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净作高产栽培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净作高产栽培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索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露地净作栽培效果,设置黔花生1号和本地小花生2个不同品种地膜覆盖与露地净作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投入较高,比露地栽培能提前出苗,提高结实率,提早成熟,实现增产增收;露地栽培投入与产出比黔花生1号为1.00∶4.40,本地小花生为1.00∶2.98,地膜覆盖栽培投入与产出比黔花生1号为1.00∶4.13,本地小花生为1.00∶2.86。试验品种黔花生1号综合表现均优于本地小花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关键词 花生;地膜覆盖;露地净作;经济性状;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013-03

为了贯彻落实好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黔财农〔2012〕241号文件》精神,做到科学、规范实施贵州省重点农技推广项目,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案》,于2013年3―10月实施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净作高产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赤水市石堡乡红星村三组一农户承包地,海拔480 m左右,土质砂质壤土,土壤肥力上等,前作红薯,阳光充足,土地平坦,排水良好。试验品种:黔花生1号(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提供);以本地小花生(由赤水市葫市镇葫市村提供)作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露地与地膜覆盖、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2个因素4个处理。小区面积66.70 m2(13.34 m×5.00 m),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2个小区,面积共800.4 m2。采用直播起垄净作方式,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3 试验方法

1.3.1 整地与起垄。播种前整地,确保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含水量适中、排灌方便,使花生的生长发育一直处于适宜的土壤环境中。结合耕地施足基肥,全部的钾肥、磷肥、有机肥施入土壤。施有机肥(人畜粪加草木灰经发酵)15 t/hm2,磷肥675 kg/hm2、钾肥60 kg/hm2、少量氮肥共150 kg/hm2。起垄时按每垄80~90 cm为1带,垄高13~15 cm,垄面宽50~60 cm,垄沟宽30 cm,垄上种植2行花生。花生窄行距30~40 cm,宽行距50 cm,穴距15~17 cm。

1.3.2 播种。播种期为4月1日。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钼酸铵300 g/hm2对温水75 kg/hm2溶化后浸种10 min,捞出晾干后进行播种。播种时,每个小区种7垄,每垄2行,播790窝,即每窝播2粒,播种密度11.85万窝/hm2。播种后盖2~3 cm厚的土层,地膜覆盖区用1 m宽的地膜覆盖,并把膜周围盖严实,以防风吹。

1.3.3 清棵蹲苗。特别是地膜覆盖试验区,及时破膜露苗,查苗补种。覆盖区到出苗期间,发现地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土重新压埋。花生播后15~18 d齐苗,当子叶平展时,及时人工破膜,以防高温烧苗,破孔大小以子叶能长出地面为准。对缺苗断垄的田块及时补种。及时中耕除草,雨后清沟排清,保持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有利于早形成根瘤菌,促壮苗早发。非地膜覆盖区在5月10日左右出苗后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子叶出土,使其一出苗即直接受阳光照射,节间短粗,有利于基部二次技的发育或基部花芽分化,促进增产[1-3]。

1.3.4 中耕除草与培土。非地膜覆盖试验区:一是疏松表土,改善表土层的水、肥、气、热状况,促进根系和根瘤发育;二是清除杂草,第1次在5月25日齐苗时,第2次在6月20日团稞时,第3次在7月20日后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地膜覆盖试验区:主要清除周围杂草。非地膜覆盖试验区在6月20日左右培土。大批果针未入土时进行培土,能增加果针入土机会,从而增加结果数和产量。

1.3.5 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不管是地膜覆盖还是露地栽培均的蚜虫发生和叶斑病危害。蚜虫主要发生在5―8月高温干旱时期,各个处理均有蚜虫发生。经6月27日田间调查,有蚜株率达到95%,蚜虫数在230~340头/株,分别于6月29日和7月20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进行防治,喷施2次得到了控制,防治效果在85%~90%。叶斑病主要发生在中后期的7―9月,据7月25日调查,田间病叶率达到18%,病情指数0.22,分别在8月4日和8月15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600 kg/hm2喷雾防治,虫情得到控制,防效达90%。

