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中国”视角下的电视对外传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中国”视角下的电视对外传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2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开播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即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从1992年到2012年这二十年中,我国对外播出的电视频道在播出语言和频道类型都大为丰富。仅中央电视台就开播了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国际频道,其中既有综合频道,还有英语新闻频道和英语纪录频道等专业频道。开办对外电视频道的主要目标是传递中国声音和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支持中国。如何在对外传播中消减制度差别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如何让对外电视频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为例来探寻答案。

一、“文化中国”概念与电视对外传播

1990年10月24日,杜维明先生提出了“文化中国”的概念,并于1991年春发表英文著作《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在“文化中国”概念中,杜维明提出了三个“象征世界”(symbolic universes)。第一意义世界涵盖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第二个意义世界是指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华人(Chinese diaspora),第三意义世界是指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力求从思想上理解中国的人,他们和中国既无血缘又未必有婚姻关系,但力求将这份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带入各自不同语系的社会中去。

“文化中国”为电视对外传播提供了理念的参考,即电视对外传播要从文化的高度来确定目标和出发点,注重文化内容的传播。当前,我国主流电视对外传播是以新闻为主,目的是赢得国际话语权,这是应有之义。但从我国电视对外传播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来说,文化是破解当前我国电视对外传播所面临难题的重要方式。

另外,“文化中国”为我国电视对外传播进行频道定位和整体布局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视角。参照“文化中国”中“象征世界”的分层方式,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定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而且每个层次的范围有所调整,这主要因为“文化中国”中第一个象征世界所涵盖的我国大陆地区是国内频道的覆盖区域。因此,电视对外传播受众的第一层为生活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人、籍贯为港澳台地区的第一代海外华人以及所有的第二代海外华人,他们共享中华文化,在文化上共享比较接近的意义空间。第二层为关注中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

二、“文化中国”视角下的央视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

就电视对外传播而言,“文化中国”概念所强调的是要注重文化的传播,注重受众的分层,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影响力和实效性。中央电视台从1992年开始相继开播了以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面向全球播出的六个电视频道,即中文、西语、法语、俄语、阿语国际频道和英语新闻频道,这是我国构建和投射国际话语权的基础性工程。这个传播集群的另一项基础性工程便是2011年1月1日开播了纪录频道。

纪录片是电视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好的纪录片犹如一本形象的教科书,能生动地讲述历史和人文。①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②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同步播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套节目,其标识(Logo)是一个由多维、多面、多线结构而成的“蓝色立方体”,寓意用多方的视角感受立体中国和全息世界。英文国际版节目(CCTV-9 Documentary)面向全球24小时播出,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七个国际频道。该频道的核心理念是“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价值、国际表达”,表达方式注重“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人类情怀”。2011年9月,英文国际版节目进行首次全面改版,首播时间由开播时的3小时,扩容为每日首播4小时,2012年译制播出约450小时的中国纪录片。另外,为了减少语言差异带来的观看障碍、提升对英语观众的吸引力,该频道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对重点时段的重要节目进行英语配音播出。从2013年上半年起,英文国际版实现全英语字幕、全英语配音播出。截至2012年,纪录频道已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拥有近4000万国际用户。

相比以新闻为主的各语种国际频道,纪录频道的意识形态特征弱,客观性与趣味性强。纪录频道不直接涉及新闻,主要注重人文、历史、自然等方面的主题。纪录频道虽然与话语权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它有助于淡化对外传播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化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对于“文化中国”概念中的第一意义世界、第二个意义世界和第三意义世界都具有吸引力,能有效消减因为政治制度、文化差异带来的传播障碍。

三、央视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的传播策略

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对外传播都旨在传递本国政策与理念、塑造本国形象、打造国家品牌和提升区域或全球影响力。为了有效地覆盖“文化中国”的三个意义世界,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需要在频道内容、制作方式和传播渠道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1、频道内容:强化文化吸引力

