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灾民对洪灾应对的认知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灾民对洪灾应对的认知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灾民同胞对灾害自救知识掌握情况,为政府(尤其是医疗机构)对灾民同胞开展灾害救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对安置点的灾民进行洪灾应对及灾后安置、防疫等方面的认知调查。结果:洪灾时采取正确的紧急应对占79.8%,雷电正确应对者占93.9%,但灾后积极应对者仅占37.8%。经济因素是灾后挫折的最主要因素,灾后感觉压力大占51.2%,灾后感觉快要崩溃的占17.7%,感觉没有压力的仅占6.1%。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认知有差异。灾后安置及防疫认知不一致。结论:广泛对社区民众进行各种形式的突发灾害救护宣传教育,提高社区民众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

[关键词]灾民;洪灾;突发灾害;灾后应对

我国是一个灾难多发国家,灾难和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1〕。2010年6月21日,江西抚州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抚河唱凯堤决堤,洪水肆虐,雷雨交加,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在灾难形势严峻面前,有些灾区同胞沉着冷静,有些灾区同胞不知所措,还有些灾区同胞知道该自救,却始终不知该怎样自救。调查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灾民同胞对洪灾应对的认知情况,可为政府(尤其是医疗机构)对灾民同胞开展灾害救护培训提供实证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调查组于2010年6月26日至7月1日深入多个灾民安置点,对10岁以上灾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洪灾及雷电的应对措施,灾后挫折及压力现状以及对灾后安置、防疫等方面的看法。调查前由专业人员对调查人员集中培训。对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调查表内容者,由调查员向其详细讲解,然后由其独立选择,调查员记录。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48份,回收率95.27%。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灾民基本情况

受调查者1048人,男性375人(35.8%),女性673人(64.2%),平均年龄42.4岁。10~岁组176人(16.8%),20~岁组111人(10.6%),30~岁组167人(15.9%),40~岁组197人(18.8%),50~岁组207人(19.8%),60~岁组127人(12.1%),70~岁组63人(6.0%)。

2.2洪灾及雷电应对的认知情况

洪灾来临时,应首先抢救人体生命,然后再考虑抢救家庭财物或家禽家畜。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洪灾后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占79.8%,不同年龄段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表1)

雷电时应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不应在大树下、高墙上、树木下及电杆旁或天线附近躲避,灾民对此正确认知均在91%以上,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相差不大。(表1)

洪灾发生后,人们常常会手足失措,想行动又觉得力不从心听之任之,或是无任何行动应对,甚至产生忧郁。本调查结果中,仅37.8%的人采取了正确的积极应对方式,不同年龄段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表1)

2.3灾后挫折及压力情况

灾后安置不理想、救护不到位、不适应安置点生活及经济困难常常是导致灾后挫折及压力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经济因素占67.6%,是灾后挫折的最主要因素,各年龄段之间的挫折因素有统计学差异。灾后感觉快要崩溃的占17.7%,感觉没有压力的仅占6.1%,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压力情况有差别。(表2)

2.4灾后安置及防疫的认知情况

对于灾后安置,人们的看法各异,认为随灾区村领导要求安置的最多,占37.7%,认为应快速分流安置的占25.5%,认为快速集中安置的占23.9%,认为随群众要求安置的占13.0%。

对于灾后防疫,认为应注意环境卫生的占29.9%,认为应注意饮食卫生的占25.5%,认为应注意灭蚊蝇的占7.9%,认为应注意传染病的占36.7%。

3讨论与建议

3.1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洪灾时能采取紧急正确的应对者占79.8%,正确防范雷电袭击者占93.9%,说明大多群众都能设法避免危机灾难的压力源,对突然的洪灾这一极端的压力源大部分人的紧急应对方式是类似的,这是人的本能反应。由于灾难往往没有规律可循.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个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复杂性。但是所有的灾难,不管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都会造成相似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后果〔2〕。建议政府(尤其是医疗机构)不仅要对医务人员重视灾难救护的学习意识,还应加强市民及中、小学生的学习各种灾难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知识培训,一旦发生灾害,全民有义务帮助救灾

3.2在灾民应对方式及灾害压力的认识方面:灾后积极应对者仅占37.8%,由于灾难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和精神伤害〔3〕。调查结果显示:灾后感觉压力大占51.2%,灾后感觉快要崩溃的占17.7%,感觉没有压力的仅占6.1%。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认知有差异。灾难过后,对于无论是与死神较量过的幸存者,承受瞬间亲人离去的巨大悲痛的受害者,还是在焦虑恐慌中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受灾民众,除了身体的救治,最需要的就是亲情的抚慰、压力的疏解和心理的干预,需要灾难过后内心的平复,需要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建议政府(尤其是医疗机构)及时地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对遭受精神创伤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灾后治疗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4〕,帮助受灾人群走出阴影,重建生活。

3.3灾后灾民的防疫认知不一致:认为应注意环境卫生的占29.9%,认为应注意饮食卫生的占25.5%,认为应注意灭蚊蝇的占7.9%,认为应注意传染病的占36.7%。由于灾害的发生,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患者多、病种多以及病情复杂等情况。然而进驻灾区的医务人员及政府人员相对于患者来说少之又少,一场对灾难的成功回应,需要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在人们的互相帮助下,获得丰富的资源,并得到各个机构稳而有序的配合。“大灾之后防大疫”,故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灾害的预防、预测和预报,制定自然灾害的管理准备(管理预案、物质准备、技术准备、人员准备)、做好自然灾害的应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尤其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流行过程、防治方法等知识,防止疾病传播,加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对易感人群实施有效的干预等,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在救治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为应对现代社会中灾难的频发和巨大的危害性,政府作为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国家机构在灾害医疗救援方面起着中枢的作用[5],灾难的救援以及应急措施认知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预防,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应重视医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学,2003.15(6):324―325.

[2]张静,姜安丽.灾难护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7月第44卷第7.293

[3]明星,周立.突发灾难性事件后幸存者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干预[J].上海护理,2008,8(5):9496

[4]徐家相.地震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7):557-558

[5]卢光明,赵炜,黎檀实.灾难医学模式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