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虚拟里弄”的家常网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虚拟里弄”的家常网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不像老派邻居那样实实在在地串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社区论坛上高谈阔论兴致勃勃地聊天;

虽然不像老派邻居那样家里做了好吃了会给对门的尝尝一份,但这不妨碍我们在社区论坛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如何做最新式最美味的佳肴;

虽然不像老派邻居那样有困难喊一声就一窝蜂地过来帮你,但这不妨碍我们在社区论坛中群策群力,推选出帮你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因为有了居民社区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拉近了同一小区里的人们在现实中原本存在的距离,使他们得以在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里演绎出了一段段“近邻好于远亲”的佳话。

上海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上海居民社区网络扫描

上海的居民社区网络到底有多少?据不完全统计,最鼎盛时期超过了8000个!

居民社区网络何以蓬勃发展存在?社区网络又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何小区居民乐于关注它,建设它,呵护它?

也许,某社区网络打出的一句口号就能回答这些问题――“网上共话家长里短,网下同享美好时光”。

人是乐于群居的,现实中的房子将人分隔在一个个独立的空间里,但我们还是渴望交流,希望每天打开家门走下楼,能看到邻居们一张张熟悉的亲切的脸。那些被现实所切断的愿望,在社区网络的帮助下,实现起来已不再遥不可及。

社区网络的前世今生

纵观上海的居民社区网络,它们的存在形态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依附在门户网站的下面,如搜房网、上海热线上数目众多的“XXX小区论坛”;而另一种则是有着自己域名的网站,如“大华网友俱乐部”、“77215社区生活网”等。这些社区网络,大多由民间创建,先是一两个业主带头,申请了域名、空间和邮箱,并进行必要的制作和设计,然后有其他的业主慕名加入进来,新帖子,跟贴,更多的业主注册上网……社区网络就这样蓬勃发展开来。

跟现实生活中不同小区有不同的面貌一样,虚拟世界里的社区网络们也有着不同的精神和气质。有的注重讨论“附近有什么好吃好玩的”,有的注重“子女的培养和择校”,还有的在讨论注重“城市规划与小区发展”……话题没有层次“高”“低”的区别,但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区居民们在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

不过,几乎每个社区网络都绕不开这一话题,那就是物业的管理,毕竟这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某些社区网络,物业的不负责和不作为,往往会遭到“群起而攻之”。而事实上,有时候问题也不完全出在物业上面,而是因为沟通渠道不畅通造成的。

针对于此,干脆有的物业公司也创建起了居民社区网络,并派专人担任某个版的版主,在网上回答业主的各种疑问。

他从网上来

社区网络成熟了,经常泡网的业主们渐渐也熟悉了,友谊也从网上自然而然地延伸到网下。中远两湾城的老王就是这样认识了很多知己朋友。

2002年,30岁出头的王先生刚搬入中远两湾城不久,高楼林立的小区让他觉得“很压抑,找不到一个可以吹牛的朋友”,于是他以“2W的小二”的网名注册上了两湾的社区网络。虚拟的“小二”是一个很热心的人,网友之间有了争执,他劝架,并且提出中肯中立的解决方案;网友有了什么困惑,他不厌其烦地开导;网友如果对物业、管委会的工作有意见或疑问,他会亲自跑一趟,把事情弄清楚之后再回帖告诉大家。时间长了,大家因此记住了“小二”,最后还一致推选他做社区管理员,并亲切地喊他“村长”――中远两湾“村”社区网络之长。

几年以来,王先生和网友们经历了很多事,比如策划献血车进小区,小区业主捐献骨髓……还有那次令人难忘的为小区保安的捐款。2005年,中远两湾城保安老丁在执勤中遭歹徒袭击受重伤,生命垂危。一个业主将事发现场的照片以及实录文字到社区网络上,立即引来了巨大反响。得知老丁家境困难,无力负担手术后巨额康复费用之后,网站发起了募捐活动。爱心的热浪从网上涌向现实中的社区,最后业主们为老丁捐款近11万元。

如今,老王和好友谈起这件事情还唏嘘不已。他的这个好朋友就是通过社区网络认识的,两个人网下经常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成了真正能够“握手言欢”的朋友。

虚拟世界需要活雷锋

像老王这样“骨灰级”的网友,每天泡在社区网络里的时间自然不少,妻子起初也会有意见,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休息影响健康?会不会影响你跟别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