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文化吸引力。对电视频道来说,文化吸引力的核心是节目内容。央视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主要播出介绍中国自然地理、社会现实、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向海外观众系统展现中国文化图景,着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央视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目前每天首播4个小时,即每天19点到23点为首播时段,其余时间按照四小时的单元重播。每个播出单元分成六大主题,分别从晚间19点开始。《精彩放送》为1小时单元,主要播出中国经典纪录片节目。《人文地理》是半小时单元,主要播出自然地理、人文科技类纪录片。《时真》为半小时单元,主要播出社会纪实类纪录片。《特别呈现》为1小时单元,主要播出中国纪录片特别节目。《发现之路》为半小时单元,主要播出历史探险类纪录片。《历史传奇》为半小时单元,主要播出文献档案类纪录片。英国独立电视台记者约翰?雷在观看央视纪录频道之后说,央视纪录频道所播放的纪录片,以很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的不同侧面。在他看来,对于境外受众来说,纪录频道所播放的内容会比央视其它频道更有吸引力,因为纪录片所反映的是中国较为真实的自然、历史状况。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亚洲首席运营总裁简树贤认为:“在海外落地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英文版节目也架起了一座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通过这个频道,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中国。”

2、制作方式:跨越文化差异

根据传播学的“编码和解码”理论,纪录片从制作到传播包含编码和解码两个主要环节。在编码过程中,制作机构通过对拍摄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进行符号化加工并赋予意义。在消费过程中,观众通过观看纪录片,对符号进行解读、阐释其中的意义。纪录片包含有画面符号、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如何让这些符号在跨国境、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编码”和“解码”至关重要。一方面固然是主题的选择、拍摄的手法和内容的表达,另一方面是翻译的质量。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频道来说,高品质的国际合作无疑是提升节目的质量和实现跨文化传播有效性的一条捷径。2011年至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与各大国际电视机构先后启动了12部、30余集的国际联合摄制纪录片项目,其中包括:《秘境中国之天坑》(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摄制、英国独立电视台承制)、《喜马拉雅大淘金》(与法国宽扎公司联合摄制)、《china?瓷》(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联合摄制)、《云与梦之间》(与英国纪录片导演菲尔?阿格兰联合摄制)和纪录片《春晚》国际版(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等。通过国际合作,这些节目在主题选择上符合国际受众的需求,在表达方式上易于他们的理解,能较有效地突破地理和文化障碍,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3、传播渠道:整分结合、立体覆盖

电视对外传播的重要特点是跨国、跨地域传播,因此传播渠道相对复杂。目前,央视纪录频道英文国际版已经实现卫星信号全球覆盖,并进入长城平台播出,直面海外主流电视受众。除了整频道的海外落地,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的节目也还在国外主流电视频道中播出,实现“整”与“分”有机结合。2012年初,央视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签署了《节目互播合作协议》,纪录频道的节目进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播出平台,成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面对国际主流观众的一次传播突破。另外,其节目还在美国弗吉尼亚公共电视台、土耳其国家电视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播出。除了在电视频道中播出,一些纪录片精品还以文化产品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有效拓展了传播渠道。其中,以《故宫》、《颐和园》、《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纪录片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舌尖上的中国》被译成英、法、西、葡多语言配音国际版本,受到港台、日韩、欧美等众多海外媒体的热情关注,其电视播映、音像制品、网络点播等海外传统渠道的发行突破中央电视台以往纪录片发行的最好成绩。

四、结语

对于电视对外传播来说,“文化中国”既强调了“中国文化”的概念,也阐释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针对性问题,也就是目标受众的分层。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传播中华文化,随着“文化软实力”、“文化巧实力”和“文化吸引力”等概念的出现和流行,我国各语种的对外电视频道在文化传播层面上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期待。对外电视频道要通过文化传播,增进海外观众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在上世纪末的时候,俄罗斯学者利哈乔夫发表其绝笔力作《解读俄罗斯》,他在书中说了一段颇有哲理的话:“一个民族权威的确立,不是靠坦克数量和版图大小,而是靠道德的尊严和人民的文化。”他认为,“走出危机的惟一出路在于文化的复兴,在于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俄罗斯文化。”③这段话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很有启示意义。中国电视对外传播更应该承担起中华文化传播的使命,并通过文化传播来策应国际话语权的传播。着眼未来,对外电视频道应针对不同文化圈层的观众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以更为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作者供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语种国际频道的传播策略和影响力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11AXW002)

「参考文献

郭林著:《电视产品在中西文化语境中的对话》,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0页。

[美]丁韪良:《中国觉醒:国家地理、历史与炮火硝烟中的变革》,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版,第3页。

转引自明安香 总主编:《海外传媒在中国》,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责编:贺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