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时尚”背后的隐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尚”背后的隐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目前的新课改形势下,不少化学课堂教学披着“课改”这件“时尚”的外衣,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教学方式的单向性(灌输)、学习方式的单独性(合作少)、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教材)、课堂作业的泛滥性(以练代学)、师生关系的紧张性(课堂和谐缺失)、教学效果的低端性(低能低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制约着师生的发展,只有反思、找出对策,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时尚”;课堂;隐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在中学化学课堂上,涌现出不少的“时尚元素”,使化学课堂呈现出一些鲜见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社会实践“花样百出”、教学评价“以人为本”等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可被视为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华”现象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则会发现有的只是“花拳绣腿”,只是教师变着法儿在追求着虚伪的美丽,从而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真实和朴实。因此,我们应呼唤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别让它因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失真。

一、多媒体教学成“时尚”,上课就像放电影

1.现象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地应用。毋庸置疑,它可以使知识更生动、形象、直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但是,有的教师过分热衷于多媒体教学,上课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虽然课堂教学容量多了,但学生根本来不及做笔记,试问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会好吗?还有的教师为了图省力,把一些现象明显、容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用播放录像代替,如氯气与钠、铜、铁反应的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等等。总之,多媒体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但不能把多媒体变成课堂教学的主宰。

2.思考:多媒体应因课制宜

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该因课制宜,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遇到以下几种情况用多媒体比较好:

(1)一些实际操作起来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如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下的爆炸实验;

(2)一些虽然现象明显、但坐在后排的学生看得不太清楚的实验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出来,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的实验;

(3)一些抽象的理论、微观粒子的运动等等可以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加以解释。

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是主导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就得不偿失。

二、创设情境成“时尚”,亮丽包装成摆设

1.现象

将知识内容生活化或情境化处理是如今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的形式,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化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化学中的“84消毒液”“抗氧化剂及干燥剂”等,科技热点中的“纳米材料的合成”“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等,社会热点中的“三聚氰胺”“达菲合成”等,这些情境与化学联系如此紧密,为探究教学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

2.思考:让情境为教学服务

情境对学生而言,应是富有现实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对学生有回味、有启发、有感悟的。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1)情境创设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有多新,多与众不同,而一定要紧扣所要教的教学内容,要突出教学的实质,要让学习内容本身吸引学生,要有化学味。

(2)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探寻、去发现,感受到化学的亲切。

(3)情境的创设要有挑战性,能成功地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挑起学生急于探究的激情。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情境发挥最大的效应。

三、合作学习成“时尚”,热热闹闹效率低

1.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中指出:新理念下的合作学习需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积极互赖、个体责任、有效沟通、评估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确实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此过程中,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其他成员合作、交流,也不注意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互动情况。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只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而对小组活动的过程,不够重视和关心,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2.思考:充实合作内容

要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这种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并不能简单处理,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依据实际情况相机处理。首先要建设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分组。小组一般以4~8人为宜,明确学习问题和小组达标要求,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效率。可在每一章或一单元之前或之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或写一篇小论文或了解一位科学家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如学完物质的分类之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钠的“家族”》;学第1单元第3节之前让学生查阅阿伏伽德罗的有关资料等。

四、表扬鼓励成“时尚”,赏识教育变了味

1.现象

新课标提出要“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不错”的课堂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小礼品(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此起彼伏,成了新课程课堂中新的亮点。另外,教师对评价的全部包办,也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2.思考:让评价远离浮躁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倡导赏识性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一堂课的表扬不在于多与少,而在于是否真正对学生起到促进的作用,是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五、实验教学成“时尚”,双基教学存硬伤

1.现象

新课程强调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于是各种教学实验陆续地走进化学课堂,但不少课堂生活化情景泛滥,化学实验活动充斥整个课堂,阻碍着课堂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思考:回归“探究实验的设计”

探究的过程不应该是迎合某种潮流,应该是回归“探究问题的设计”。有学者提出,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儿科化”“伪人文化”的倾向。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学科味道,需要回归化学教学的原点,因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

实践新课程,正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而充满魅力;同时,实施新课程,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所以,在新课改不断迈向深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剔除多余的“时尚”元素,创造出真实、开放、生成的绿色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石敬珠.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尚”与反思.中学化学:教与学,2011(1):24-26.

[3]王志民,庄幼民.理性诠释理念,别让课堂“失真”.新课程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