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营油企“打包”外卖刹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中国石油市场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民营石油企业仍然面临较高的门槛。为此,民营油企私底下操作将资产“打包”外卖给海外石油巨头。
近日,备受关注的民营油企“打包”外卖突然刹车。经多方证实,民营油企终止了与外资的谈判,其中有中外谈判价码不一致的原因,更有部分民营油企开始观望政策变化的因素。
有关专家指出,石油流通领域“反垄断”的声音也随着8 月30 日《反垄断法》的通过而显得格外突出。《反垄断法》为民营油企反对成品油流通领域的垄断确立了法理依据。
民营油企难破垄断
近10 年以来,中国的石油流通行业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所控制,民营石油企业在夹缝中举步维艰。
今年年初商务部公布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虽然明确了放开市场,但是门槛依然比较高,很多民营石油企业无法从这个办法中分到一杯羹,民营企业进入批发业务后仍然需要和一定资格的企业签订一年以上的供油协议,这类资格的企业可能主要还是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
就在民营油企遭遇两大石油集团打压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外资的竞争压力。2006 年底颁布、2007 年1月1 日起实施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被普遍认为是我国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进一步扩大石油市场开放的标志性规章。
有关专家表示,开放将改变国家同意配置原油资源和成品油集中批发的格局,引入更多竞争,使市场主体多元化,但外资的进入也会给国内石油企业,尤其是民营油企带来不小的压力。
“我国民营油企如今面临着来自国内两大集团和外资石油企业的双重压力。”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如此判断。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于去年12 月11 日开放了国内成品油批发经营权。紧随其后,商务部也于今年1 月1 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申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 万元人民币”、“拥有库容不低于10000 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拥有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或铁路专用线或公路运输车辆或1 万吨以上的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表示,政策的调整一改原有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流通公司的平等地位,切断了民营石油流通企业的供油渠道,使民营石油流通企业陷入了“无饭可吃”、“无油可供”、“难以为继”的困境。
由于没有油源,民营油企生存困难,80% 左右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已经垮掉。据称,1998 年时的3340 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目前只剩下663家,其中经营情况较好的实际上只有一二百家,民营加油站也从5.63 万家减少到4.5 万家,民营油企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税由原来的1000 多亿元下滑至400 多亿元。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国民营油企将很快从市场上消失,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竞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将更为低下,油价将不断提高,而消费者将最终为此“埋单”。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怪象”,民营油企的生存困境问题由来已久,由于政策落实困难,民营油企依旧生存在夹缝中,油源的紧缺已经导致很多社会加油站负盈利。伴随油价倒挂、批发收紧等情况的出现而愈演愈烈。
民营油企“打包”外卖
对大多数民营油企来说,原油进口、经营牌照两空,开采牌照更是遥遥无期,一些民营油企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依靠外资的准备。在他们看来,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
据了解,由于没有足够油源,生存极度困难,多家民营油企开始集体“打包”出售给外资。而目前有意向收购国内民营油企的外资石油公司不在少数,除了欧美的一些石油巨头外,更有来自新加坡、韩国、泰国的石油公司蜂拥而入,希望乘国内石油大局未定、而民营油企退意萌生之际“捞一把”。
据悉,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专业委员会正在组织浙江、辽宁、福建、新疆、山东等地的90 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与壳牌、BP、美孚等9 家国际巨头展开打包出售谈判。已经有15 家民营油企签订了意向性协议。
据称,这15 家民营油企的“捆绑”售价是1000 万美元,有些拥有油库,有些拥有加油站,有些从事运输。民营油企选择出售给外资是因为外资无论在体制、资金实力,还是市场经验、服务意识上都有优势。
民营油企“打包”外卖一事在平静一段时间后又起波澜。据悉,世界排名第四的能源巨头法国道达尔集团在辽宁地区已经完成对20 余家民营加油站的收购,同时有3 个民营石油批发企业也正在办理相关收购手续。
与此同时,外资石油公司现在正从沿海到内地,进行相关的收购工作,这是民营油企打算打包外卖的一个外部原因。
但是,据透露,目前民营油企“打包”外卖计划告停,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谈判双方价码不一致、民营油企不舍得卖等多重原因。
据称,外方开出100 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但同时又提出,要从“打包”出售的90 家民营油企中挑选成规模、资产优良的批发企业有选择地加以收购。
但是民营油企之所以“打包”外卖,是期望联合在一起共同要到合适的价码。按赵友山所说:“与加油站相比,外资更看重那些有码头、仓储、铁路专用线的批发企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主要依靠加油站的民企又该怎么办呢?
