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小学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小学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我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想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

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做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谊,获得深刻的体验。 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和直觉(初步感觉)。

3、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

4、 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必要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做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

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的种类等。

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

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

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的赏析,又能自如的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

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样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做出创造性地“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欣赏课就是看加上说,于是在许多欣赏课上出现纸上谈兵的局面,学生并没有体会到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美术欣赏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而这手的体验就要靠“实践”也就是动手来完成。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全方位的体验及当时作者的意图,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我执教的《漫画与动漫欣赏》一课,在让学生欣赏《三毛流浪记》,《蜡笔小新》时,我先讲述了作者的生平,他的作品、他的风格、他一生对艺术不懈的追求,让学生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命题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充分的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最后以组为单位选出好的作业由学生来评论,我只是最后加以总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结果学生们都很积极,并在班级举办了一个小型作业展览,使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美术欣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无数艺术大师留下了广博的文化艺术遗产,现代的文化气息又是那么的宽松、自由;要使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自己的思维与风格,就不能单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广泛的接触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随着《美术课程标准》将小学美术欣赏课划分为“欣赏、评述”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并做出了说明,该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而专题欣赏课的艺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的,他们有更多的是“没见过”、“看不懂”更不要说能理解其精髓,感受其魅力了。因此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能让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产生审美认同,能用“美术”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