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指点风流 激扬文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名片
朱益群 特级教师,原为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教科室主任,现任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室副主任。嘉兴市首批名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曾获嘉兴市优质课、嘉兴市双高课一等奖、连获三届嘉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或“科研标兵”,连获二届嘉兴市“优秀专业技术后备人才”等荣誉称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学生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远眺碧水青山,仰望云走风卷,纵论古今风流,睥睨天下英雄,于是,广泛猎涉,相互争辩,形诸文字,且常有独到见地。但又囿于各种原因,如资料不全、认知偏差、方法欠妥,也多剑出偏锋,以偏概全,以今推古,以己度人,情绪使然,易人极端。
要防止出现以上情况,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会辩证看待。事无论大小,都并非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往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注意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包括文化修养、思想观念等,而不能抱随意、孤立、静止、片面的认知态度。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实质意义。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其实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他权衡利弊,认为自己的生命价值根本无需与市井之徒争高下;拔刀相向,血溅五步,为市井之徒送命――太不值!驰骋沙场,开疆裂土,彪炳青史,方是大丈夫所为。假如不考虑“天下苦秦久矣”的社会现实,不考虑韩信的真正抱负――欲择时而起,展军事天才,仅仅以事论事,未免齿冷于他小丑一般的行径!
要以事实说话。评述时,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的看法,却通过材料的客观呈现、细节的真实描写,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抵不得事实一桩。这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们可以学学《史记》写法。司马迁为了表明陈胜、项羽、刘邦的志向,仅仅各自引用了他们的一句话。陈胜的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确实远大,到底自命不凡,骨子里瞧不起“燕雀”一般的兄弟,称王之后,经不起别人进谗,终于杀了曾宣称“苟富贵,无相忘”的同乡,刘邦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活像一个小混混挤在人群中,偷窥着百万富翁,禁不住权钱诱惑,胆气一壮,竟吐此大话,然而终究不及项羽脱口而出的“彼可取而代之”来得快人快语,铿然一声,豪气干云。可惜项羽也给人留下了过于率直、略无心机的印象,当时就吓得他叔叔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说:“毋妄言,族矣!”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后来的悲剧命运!当然,想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博览群书,广泛占有资料,并反复思考,得出尽可能合理的结论。
选择合适角度。明人董其昌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他以画树为例,说明选择适宜“入画”的某个“点”是表现树之“奇”的必要前提,历史人物性格多样、关系错综、命运多舛,要理清头绪,精要点评,也必须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说,角度决定了认识事物的境界。仍以项羽为例,杜牧从英雄本色的角度出发,认为项羽只要能够“包羞忍耻”,那么,“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王安石从大势所趋的角度出发,认为项羽早已四面楚歌,军民离心,“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纵然回到江东,也必定回天乏术,徒呼奈何!身经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李清照,她不以成败论人,而从为人气节的高度出发,认为项羽是位宁死不屈、豪迈壮烈的悲剧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失败了,但他气概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文气贯穿始终。所谓文气,就是文章中的思想之气、锐辩之气、言辞之气。韩愈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一篇文章,洋洋洒洒,若少了这么一股气,犹如人少了一个精神,读来当然味同嚼蜡。文华之气涵养丰富了,一经触发,恰如地下涌泉,一泻而出,恣肆,遂成优秀之作。而要涵养文气,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内修外炼。内修,即强调自我的内在完善,提高思想意识,陶冶高尚情操,丰厚文化知识,掌握写作方法;外炼,即遍涉名山大川,主动与人论辩,以增长阅历,锻炼才识。苏轼的《留侯论》是仁宗嘉佑六年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篇策论,他根据《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受黄石老人兵书一卷而成功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史实,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重要性。之所以文笔捭阖自如,极尽曲折,又仿佛骏马下坡,快意扑面,为后人拍案叫绝,一句话,就是因为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