另外一个事实是,生存到现在的民营油企,大都在油气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身家性命全扑在这些企业上,真要出售自己的“命根子”,他们很难下这个决心。
对于部分民营油企打算“捆绑”卖给外资这一消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石油行业对资金、技术要求非常高,不是有钱就可以干的。这不过是一种市场行为。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也认为,油源短缺属于体制问题,解决它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正如金融行业对外资放开一样,民营油企愿意“打包”卖给外资石油巨头,不会对国家石油安全造成太大影响。
“民营加油站打包出售总体上看还是好事情。”资深石油专家韩学功表示,与国外相比,国内加油站无论在效率还是布局上都比较欠缺。一些加油站的平均销油量很少,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白白浪费了资源;另一些加油站则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如果能通过这种转让或并购的方式实现加油站重新整合,则无疑有助于国内石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加油站优胜劣汰,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
但可以预见,一旦民营加油站“打包”外卖趋势蔓延开来,中国石油流通企业的势力格局将被改写,目前国资、民资、外资“三分天下”的格局将演变为国资、外资“两强相争”,国资的竞争压力将显著加大。
民营油企何去何从
备受业内关注的民营油企“打包”外卖目前处于放缓状态,部分民营油企开始观望政策变化。8 月4 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及: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对系统内外成品油经营企业要一视同仁,不得对系统外企业停供、限供成品油。
“这是国家对民营油企的政策发生转变的良好征兆。”赵友山坦承,《通知》让民营油企看到了一线生机。
另一个政策信号也令民营油企兴奋。6 月28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关于2007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第八条明确写着“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继续研究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继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赵友山表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38 号文件可能将会有调整。赵友山希望,一直被民营油企视作“拦路虎”的38 号文件能够在这次清理中被废除。
对于民营油企的尴尬境地,一些人将其归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代表的国有石油巨头长期以来在中国石油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然而,有关专家却认为,不能把矛头完全指向两大石油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只是政策的执行者,而非制定者,体制的原因是导致目前石油流通领域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石油流通领域“反垄断”的声音也随着8 月30 日《反垄断法》的通过而显得格外突出。将于2008 年8 月1 日施行的《反垄断法》禁止大型国有企业借控制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并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近日,来自全国20 多个省市的民营油企从业者与业内专家在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达了《反垄断法》对民营油企发展带来的影响。
民营油企代表山东济滨良岸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表示,《反垄断法》为民营油企反对成品油流通领域的垄断确立了法理依据,民营油企在必要时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而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表示,石油流通本身是个服务性行业,由少数企业垄断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反垄断法》的出台为清除那些制造垄断的法规确立了法理依据,对于民营油企来说就是要废除确立流通领域两大集团垄断地位的38 号文件。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本土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石油流通领域中,私人中小石油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展示了一份数据:美国加油站竞争激烈,6 个最大的石油公司所占加油站市场份额还不到30%,70% 的加油站是由很多中小的个人企业经营;与此同时,日本加油站也是由27 家石油公司组成;英国11 家大的公司占的份额也只有60%。民营企业往往会比国有企业做得更好,因为市场需要竞争,只有充分竞争才能做好市场。
中国民营研究学会会长保育钧则表示,《反垄断法》没有对行政性垄断作出规定,也没有具体机构执行,对于民营油企而言,这部法律对于反对石油流通领域垄断问题并不会有显著的作用。
早就有专家预言: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民营企业没有话语权,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相当一批民营油企难逃被外资或者国内石油巨头收编或淘汰的命运。寄身于人,夹缝中求生,这难道是民营企业的宿命吗?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义,何时让民营油企重整旗鼓,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