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逆风飞扬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逆风飞扬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心跳成为我的宣言,让疤痕成为我的勋章,让命运的不公平,在我面前低头!

“我曾经在养鸡场做小工、在煤矿挖煤、在餐馆当勤杂工、在七旬老人家做钟点工。失去父亲的我才上初一就不得不辍学开始了10年艰难的打工生涯……”2008年4月30日,西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4级学生郑闻,以“四川十大杰出青年”中唯一一名大学生的身份走进成都七中,为1000余名同学作演讲。

“真的很了不起,我们都很感动,很受教育!”高一学生张文思说。

打工10年,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郑闻和两个弟弟出生在云南省曲靖县的一个闭塞山村,全家人的生活开销主要靠做矿工的父亲支撑。“小时候虽然穷一些,也不至于支持不下去。”郑闻印象中还算幸福的童年在12岁时戛然而止,“爸爸因为煤矿塌方被砸伤,瘫痪在床后不久就去世了”。

体弱的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却无力供养3个孩子读书。“必须有人辍学和妈妈一起打工,我是大哥,我不能让弟弟失学。”这句承诺伴随了郑闻此后10年的打工之路。

“帮人养鸡,30元一个月。做豆腐,手脚都被泡烂了……”后来,年幼的郑闻终于找到了一份看似高薪的工作:30元一天的矿工。“又回到了我爸爸工作的那个煤矿。”做矿工除了危险,还十分劳累。挖煤,有时工作面狭窄,空间低矮,人只能弯腰作业;挖好的煤运出来,全靠自己拖拉,没有机械。“家里等钱用,冒死干矿工就是为了多赚钱,我必须拼命干。”当时郑闻还没有成年,个头又小,力气不大,一天干不了多少活;而煤矿实行记件工资,出煤多钱就多,出煤少钱就少。工友们知道他的遭遇后对他很好,常常帮助他做事。“就这样,一天能挣上30元,我已经很知足了。这些钱,对我们一家人是多么急需啊。”

但一年多后,郑闻离开了这个煤矿,原因也与父亲离开时一样:受伤。“一次矿井塌方,落下的煤块砸中我的左手,伤及骨头,不能再挖煤了,只能离开。”同父亲一样,他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由于经常用手刨煤,他的两个食指已变尖,接触热水就痛;由于拖煤车时赤脚使劲蹬地,他的脚趾没有了指甲;2004年高考体检,又发现他脊椎弯曲变形。“我现在个子不高,就与脊椎弯曲有关。尽管这样,10年的打工经历却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战胜困难,珍惜美好――这都是我的人生财富。”

拼力一搏,梦圆大学

“要供养两个弟弟上大学,我也要上大学――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郑闻说。

家境贫寒,学校条件差,影响了两个弟弟的学习成绩。“这令我很担心。”于是当时正在山西大同煤矿打工的郑闻给两个弟弟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特殊的信。因为没有纸,信纸是用捡来的纸板剥离出薄薄的一层做的,约三寸见方大。信中说:

你们的哥哥现在正在深深的矿井下,他一身漆黑,满脸煤灰,只有两只眼睛闪闪发光;他浑身酸痛,饥渴难耐,四肢无力,非常疲倦。他多么希望能够美美地睡一觉,哪怕只是一个晚上!他多么希望能够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学习,哪怕只是一天!他多么希望能够好好地吃上一顿饭,好好地与母亲和弟弟们团聚啊,但是他不能……

“母亲流着眼泪把信读给弟弟听,然后要他们自己看。这封信如当头棒喝,让他们警醒。弟弟们是懂事的,他们明白哥哥在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从此以后,两人的学习态度大有转变,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为了时刻提醒他们,郑闻的妈妈还把这封信粘贴在桌子角边,让他们天天看到,时时不忘。

和两个弟弟比较,郑闻上大学则要困难得多。

打工10年,无论走到哪里,郑闻的行李里总有中学课本,哪怕再苦再累,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闻得以在四川大学的实验室打工。这里的工作比起过去轻松了许多。最重要的是,每天与郑闻打交道的人都是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生。在这样的环境里,郑闻不懂就问,发奋学习。不仅如此,郑闻还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上学的渴望写信告诉两个弟弟,并常常购买家乡缺乏的学习辅导材料寄给他们。

2004年,高考揭榜,郑闻的大弟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郑闻,被西华大学录取。“哥哥!”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弟大叫一声,猛扑进郑闻的怀里,兄弟俩抱头失声痛哭……“弟弟走后,我躲在暗处又大哭了一场。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满足,很满意。父亲在天之灵也会由衷高兴的。”

苦心人,天不负。“如今小弟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大弟也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苦尽甘来,回报社会

走进西华大学的郑闻百感交集:“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啊,我终于成为其中的一员。”

进校后,为了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并尽量赚钱补贴家用,郑闻精打细算。“我自己做泡菜,大学四年就拿这个下饭。”他四处收集同学扔掉的废旧衣服和书包,洗干净后不仅自己使用,还赠送给其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郑闻发现,同学们喝完饮料的空瓶子可以卖钱,于是,他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从自己住的宿舍楼开始,一幢一幢地拣,最多的一天拣了73个。“每个可以卖1角钱呢。”郑闻非常高兴。军训后,同学们丢弃的衣、裤,皮带,郑闻拾回来洗干净后,卖得1582元钱。有人问郑闻,大学生捡破烂不丢人吗?郑闻的回答很干脆:不丢人。首先,这比挖煤、打工轻松多了;其次,靠劳动挣钱,正大光明:第三,废物利用,还有益于环保。

终于,郑闻的“可疑”行为被宿舍管理员发现,学校这才了解了郑闻的全部情况。学院领导、班主任一面为他争取生活补贴和勤工助学岗位,一面联系社会捐助,帮助他走出眼前的困境。

从此,下课铃声响起,郑闻没有和其他同学一起冲向食堂,而是到卫生间拿出清洁工具,飞快地打扫教室、走廊和楼梯。做完清洁,他一溜小跑,赶到食堂,仍然不是吃午饭,而是换上工作服麻利地涮碟、洗碗……

“从大三开始,我的境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原因是做家教,一个小时可以赚到10元钱。”每个星期五晚上到星期日晚上,郑闻要给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上课,最多的时候有16个学生。“我的体会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责任心。我对每个学生讲,人必须要有一个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才能变得无比坚强。我辅导过的学生,有5个考入重点大学,有两个考进本科,一个初中生考入郫县一中的重点尖子班。”郑闻很开心。

“他常常跟我们这些家庭贫困的同学讲他自己这些年的经历,鼓励我们拼搏上进。”郑闻的同学很感激他对自己的帮助。老大哥般的郑闻还将老师为他争取到的生活补贴、勤工助学岗位和政府助学金等都留给了与他一样需要帮助的同学,鼓励他们用正直、坚定的信念坦然面对人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12岁失去父亲至今,已过去13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初那个单纯、渴望上学的少年郑闻已经长大成人,他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港宏自强奋斗奖”、“公益活动先进个人”、“自立自强先进个人”、四川省十大“感动校园”人物,并于2007年获得“中国自强之星”荣誉称号。“他的专业成绩都很优秀,已经提前被重庆长安汽车公司录用。”学院老师说。

采访中,郑闻念念不忘那些关心和帮助他的人:身上穿的衣服是曾老师给的,曾老师春节还把他接到家过年;一位同学的父亲免费给他治病……现在,郑闻已经通过打工、卖废品等方式赚钱还清了全部的助学贷款,“我不光要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还要用知识让这个社会多一分美好与和谐。”

“郑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弘扬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四川省团委副书记周键这样评价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