老王用事实消除了妻子的疑虑。不仅如此,他儿子的家庭补习教师是通过社区网络找的――就是小区的一个业主,价格公道,效果立竿见影;儿子每天傍晚踢足球的好伙伴也是通过社区网络认识的――老王一个网友的儿子。

2008年10月,中远两湾城一个新的社区网站“七彩两湾”开通,这是一个与小区所属的宜川路街道联合创建的网站。老王欣然加盟,担任“七彩两湾”的超级版主。他觉得居民社区网络有个“顶头上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讨论是自由的,但大方向又是可控的。

如今的老王,每天在网上处理版务、看帖子管理帖子的时间是2-3个小时,而其他时间,他也会在“公务”QQ上挂着,和网友时不时聊上几句。他还有一项重要的“公务”,就是经常与“七彩两湾”管理员王煜及各分版版主“密谋”,策划各种由商家或社会团体出资、网站组织、业主受益的活动。

老王做这些工作,一方面源于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业主服务,纯属义务,他领取不到任何“工资”,但他乐此不疲。

社区网络,我的柔情业主你最懂

业主们为什么愿意加入社区网络?他们在社区网络里积极讨论的有哪些话题?不同的社区网络又有哪些最特别的风情呢?

这些,身处其中的业主们是深度知情人――

1欢乐社区网络之“我在大华网友俱乐部的潜水记事”

叙述人:葛丝

大华是上海西北角的一个新兴社区,方圆3站路范围,约莫十五六个小区,参差十万人口,房价正在飙升,地铁即将竣工……此外,它有个“大华网友俱乐部”,注册会员1万5千余人,而像葛丝这种只潜水不注册不发言的,更是不胜牛毛之数。

大华网友俱乐部是个民间网站,不能解决诸如维修停车升学等等民生大计,但众多居民为何乐此不疲?大概还是因为它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诸方面,提供了“微距离”的现实帮助吧。

住:好脾气热心肠的网络街坊

大华网友俱乐部的气氛大体祥和快乐,少有怒发冲冠抱怨物业的――因为整个大华地区分为十几个各自为政的小区,各有各的苦主,各有各的纠葛,没什么值得几万网友万众一心口诛笔伐的核心矛盾。不过网站也有自己的“焦点新闻”。比如一个网友发帖,因为听到一个出租司机评论“大华是上海最差的地区”,把他郁闷得不行。马上回帖滚滚而来,有的开解有的开导,最多揶揄两句:“这个司机是不是买不起大华的房子,酸葡萄了?”这点芝麻绿豆言论能吸引我的眼球,无非因为它落在我家的一亩三分地上。

更大一点的新闻是救助一位被女婿赶出家门的老人。悲剧发生在我家对面的小区,来龙去脉有超市阿姨、公园老伯伯作见证,参与募捐的就有我们小区的邻居,而且,帖子里附带着给法院的文件,说明了最终解决之道是找妇联和民政部门,目前的善款只是给老人救急……一看就是有社会经验的成年人的做派,非常妥帖周到。我想在这个周末去看一下那位老人,顺便感慨:没有LOLI和愤青胡言乱语的网站,真是清亮啊!

食:有小白鼠也有大掌柜

大华不是所谓的高尚小区,因而各色小吃点星罗密布,店主换手也是常事。这两天我对一家专营“羊蝎子”的新店有点想法,于是上了大华网友俱乐部,收集最新的小白鼠报告。

果然已经有网友占了沙发,先说明这羊蝎子就是羊的脊椎骨,做得好能鲜得掉眉毛。又有网友爆料,这家的厨师没啥经验,然后,真正的小白鼠来了,一举揭穿了小店平庸破落的本质。于是,我的钱包和味蕾同时得救了。

有的时候,这个网站还能替我减少钱包的出血量。大华最好的那座海鲜酒家推出过85折的白金卡,网友俱乐部可以出租此卡,方法是先上网站登记,然后上版主家里取卡,每次使用收费10元――这10元让我有点小小的惊诧,但是我能省下的钱起码有50元――难得糊涂吧。

行:拼车有风险,乐趣也不少

拼车这事有环保的A面也有黑车的B面,大华网友俱乐部在拼车这个版上,列出了有关注意事项,还标上了“必读”的大大的感叹号。但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在门户型的拼车网上找车主,女孩子总有点不放心,而且,还是搭车的僧多有车的粥少;但在社区网站上,找个自家邻居拼车,顾虑既少机会又多,何乐而不为呢?

