概述
我国从古就有“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乐于做某事时,就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忘乎所以,乐也从此而生。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及其领导的团队对此心理现象进行大量的长时间研究,将这种独特的心理现象称为flow。他认为当一个人处于flow状态时,不仅乐于做事,而且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1.1 flow的定义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对Flow的定义有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描述:
“当人们全情投人时,获得的一种贯穿全身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须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他感受到的是贯穿各动作间的一股整体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为。此时,自我和环境之间、刺激与反应之间、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1]
“参与者进入的一种共同的体验模式,在其中他好被吸引进去,意识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所以一些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被过滤掉,并且丧失自觉,只对具体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透过对环境的操控产生一种控制感。”【1】在我国,研究者将这种flow状态翻译为“心流”或“沉浸”。
1.2研究成果
1)通过大量资料的研究,最后米兰大学的马西米尼及其团队给出了“挑战”与“技能”的八种组合关系(如图1)。
随着挑战与能力的关系转变,个人的体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低能力高挑战时,产生的是焦虑,低能力与中等挑战时,产生的是担心,低能力与低挑战时出现的是淡漠。中等能力与低挑战相遇出现的是无趣,与高挑战出现的是惊悚。而高能力与低挑战出现的是松懈,与中等挑战产生的是掌控。只有高难度挑战与卓越的能力相互配合,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塑造异乎平常的体验与感受。
2)心流活动的特点
有助于心流产生的活动,称为“心流活动”,因为这类活动令人感受到心流的出现,它可以让人全神贯注在明确、相关的目标上,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1)目标明确是心流活动的第一特点。活动具有明确目标,具备行动准则,参与者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2)立即回馈是心流活动的另一特征。可以在完成每一步骤之后,立刻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3)接受的挑战与个人能力要相互平衡。当能力与接受的挑战出现差距时,通过查漏补缺,学习新技巧或提高挑战难度,才会通向高挑战高能力的心流状态。(4)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心流活动的又一特点,人只有在全神贯注的做事时,才会丧失自我意识,对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反馈有反应。
3)心流活动产生的范围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Csikszentmihalyi)及其领导的团队近年来通过对美国青少年及成人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2]人们在有些娱乐中能够获得较高的心流体验。出乎意料的是:成人或青少年在工作或学习时,快乐的程度通常不及平时,动机也较薄弱,但注意力却十分集中,心智运作的投入程度高居一整天各项活动之首,通常也是心流频发的时刻。
2运用flow理论,实施计算机语言类教学的改革
1)组建一个多种媒体共用的计算机室,提供一个互动的、易于产生心流的教学环境
人们所处的空间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环境能够激发灵感。组建一个多种媒体共用的计算机室(如图2),让学生处于教师机控制之下的实地编程环境下学习。从简单基本的语法到教师精心设计的小例子,学生们都可以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教师也可以扩展性的为学生随堂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分难度的编程问题,让学生进行现场求解,调试成功的学生可以将答案上传给教师,由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讲解。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反馈及时,查漏补缺,不仅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牢固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学习兴趣。对于难以用多媒体展示、需要学生深思、感悟的过程、或概念,教师也可以利用黑板,边讲边做,提示问答,让学生理解掌握。在这样的一个现代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组织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高效,更快捷。
图2
2)讲授与实验合并授课,给学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能够编程练习调试的语言学习环境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特点是它的每一部分知识都具有可操作性,而课堂中的讲授既是教师有一台教师机可以当场演示也无法使学生有深刻的切身体会。久而久之,就会对该课程产生厌倦的感觉,从而失去了最初的兴趣。合并教学时,有以下优点:
①教师做到精讲,学生能够多练多做。
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可以立即编程操作验证,这样就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去做。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能自觉不自觉的进入心流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②教师随时解疑演示辅导,学生现学现用现问。
对于课堂问题的处理,教师可以使用演示、讲解法解决学生中普遍出现的知识性问题,也能针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学生能够边学边做,边做边问,随时调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差距。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指导,交流。这种多边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学生互助协作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这种环境作用下,友谊诞生,人际关系融洽,学生对所学内容讨论热烈,心致盎然。
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从未受过算法设计训练的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及时有意识地加强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讲授一些常用算法、典型算法,为以后编写程序、软件设计奠定基础,同时熟练的掌握算法,也可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程教学以“研究型”教学为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编程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研究性教学强调“从做中学”,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案例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讨论,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案例的完成而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编程思想的建立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第六章循环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做: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启发式中的问题引入教学,寻找典型实例,给出算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例,黑板归结算法。利用引导法指导学生在学生机上编写应用程序。在这个阶段,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使用知识。教师的工作处于主动。在第二阶段,循环结构算法的问题实现。许多问题的算法都需要用循环来处理,例如排序法,穷举法,迭代法等,教师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给出问题的流程图,学生组织语句写出程序。鼓励学生设计算法,探讨实现的过程,从中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这个阶段,活动的主动者是学生,他们分析算法,相互交流,自己动手编写程序。第三阶段,程序项目设计:课内安排设计项目,给出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在指定的书籍、网络、课件查找相关知识,写出项目设计报告。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整合教材,精选内容,加强课件、网络建设,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教材中不完善的部分,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予以适当、适度地补充。以研究型学习方法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网站。通过公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上载教学讲稿、授课课件和演示案例,开设问题讨论空间和教师答疑信箱,实现了传统教学的课堂讲授、问题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为学生的自学、复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了实时和非实时的通道。
参考文献:
[1] Csikszentmihalyi M.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5.
[2]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生命的心流[M].陈秀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3]胡燕.网络课堂教学研究[J].电化教学研究,2010(7).
[4]徐进华,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几个措施[J].计算机时代,2005(11).
[5]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J].远程教学杂志,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