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5―医院针刺伤调查及预防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5―医院针刺伤调查及预防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了解医院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处理经过,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已发生的35例针刺伤者进行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健康情况追踪。结果 57.5%护士发生针刺伤,其次是助产士及工勤人员,22.8%是发生在穿刺、拔针后分离针头,处理医疗垃圾这一环节。结论 针刺伤是医院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临床工作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针刺伤医院工作人员防护对策

中国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77-02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接触医用锐器最多,也是发生针刺伤最多的人群,其次是助产士,工勤人员(医疗垃圾回收人员),门诊牙医等针刺伤与操作者的防护意识淡薄,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对针刺伤危险因素及环节的认识,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率,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登记在册的针刺伤情况分析如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1 资料与统计方法

1.1统计的资料来源:35例发生针刺伤人员来自我院临床一线内、外科妇产科护士,门急诊、牙科医生,医疗垃圾回收人员。

1.2统计的方法:根据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法对发生了针刺伤的工作人员立即报告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负责人,再由护士长或负责人报告院感染管理科,当事人书写针刺伤经过,受伤的部位,发生针刺伤患者的一般情况,是否有肝病、梅毒、艾滋病等以及当时的处理措施。

2 分析与结果

2.1被针刺伤的对象

35名针刺伤者不同工种所占比例不同,护士20名占57.5%、助产士6名占17.1%、工勤人员5名占14.3%、门诊牙医4名占11.4%,见表1:

2.2发生针刺伤针的种类

主要来自于静脉穿刺针,采血针,注射器针头,逢合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套管针。见表2

2.3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护士主要是在静脉输液、更换穿刺针、采血、拔针后处理输液器针头时受伤,而门诊牙医主要是进行口腔创面逢合时受伤,工勤人员主要是回收医疗垃圾时,垃圾桶有针头没按要求处置混入医疗垃圾桶内而受伤,详见表3

2.4发生针刺伤者应急措施及防护意识

当发生针刺伤时大多受伤者能立即上报护士长,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有一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不好意思汇报。见表4、表5

2.5造成针刺伤时患者的情况

当发生针刺伤时,当事人或护士长立即查看患者血液检验情况,并予以记录。对未采血化验者报告值班医生予以立即采血化验,以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我院35例针刺伤发生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均进行了追踪记录。见表6

2.6我院针对上述发生的针刺伤者除当事人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外,均上报登记在册。按正规程序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采血比照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经过三个月或半年追踪检查,受伤者的血液化验情况均正常,健康状况良好。

3 因素分析

3.1对针刺伤危害程度认识不够,据上报统计资料显示,我院近5年共登记针刺伤35例。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未上报。可能与针刺伤者病人来源自认为未受到污染有关。有些低年资护士认识不够。认为操作不当,不敢向护士长汇报,还有工勤人员认为没有必要上报。据报道含病毒高的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1]。

3.2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不当。护士在分离针头,助产士、牙科医生在缝合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操作不规范。

3.3医务人员使用锐器后处理不及时未及时放入锐器盒内。有一例工勤人员在处理医疗垃圾桶时被混放入内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的套管针刺伤小腿。

3.4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工勤人员在处理医疗垃圾时未戴手套。医疗垃圾桶内未放置两层黄色的垃圾袋。

4 预防对策

4.1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建立护士健康档案与针刺伤上报登记制度,建立和健全针刺伤处理预案。追踪伤者的健康状况。对在职护士及新上岗的年青护士有计划地进行锐器伤知识培训。对工勤人员进行定岗定人定期培训,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巧。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尽力做到零伤害。美国CDC的评估表明62.00%―80.00%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2]。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普及性防护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及有效处理针刺伤的能力。是降低感染的关键。

4.2严格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

统计显示发生针刺伤主要环节在穿刺和拔针后针头的处理占22.8%。其次是更换针头,皮试后针头覆帽占14.3%。所以护理人员应把预防针刺伤的重点放在使用锐器前、中、后的操作及用后锐器的安全销毁上。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的主要环节。装锐器的锐器盒应随治疗车(放最下层)带入病房。使用后的穿刺针、套管针、缝合针应及时分离及时处置。以防后面再清理时造成伤害。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的操作应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00%[3]。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不要用手直接传递锐器物、直接清理医用垃圾等。

4.3加强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管理,提倡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在毁行处理中,护士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针头,可用镊子、止血钳代替取下,或用剪刀直接在锐器盒入口将针从针柄处剪下。锐器盒装物不能超过2/3满。另安全针装置的保护作用已被证明可以明显降低意外针刺伤事件及潜在感染血源性疾病。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安全型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降低锐器伤害的危险。

4.4稳定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士、提高工勤人员的稳定性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忙而乱,工作量大、压力大。医院应根据工作量科学、合理、人性化安排班次。加强临聘护士的稳定性,减少临床护士的紧张情绪和工作量,提高工勤人员的待遇,降低其流动性,使其安心工作。

4.5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与人文关怀

医院领导,院感科、护理部应高度重视职业伤害。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改善工作环境,并配备必要防护措施。一旦发生针刺伤,受伤者担心被乙肝或艾滋病患者血液感染,心理非常恐惧和害怕。所以相关领导应积极关心伤者,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补救措施。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予以心理援助。

参考文献

[1]谢红军.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使用护理杂志,2002.18(3)54

[2]龚光明.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3):680-682

[3]吴孟芳.实施有效预防降低针刺发生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