去年,我通过网站加入了一支搭车队伍后,和网友们的距离更加近了。我的车主是一个资深大华网友,上周,他告诉我大华网站有海鲜团购,三文鱼卖到鲈鱼的价;这周,他传达了大华网友俱乐部羽毛球对战胜了中远两湾城的喜讯――话说大华网友俱乐部的羽毛球队就有4个档次的8只队伍,常年训练服装统一,附近单打独斗的小区哪里是我们的对手?

周末到了,冷不丁的会收到车友们的电话,原来是网站的大怪路子比赛和杀人游戏同时开盘,哪边都缺人,考验咱们立场的时候到啦……

时尚二手恋物一手交友

现在的服装版都改叫时尚了,大华网友俱乐部里,置换二手衣物和招聘征婚的版块关系也特别密切,都是社区小女人的心灵花园。

说起来,爱购物的女人最烦看到存货型旧衣,特别是小孩子的衣服,没穿两次就束之高阁,太可惜了。不过二手恋物这件事,好像只能在闺蜜和姐妹之间进行,换了陌生人,哪怕全是阿玛尼童装,你也不敢给自家宝贝穿上身啊!因此,社区网站的二手易物才深得妈咪心――都是在一块草坪上玩的小屁孩,谁还嫌弃谁呢?

除了二手衣,还有二手童车,二手宠物,二手君子兰……什么都可以换,每到年尾还会有个公司礼品的交易活动,我家邻居就买了个标着某某公司三周年庆的电烤箱,模样虽然了点,但性价比出奇得高。

有网站的地方就有工作,就有爱情。网友中有不少HR,个个都是活雷锋,有招聘广告会提前发在大华网友俱乐部上。网站也有忙忙碌碌的相亲、恋爱――不过,你得是中等以上会员才有发帖的权利,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贡献的小小潜水网民,如果你某天在738终点站一见钟情了一个美女,那么,赶紧注册吧,让网络上的邻居们为你打探信息、出谋划策,并且告诉你,很久以前,有一个类似的爱情故事曾在大华网友俱乐部流传成了经典。

我给大华网友俱乐部的不永远是笑脸,说实话,它的网速太慢,据说站长们拒绝一切商业广告……唉,何必死心眼,只要自家后院宽敞明媚,围墙那儿多树两个广告牌也不废嬉笑怒骂啊。

2博士社区网络之“我们不过是爱较真而已”

叙述人:大涛

星云苑建成于2005年,地处杨浦中原地段,靠近五角场商业圈。据说星云苑的业主有一半以上是复旦、同济等名牌大学的青年教师,所以,如果有人称,该小区居民至少有一半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那他很有可能并非吹牛,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还未交房之际,星云苑业主论坛就开始有人在陆陆续续发帖子,关注有关星云苑的一切了……

我每天都上星云苑业主论坛,有时候是为了发帖子,因为有些事情我觉得不说不快,说出来,大家商量商量,群策群力一把,说不定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有时候我什么帖子也不发,就是单纯地看其他人今天做了些什么,在小区里遇到了哪些事儿。可能说我是关心他们,也可以说我有点偷窥的意味――其实,这很正常,大家本来就是看和被看的关系,尤其是在小区论坛,再平常不过了。

2006年,我买了星云苑的房子,刚买好房子的人都喜欢上网搜集一些跟自己小区有关的信息,我也不例外,就这样我找到了搜房下的星云苑业主论坛,当时已经有百把个帖子,我很有“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当即就和妻子各自注册了一个网名,加入了论坛的讨论。

刚开始,我们在论坛里讨论最多的是装修,装成什么样的风格,该买什么样的材料,选什么牌子的家用电器……讨论多了,就有人提议团购,因为这样能以最大的折扣拿到同样的东西。妻子其实一直就在鼓动我参加某专业网的团购活动,现在邻居们既然有这个想法了,那自然可以算上我家一个。为此,我们二十几号人还专门约时间在避风塘“版聚”了一次。和未来的邻居们见了面,喝了很多饮料,还敲定了团购的若干细节,大家都很开心,走的时候又是留ID(在业主论坛上的网名)又是留电话号码,并约定以后要将这样网下的聚会经常化。

家装修好了,我们也陆陆续续搬进了星云苑,而网络家园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业主网友,大家的话题也渐渐的丰富起来,星云苑的房价走势、星云苑的周遍环境、小区绿化带建设的进展、小区物业管理,还有一些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我也乐于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小区的“独家消息”发到论坛上,和邻居们一起分享。

我相信大多数业主和我一样,真心地喜欢这个年轻的小区,珍惜小区里的一草一木,希望她在业主们和物业的关爱下一直美丽下去。但是,一些不和谐音符还是出现了,比如,外来人员能随意地进出小区,业主的助动车被偷了没有人管。更令人气愤的是,2008年,在没有人照会业主的情况下,居然要在小区内的草坪上设置一个移动通信基站。

几乎在通信公司将基站设施用车子搬运进小区的同时,就有业主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晚,网友在论坛上发帖讨论,基站辐射作用到底有几许?

