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古“东方夷人”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源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古“东方夷人”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源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史学家们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以及民俗印证,研究考证苗族源自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与伏羲太嗥有密切关系,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源头

关键词:苗族;东方夷人;中华民族;重要源头

K281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1]具有“法兰西思想之父”之称的伏尔泰在《道德论》中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如果你想知道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得先把眼睛转向东方――那是一切艺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应归功于它。”[2]法国牧师萨维纳在他出版的中外第一部《苗族史》中也说了一句大实话:“当整个西欧还处在原始状态的时候,中国人在4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了。”[3]P148这说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方文明是先于西方文明的。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国历史文献纵贯数千年,极为繁富,浩如烟海,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尤其是先秦典籍记录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基因,勾勒了中华文明滥觞的历史轨迹。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就有关于苗族的记载。中国史籍将约7000年前古苗人称之为“东方夷人”或“伏羲太嗥部族”,炎黄时代称“九黎部落”,尧舜禹时期称“三苗”或“苗民”,夏商周时期称“蛮”或“南蛮”,秦汉以后称为“武陵蛮”、“五溪蛮”。虽然各历史时期称呼不同,但称呼的对象都是苗人。中国史籍对苗人的记载连绵不断,一脉相承。

“上古历史,虽多懵昧难考,然周、秦以来之书,推究上古社会之状况,亦往往有端绪可寻。盖自草昧社会进而至于开明,其中阶段甚多,必经若干年岁之蜕化,始渐即于完成。而后来社会之语言、文字、思想、制度,亦必仍有前此之迹象,蝉联寓伏于其中。由后推前,不难见其经过之迹也。”“太古之世,无所谓政治,亦无所谓君主,各分部落,不相统一。剥林木以为兵,用水火以胜敌,强陵弱,大吞小。不知经历若干之岁月,始就由众部而集中为大群。”[4]P16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如是说。

上古时期,在我国东北部平原地带,就“始就由众部而集中为大群”,中国史籍将这个“大群”称之为“东方夷人”,或“伏羲太嗥部族”。上古“东方夷人”是中国史籍记载最早的部落群团,群团的酋长或首领称伏羲或太嗥(太昊)。这个最早的部落群团早于“炎黄”、“九黎”2000多年,群团中就包含有苗族最早的祖先。

根据中国文献的记载与传说,伏羲之前有氏开天辟地、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上树栖居。、燧人、有巢,是否确有其人,由于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考证了。可距今7000年前的伏羲氏,应该说确有其人。《尚书》记载说:“古者伏牺氏之天下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世经》也记载说:“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中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文始祖是伏羲。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种写法,除“伏羲”外,又称伏牺、炮牺、太昊、太嗥、春皇、木皇等等。

苗族是上古苗人的后裔,其先民“东方夷人”曾开发了东亚平原,开始了中华文明的一系列创造发明;蚩尤九黎又驰骋中原,与华夏族鼎足抗衡,留下了辉煌的记载。凭籍丰富的文献史料记载,在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白寿彝等为代表的史学大家的《中国通史》系列中,在王桐龄、夏曾佑、林惠祥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史》系列中,以及在蒙文通、闻一多、柳诒徵、芮逸夫、马少侨、何光岳、侯哲安、石启贵、杨绍先、梁聚伍等的重要著作中,都有关于苗族早期历史文化的研究与考证。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居住在东方的人统被称为‘夷族’。太嗥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长。太嗥姓风,神话里说他人头蛇身(一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一族……相传伏牺画八卦。按伏牺与太嗥向来被当作一个人的名号,事实上伏牺是指远古开始有畜牧业的一个时代,太嗥可能实有其人。如果八卦确是一种记事符号的话,按照传说,当是出于太嗥或太嗥族。”[5]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则说:“太嗥,号伏羲氏……稍后的记载中说,从黄河下游到江淮流域是东夷和淮夷活动的地方,共有九部: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合称‘九夷’。传说太嗥是风姓,应同九夷中的风夷有更直接的关系。风夷在夷人氏族部落中居于首要地位,因而太嗥又是所有夷人想象中的祖先。”[6]P111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古时黎族散处江湖间,先于吾族不知几何年。其后吾族顺黄河流域而至,如此者又不知几年。至黄帝时,民族竞争之祸乃不能不起,遂有黄帝、蚩尤之战事。”[7]P13

