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步法”解答政治主观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步法”解答政治主观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36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0年至2015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材料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

考生要想准确解答这三个问题,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即确定问题是什么

这意味着首先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的细节。

1.在本题中可以忽略的地方

在本题中有三则材料和三个问题,从材料来看,三则材料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则材料是关于我国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问题;第二则材料是关于广东发展模式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了材料一中提到的生产要素成本攀升的问题;第三则材料是总体描述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包括了材料一、二中表述的问题。这三则材料选用得非常好,由小到大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引出了下面的三个问题。但因为三个问题分别针对的是三则材料,并且三个问题之间也没有内在联系,考生解答时就不需要考虑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只要一个一个问题依次解答就可以了。

2.本题中相关信息的寻找

“相关信息”就是解答问题的“题眼”,即关键词。

问题一要求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是“刘易斯拐点”,题中对此已经做了解释,即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由此我们可以将问题一转化为:劳动力短缺后我国劳动力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除了“经济生活”这个大的信息外,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明白“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材料二中搜索到的相关信息是“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我们可以把问题二转化为:广东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促进发展?

问题三要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相关信息在于“当代国际社会”及“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一问题是要求我们运用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的知识来解答的。

第二步:寻求解答路线阶段

1.问题一的解答途径:启发式――手段目标分解法

手段目标分解法是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

问题一:劳动力短缺后我国劳动力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以将其划分为下面这些子目标:

①劳动力短缺的实质是什么?

②劳动力短缺对市场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经济生活的知识,我们知道劳动力是一种资源,一种商品。劳动力短缺的实质就是劳动力供不应求。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其影响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对生产者的影响和对消费者的影响。在本题中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影响就应表现为对劳动者(自己)和对生产者(企业)的影响这两方面。

2.问题二的解答途径:启发式――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即当我们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可以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问题的解答。

通过第一步我们已经获得了解答问题二的基本方向,采用类比思维方法,我们就可以寻求到答案。问题二是:广东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促进发展?经济生活的第十课讨论了我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专门谈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通过类比思维,结合材料中提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形成了本题的答案。

3.问题三的解答途径:知识网络应用式

问题三规定了答题运用的知识,材料中没有任何信息提供,我们只要提炼出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的知识网络,就可以得到相关答案。

第三步:执行计划或尝试解答阶段

要完成这一步,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原理、术语的表述要准确、规范

考生不仅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原理,还要学会应用,不能用自己口头语言代替原理、术语。如问题一的答案是:劳动力转向买方市场,工资水平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其中“买方市场”、“成本”、“比较优势”等经济学术语的表述要准确、规范。

2.防止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考生也要防止这种功能固着,尤其是对某些背景知识熟知的情况下,考生比较难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如本题的背景知识是“劳动力短缺”即“刘易斯拐点”的问题,关于劳动力的问题我们经常讨论的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就需要我们转变角度来考虑问题;再如问题三“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其实就是要求对政治生活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但变换了设问的角度,因此我们也要随之改变我们的思路以解决问题。

3.答题要做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知识点大包围(即把所有有点关联的原理都罗列出来)或者原理与材料不能对应的现象。组织答案时做到“点+析”,使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真正在答题过程中呈现出来。

问题二答案:转变经营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素质等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问题三答案:有利形势: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不利形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国际经济秩序不公平和不合理,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