基站最后是没有建成,其中种种曲折,一言难尽,而我们的业主论坛见证了这一切――因为每一步每一个阶段的努力和成果,都如实地记载和公布在星云苑论坛上,也需要这个论坛来推动整个事件的发展。说实话,我很感谢那些在社区论坛上最早提出疑虑的人,以及后来直接参与“反基站”的热心业主们,他们的“较真”是小区的福祉。

也许,正是在这个大事件的影响下,星云苑的业主变得越来越“较真”了。我们的小区论坛版面的设置也挺有意思的,除了搜房网给所有的业主论坛的“标配”以外,我们只另外设立了6个版块(有的活跃论坛往往会设置10个以上的版块):维权及业委会、物业投诉、休闲及亲子、社区警务室、业主常用信息帖和一个私密论坛。还好,发贴量最多的一块不是物业投诉,而是生活味十足的“业主常用信息贴”。

这些天来,我亲爱的邻居们在论坛里谈论一些什么呢?有人报告,小区环行路发生了一起小型交通事故,开车的一定要注意车速,走路的人也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人提议,小区景观河该造一个围栏,因为家里刚在学走路的孩子会兴高采烈地往河水直冲而去,虽然水浅不至于被淹,但天冷了孩子着凉了也不好啊;有人抱怨,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在小区里开始早锻炼的阿姨们为什么就不顾别人的感受呢,还让不让头天熬夜的人早晨睡个安稳的觉了。后面这个网友实在是说出我的心声了,如果不是看到这一贴,我也会就这同一事件在论坛上抱怨抱怨的。其实,也不是反对她们锻炼,但得提醒她们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小一点,我自己也是一个“晚上开夜车,早上爬不起”的人啊。

曾有文才很好的网友在论坛上发过一个长长的《星云苑十博士列传》,我也列于其中,我也相信,星云苑没有被写进去的博士不在少数。我们不蛮横,也不是太挑剔的人,只是,我们会维护并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这一精神,必定贯穿了整个星云苑社区论坛。

3最活跃社区网络之“老小孩和少年郎”

中远两湾城有近4万人的入住居民,他们的社区网络也人气十足。在创建满1年的“七彩两湾”上,小区的群租问题、停车问题、商铺问题是最受关注的3个焦点。但“七彩两湾”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的那样,有着更丰富更多彩的内容,比如,活跃在七彩两湾的“老小孩”和年青人们所关心的那些事儿――

“七彩两湾”最活跃的网民是谁?是网络管理员新兵蛋子,还是“老村长”2W的小二?如果按照发贴量来衡量活跃程度的话,他俩都被一个人远远抛在了后面,这个人就是网友老小孩,从去年12月份注册以来,截止11月1日,老小孩的发贴总数为3038篇,每天平均发帖数为9篇!此外,他还担任了“书香门第”和“老有所学”两个版的版主,掌握着这两个版帖子的“生杀予夺”的权利――当然,老爷子还是心慈手软,他会将版内最精彩的帖子们列为精华贴,而很少删除帖子。

老小孩是名副其实的“老”小孩,他年近70,最大爱好就是上网看新闻。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趣闻怪谈,保健养生、预防疾病,上海市世博会相关话题等等,都是他关注的焦点。他也乐于做一个勤劳的“搬运工”,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新闻转载到七彩两湾上,与所有的两湾人一起分享。真别说,老小孩所发的帖子,浏览的人还真不少,还有网友会在帖子后面积极回应,参与点评,其中不乏为数不少的老年朋友。

老有所乐的“老小孩”和他的老年朋友们,精神矍铄地活跃在七彩两湾上论坛上,而另外还有一群1985年后出生,甚至90后的年青人则显得相对沉默。“家长们”所操心的物业管理问题、小区群租问题,他们觉得“有点闷”,不想插手也不愿意插嘴;而“老小孩”们关注的知识类、科普类的话题,他们的兴趣也不大。不过,在七彩两湾的,他们也有“玩”的地方,那就是网站聊天室下面一个属于他们的QQ群――相约2W单身男女网上大联谊QQ群。