萨维纳在《苗族史》中根据我国典籍《通鉴纲目》和《竹书纪年》所列的纪年表,认为从伏羲时代(公元前4477年)到桀灭(公元前1818年)这段时期,“已经足够向我们显示,苗族祖先在东亚早期历史上留下了痕迹。”他还进一步指出:“他们(苗族)的历史比汉人的史书记载还要古老。”[3]P147

从上述史学大师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综观中国历史文献,无论是钦定的正史抑或野史,对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炎黄蚩时期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夏商周时期的“蛮”、秦汉以后的“武陵五溪蛮”,都有着丰富的史料记载,而且连绵不断。中国史籍创造了记载一个少数民族之最。(苗族曾被西方学者称为历史上的东方大族,因为在部落战争中失利后沦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随着对典籍资料的不断挖掘和学界的深入研究,苗族历史发展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我们还是借用学界的话来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说:“苗族与我族交涉最古,自黄帝迄舜禹,为剧烈之竞争,尽人知之,自春秋战国秦汉以来,今按旧史,通称曰‘蛮’,泰半皆苗族之裔也。”[8]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在华夏从西部来以前,中国土著还有苗民一族,实属最容易想到的事情。”[9]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蚩尤为九黎之君,其少时曾学于中国。”“向疑其为神州之土著。”[7]P14林惠祥在《中国民族史》中说:“中国之中部和南部,本为苗族所居。自汉族移入后,渐与苗族接触。”陈靖在《论苗族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贡献》中说:“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各族人民就是不断给大海送来流水的大小江河,苗族是这些河流中注水时间最久和流源最长的一条”。[10]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说:“现在中国动言五族平等,所谓五族,即汉满蒙回藏族。譬如一家人,汉族是长兄,满蒙回藏族便是幼弟,是为现在人的观察。若照历史上观察,中国之民族,除了满蒙回藏以外,还有一位长兄,即是苗族。”“就领土之广,户口之众,传世之久,文化程度之高言之,当然承认汉族为嫡长子,为元子;若就移入中国内地之先后次序言之,毕竟系苗族先入中国。”[11]P3

史学家们的结论是有根据的。苗族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源头。可迄今还没有人对中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本项目研究力图填补这一空白。

本项目研究名称为《中国典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

所谓早期历史,即伏羲时代、九黎时代和三苗时代;所谓整理与研究,即从浩如烟海、极为繁富的中国史籍中,认真查录记载古苗黎族在伏羲、九黎和三苗时代的历史资料,使之系统化。同时要对繁杂的史料进行认真研究和甄别。

苗族被称之为荆蛮、武陵蛮、五溪蛮后,历史发展脉络比较清晰,学界认识也比较一致。九黎时代和三苗时代也基本形成共识,认为蚩尤是苗族的祖先,三苗的主体是苗民。唯有东方夷人伏羲时代,因为年代久远,虽然己有众多专家进行了研究考证和描述,但是人们还有不同的认识。因为存在争议,我们重点是放在伏羲时代的资料整理与研究。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仅凭我们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但我们愿意开这个头,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注意。期盼有更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使之更加明晰和完善。

