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立学校为什么不姓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立学校为什么不姓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社会监督社会评价多流于形式的情况下,作为公共利益人的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以个别利益压倒公共利益。他们既是办学人又是评价人,完全自拉自唱。这就很难实现教育为公

尽管公办学校已占中国学校总数90%以上。但窃以为,其实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学校

从主管关系看,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类似一种婆媳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负有对学校的行政领导、工作指挥、人财物管理等职权;而且社会功利也是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体制本身,注定了公办学校无异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自留地,无异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

所谓公办因此本质上不过是官办,在社会监督社会评价多流于形式的情况下,作为公共利益人的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以个别利益压倒公共利益。他们既是办学人又是评价人,完全自拉自唱。这就很难实现教育为公,公办学校往往主要服务于部门利益而不是主要服务于公共利益。公共教育必须具备的公共价值取向、公共管理等基本元素,也就无从彰显。

从经费来源看,公共教育必须具备的平等、无差异的国民待遇,在所谓公办学校中更付阙如。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构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所谓重点学校,它们不过占学校总数的2%,却占用了20%的教育经费。居于金字塔中端的是普通公立学校,它们的办学经费只有少量来自财政系统,相当比例的办学经费靠自己筹集。居于底层的则是农村学校,它们的办学经费更是直接向当地社区分摊,向农民收取,等于没有公共财政支持,实际上是“农民教育农民办”。

国家集中大部分财力、人力打造含金量很高的所谓重点学校,有幸进入重点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特权阶层子弟。围绕着重点学校,客观上形成一个既得利益的小圈子。它们与“公”字渐行渐远,不过是一批专吃公共财政的“权贵学校”。

教育从本质上说只能主要以公共税收为基础,它是一个消费终端,它对社会的贡献只能通过提升人的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来间接实现,根本不需要通过再生产取得效益直接回馈财政来实现。正因为公立学校是被供养的,不存在产出可能,因此从现代产权制度衡量,“公校办民校”作为一种经营性的办学模式,不免有悖常理,其前景并不被看好。

必须指出,公共教育竟不能让公众受益、竟不能推进基本均衡和公平的目标,这是严重违法,是需要问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