按照原先的设想,建立这个群是为了让小区同龄人多认识新的朋友,如果能够成就几对佳偶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了。群里的年轻人们喜欢自己的小区同龄人吗?当然。版主聃聃的话很有代表性,中远两湾城很好啊,这里的自住居民素质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能在小区里找到男朋友,双方父母4个人还能一起坐下来搓搓麻将,即便小两口将来搬离这里了,回来一趟,4个老人都能看得到,多好啊。

说来也巧,还真有那么一对俊男靓女对上眼了。女孩子是中远两湾城的居民,男孩子家住附近小区,他慕名来参观七彩两湾,继而又加入了两湾青年人群,没有想到居然遇上了一个情投意合的姑娘。两个人倒也磊落大方,上一次大家搞网下活动一起卡拉OK的时候,他们也欣欣然参加了,并且落落大方地讲述了自己相识相爱的经历,惹得一群年青人又是羡慕又是兴奋不已。

在这个QQ群里,当下流行新闻、轻松的生活方式是最热门的主题。因为大家是邻居,所以大家在刚进入群的时候都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并且上传了自己的照片,因为“说不定哪一天我和你就在小区里迎面走过,网上聊得这么开心,到了现实生活中又相见不相识也太‘’了。”

但真在小区里碰上面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聃聃和群里的另一个女孩,两个人就住在同一幢楼里,但一年多来,两个人就只在电梯间里偶然遇过一次,如果不是因为两个人已经熟悉,那最多点点头也就过去了――独门独户的居住现状造就人们之间的隔阂可见一斑。不过,网络早已经把两个女孩的距离给拉近了,既然偶遇很难,那就在QQ上约发个消息约一下,吃过晚饭两个人一起到小区里散步去。至于男生们,那属于他们的活动就更多了,一起去跑步,一起去打球,那都是需要“搭子”的,相约2W的这个QQ群,是他们召集玩伴的首要选择。

采编者感言

在动手写这个话题的之前,我花了大量时间搜集各种资料,采访很多的人,试着全面地、客观地把居民社区网络介绍给读者,但是,我只能说,我努力了。在这里,尤其要感谢“七彩两湾”网,为这篇报道出炉提供的有力帮助。

居民社区网络,可以很温情,也可能很尖锐;可以很真实,也可能很虚伪;可以很纯粹,也可能会被赋予一些商业目的……每个被吸引来的居民,就看你能够从中获得些什么,又为这个网络的建设贡献些什么了,无论是获得还是贡献,都能大大增强它对个人的吸引力,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如今的社区网络,在生存和发展中常常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上海8000多个居民社区网络,至今人气依然十足的、每天的发贴量超过100的,恐怕不会超过200个。

居民社区网络的网民数量相对有限,一些涉及到隐私的话题似乎也不宜在这里讲述,因为大家住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将时间地点人物对上号,不需要实施所谓的“人肉搜索”,那些不吐不快却又不想为熟人所知的秘密很快就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网民的流失对居民社区网络来说更是致命伤――有的是搬离这个小区了,有的是觉得居民社区网络对自己失去吸引力了,还有的是精力和时间分散到其它的一些网络,如更大虚拟空间的上海分版――那里,似乎人气更旺一些,讨论的主题更丰富一些,言论的自由尺度也更大一些。久而久之,人越来越少,曾经满腔热情的管理员和版主们也会渐渐失去信心,疏于对社区的管理,进而使得社区更缺乏吸引力。社区网络之族起族灭,让人唏嘘。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同一个小区往往拥有多个社区网络。对于业主们来说,到底在哪个论坛上找“邻居”成了一件烦人的事儿。曾经,某小区社区论坛就在小区中打出海报,以吸引人气,这使部分业主放弃原来挂靠在大型网站上的小区论坛,重新选择"地盘”。两者之间的竞争态势昭然若揭。如何和谐地共存,而是不互相攻击互相谩骂,是它们最需要考虑的。

明天的居民社区网络,将用什么来将人们聚集起来?像星云苑业主论坛那样走“维权”路线,像七彩两湾那样策划组织各种网上网下的活动,还是像大华俱乐部那样成为居民们的“娱乐家园”?

最后也有一个希望,上海众多分散状态的社区网络能否形成一个大的社区网络联盟?在一个大而平整的平台上,大家串串门,多交流,互通有无,开展更多的便民利民活动,居民社区网络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