我们知道,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在20世纪初“五四”前后,当时的学术界有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势力很大的疑古学派,他们认为古代很多被当作信史的东西其实都是传说,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他们有一个理论,叫“层累堆积说”,认为古代的传说就像滚雪球似的,原来可能有一点点影子,但这雪球越滚越大,越大就越离原来那一点点影子越远。所以,古代的东西就值得怀疑了,不能当作信史。上世纪90年代初,李学勤先生针对疑古思潮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观点。他说:“把古书的记载与考古的成果结合起来,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郭沫若先生开拓的这条道路,决定了此后很多年中国古书研究的走向。应该说这已经超出疑古,而进入新的时代了。”[12P343随着近百年来地下发掘物的大规模的增多,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疑古学派的看法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如果按照疑古学派“层累堆积说”的观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不能算是信史,那么,中国可写的历史就很短很短了。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马克思说过,‘虽然希腊人由神话中得出了他们的氏族,但是这种氏族比他们自己所造成的神话及其诸神与半神要古老些。’这个原理,同样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原始公社的存在远比皇帝要古老些。”[13]P100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考古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各地发掘出的许多古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可以证明,中国古史有着“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14]即百万年前,中国这块土地上就有早期能人活动了。距今一万年前,中国的农耕文明已经开始传播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已经有7000年左右。

研究和梳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时代越久远越困难,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野蛮期的初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灵以及关于大主宰的模糊概念……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15]这就说明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和斗争中发展了想象,从而产生了神话和传说。而神话和传说反过来又有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斗争。神话传说中往往包含着历史事实。意大利宗教史学家贝塔佐尼就说:“神话不是纯粹杜撰的产物,它不是虚构的无稽之谈,而是历史。它是‘真实’的故事而不是‘虚构’的故事。”[16]P125我国宗教学者何新也认为:“上古神话系统,是从属并表现着人类史上一个特定文化阶段的符号系统。神话史,剥去宗教的面纱就是上古史。”[17]

如前所述,东方文明是先于西方文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正如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流传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样,中国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上古史也大多带有宗教神话的色彩。但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了神话传说的真实性。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知识,比如周易、中医、建筑等,它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我们绝不能低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古苗黎族与古华夏族一样,同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成员之一,同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缔造者、中华文明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要想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过程,就不能不对苗族的历史进行研究;要想真正透彻地了解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原因,总结中国历代王朝兴衰轮回的历史经验,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整合精神资源,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也决不能缺失了对苗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和考察。

苗族先人曾驰骋中原,与华夏族鼎足抗衡,被历史学家称为东方大族。诚如《贵州通志・土民志》载:“夫苗族之在中国,论者谓尚在汉族之先,彼族君子如蚩尤者,明乎天道……实始造兵为剑矛戟以威天下,其才横绝一代……徒以涿鹿之战后,一蹶而不能复振……以至日渐退化,保残喘于一隅。”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则说:“当时苗族文化,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兵器;第三发明宗教。后来汉族所用之五刑、兵器及甲胄,而信奉之鬼神,大抵皆苗族所创,而汉族因袭者。后来苗族子孙,有一大部分完全同化于汉族;其不肯同化之小部分,逐渐迁到中国西南各省(云、贵、广西、湖南等地)深山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不肯与汉族杂居,不肯与汉族结婚,文化程度逐渐落后于汉族,到现在反成为不开化之民族矣。”[11]P5这是符合苗族历史发展的实际的。

最后,我们用萨维纳在《苗族史》附录中的一段话,作为前言的结束语。他说:“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种族,可以被视为一个古老和令人尊敬的族群。因为,如果一个年长者可令人尊敬,如果一段古老的家庭历史可令一个家族尊贵,那么,悠久的历史也可以使一个民族引人注目。”[3]P326萨维纳的这段话是针对苗族说的,也是针对中华民族说的。苗族源自上古“东方夷人”,“东方夷人”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源头。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岳麓书社,2010.

[2]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3]萨维纳.苗族史[M].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4]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东方出版中心.

[5]范文澜.中国通史[M].人民出版社,1987.

[6]郭沫若.中国史稿[M].人民出版社,1976.

[7]夏曾佑.中国古代史[M].岳麓书社,2010.

[8]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J].1905.“中华民族”的称谓,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他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又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9]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陈靖.论苗族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贡献[J].先秦史研究,1996,(1).

[11]王桐龄.中国民族史[M].吉林出版集有限责任公司,2010.

[12]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1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人民出版社,1965.

[14]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15]马克思.摩尔根一书摘要[M].

[16]西方神话学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何新批判[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石朝江(1950―),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巡视员,原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重点专家、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哲学和民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史籍载苗族早期历史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即为“前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