1.3.6 收获。于9月24日当90%以上花生达到成熟期时,进行了测产验收,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观察记载,并分小区单收单测产量,折干率按55%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通过田间观察记载,2个品种之间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全生育期相差不大,仅为1~2 d,但露出地栽培与地膜覆盖栽培出苗期和成熟期存在一定差异,即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出地栽培提前出苗和成熟,黔花生1号与本地小花生均提前7 d出苗;在成熟期上,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较,黔花生1号提前7 d成熟,本地小花生提前9 d成熟。这充分说明,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利于提早出苗和提前成熟(表1)。

2.2 主要经济性状

在测产验收时,每小区按对角线分别取20窝进行经济性状考查,再计算平均数(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均比露地栽培高;从品种上看,处理主茎高度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要高,但侧枝长则是地膜覆盖栽培的本地小花生处理要比露地栽培长些;总分枝数和结果枝也同样是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多,而且二者相同,也就是每一分枝上都有结果;从结果数的饱果数上看,同一品种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饱果数及单仁和双仁差别不大,但双仁率黔花生1号处理比本地小花生处理高;再从品种间秕果数来看,黔花生1号处理比本地小花生处理秕果率高58.4%,同一品种秕果率黔花生1号处理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高34.7个百分点,本地小花生处理的秕果率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出地栽培高24.9个百分点,这又充分说明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减少秕果率,从而增加饱果率,进而增加产量;再从幼果数分析,同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少50%左右,品种间黔花生1号处理比本地小花生处理少50%左右;黔花生1号处理有一定的烂果、发芽果和虫果,而本地小花生处理则没有烂果、发芽果和虫果。

再从理论测产验收(表3)结合上述分析来看,同一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综合经济性状好,产量也高;从不同品种来看,黔花生1号处理表现比本地小花生处理好,产量也相对高。

2.3 产量表现

从表4可以看出,黔花生1号处理比本地小花生处理产量高,露地栽培黔花生1号处理比本地小花生处理高1 234.5 kg/hm2,地膜覆盖栽培黔花生1号处理比本地小花生处理高1 402.5 kg/hm2;再从同一品种来看,黔花生1号处理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产量高748.5 kg/hm2,增产幅度达19.6%,本地小花生处理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580.5 kg/hm2,增幅达到22.4%(表4)。

经方差分析(表5),黔花生1号处理因素F=56.5,本地小花生处理因素F=231.1,两者均P

2.4 经济效益分析

从生产成本投入来看,种子、肥料和农药投入均相同,主要地膜覆盖栽培增加了地膜和人工投入,因而总投入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增加3 330.00元/hm2(表6)。

从表7中投入与产出相比较来看,同品种虽然露地栽培投入与产出比高于地膜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投入与产出比黔花生1号为1.00∶4.40,本地小花生为1.00∶2.98,地膜覆盖栽培投入与产出比黔花生1号为1.00∶4.13,本地小花生为1.00∶2.86,究其原因是增加了生产成本所致,但纯收入地膜覆盖栽培却高于露地栽培,黔花生1号为48 518.25元/hm2,比露地栽培41 369.25元/hm2高7 149.00元/hm2;本地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纯收入为28 883.25元/hm2,比露地栽培24 086.25元/hm2高4 797.00元/hm2,因而地膜覆盖栽培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投入较高,比露地栽培提前出苗[4-6],提高结实率,提早成熟,实现增产20%左右,增收16.4%;试验品种黔花生1号综合表现均优于本地小花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4 参考文献

[1] 王勤波,徐红丽,吴瑞敏.郑州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4):51-52.

[2] 林文新,陈映霞,谢兆英.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02(6):31-32.

[3] 蔡庆生.皖南地区春季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4.

[4] 黄晓凤,刘环美.春植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效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61.

[5] 骆房增,骆韵芳,谢春根.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6(2):25-26.

[6] 吴旭银,吴贺平,李彦生,等.地膜覆盖花生对钙、镁、硫吸收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