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资银行风险洗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资银行风险洗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祸起银行间市场一度停止对外资银行拆出资金,根源则在于失衡的资产负债表结构

外资银行网点数量较少,吸存能力较弱,对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尤其是仅开展批发业务的外资银行。

美国金融危机阴影下,在华外资银行正经历一场流动性紧张的洗礼

“最近,监管层要求外资银行每周汇报一次流动性的情况。”11月19日,一家外资法人银行驻上海的高管告诉《财经》记者。

此时,银监会已将在华外资银行的风险状况列为重点监视对象。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11月15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提出,要“对外资银行进行快速排查,了解风险窗口,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蒋定之并称,银监会“将建立流动性应急预案,对于遇到流动性压力的外资银行,银监会将与其他部门一道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此之前的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已出手相援。央行推出一项为银行注入短期流动性的创新型工具,名为期限拍卖工具(Term Auction Facility,下称TAF)。央行货币政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有中国境内的银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如果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都可以通过这种短期债务工具,从央行获取短期流动性。

业内人士称,中国央行推出的该项借款工具,主要是帮助在银行间市场上拆借不到资金的外资银行应付流动性困难。

外资银行对此大多表示欢迎。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瑞穗)经营管理部总经理铃木宏司说:“金融机构非常欢迎这项政策出台。”他表示,“外资银行在资金周转上看到了最后可以依靠的地方,也是减轻心理不安的举措。”

银行间市场“断粮”

外资银行此轮流动性困难,直接原因在于银行间市场一度停止对外资银行拆出资金。

9月15日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之后,金融界一时间风声鹤唳。9月24日,东亚银行在香港突遭挤兑潮,引起银行间市场里中方交易对手的不安,对外资银行的资金拆出几近停顿,外资银行的短期资金链告急。

一位中资银行资金部的交易员表示,市场传闻东亚银行情况危急,而东亚银行也一直在焦急地寻找资金。虽然在中国的外资法人银行经营上并未出现大波动,其他银行也没有出现危情,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大家都觉得风险大,不敢操作”。他说,包括在中国运营还不错的汇丰和渣打,都借不到钱,“我们害怕外资法人银行的资金被弄到母公司去。”

《财经》记者查阅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成交情况发现,部分外资银行自9月15日后的两个月,从中资银行拆入人民币的金额仅为之前两个月的三分之一左右。9月初,在华外资银行每日的同业净买入在100亿元左右。到了9月下旬,净买入猛降为30亿元左右。2008年9月,同业拆借成交12167.7亿元,较上月减少10.8%

一位银监会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雷曼兄弟倒闭后,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很难拆借资金,便纷纷和银监会沟通,通过银监会向央行提建议,经几方协调后,央行推出短期招标工具TAF等措施,为外资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TAF源于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最先使用的一种工具,即允许金融机构用自己持有的多种资产作抵押,以利率竞标的方式向美联储融资,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

现在,这项政策亦被中国效仿。央行货币政策司在10月31日的TAF操作指引中称,此项业务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财务状况健康,且具有良好还款能力的存款类法人机构,质押品可包括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外汇现金、信贷资产和股权等央行认可的资产。期限包括20天和三个月两个品种,形式是采用利率招标方式。

铃木宏司对中国央行推出TAF给予很高评价。“在任何一个国家,金融机构发生挤兑或者面临倒闭,原因往往不是自身经营不善而是资金周转问题。”他认为,TAF不仅给了外资行流动性支持,更重要是给了市场信心。

但也有外资银行认为,此举实际可操作性很低。“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非常有限,可抵押的东西很少。”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华侨银行)董事长梁炜宁则表示,可能不会有一家银行进入真正的TAF操作,“对于银行来说,信用评级是很重要的。”言下之意是,如果出现此类抵押贷款,给外界反而传递了这家机构的负面消息。

“银行间市场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看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到很大冲击的大金融机构还会不会倒闭。”铃木宏司表示。

铃木宏司还提出,希望国家外汇管理局能改变思考方式,放松去年上半年以来大幅削减的外债额度。

自2007年3月末以来,外管局开始逐步削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2008年4月,外管局又将在华外资银行短期外债额度削减10%至15%,削减期限为一年。

铃木宏司说,外管局削减短期外债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热钱”流入,外资银行理解其出台的背景,也认为是必要的一项措施。但对于瑞穗来说,其贷款资金是用于企业在中国开展事业所需资金,并非投资不动产。

“一方面,我们的客户资金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银行可以从海外借入的外债额度被大幅削减,而中国的外币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在中国还借不到外币。”他说,“人民币贷款方面的政策已经公布,将不再实行贷款总量控制。但在外币方面,外债额度管理还继续存在。我们希望相关机构也能予以考虑。”

一家外资银行高管还希望,能够在中国发行金融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相应的债券既没有规定,也没有先例。据说央行和银监会在审慎的研究中。主要的外资银行都对金融债有浓厚的兴趣。”

贷存比居高不下

从外资银行自身来看,此轮风波的根源在于其失衡的资产负债表结构。

自2007年3月首批四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开业之后,截至2007年底,在华外资银行类法人机构数量达到26家。

目前,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的比重只有2.4%,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外资银行今年前九个月存款同比增长58.8%,存款余额为5706.6亿元,但同期贷款余额高达7865.2亿元,增幅为25.4%。平均贷存比为138%,高出中资银行约1倍。

从业务上看,在华外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批零兼营,如花旗、汇丰;另一类由于牌照、网点限制和战略考虑,主要开展批发业务。

由于网点数量较少,吸存能力较弱,资金来源一直是外资银行的掣肘。在此情况下,外资银行与国内网点较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对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尤其是仅开展批发业务的外资银行。

吸存能力较弱,加上业务扩张上的激进,使得外资银行的贷存比一向偏高。此前,央行曾给予外资法人银行五年的宽限期,要求其于成立后五年内符合《商业银行法》中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

从全国看,2007年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1704亿元,相比2006年新增额969亿元,其增速远超中资金融机构。2007年末,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62亿元,同比增长82.8%。

贷款余额远超存款,资金从何而来?2007年,外资金融机构从回购市场上融入3.4376万亿元,从同业拆借市场融入6720亿元,净融入超过4.1万亿元,是2006年净融入金额1.5万亿元的2.7倍。

央行《2007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指出,外资银行贷款快速增长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贷存比继续提高,资金来源高度依赖同业融资。2007年末,上海外资银行本、外币贷存比继续抬高,分别达137.6%和242.3%;二是欠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行为较为突出。三是盈利模式与中资银行趋同,贷款利息收入成为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在流动性过剩的2007年,外资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被视为过渡期的暂时性问题。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外资银行网点的扩张,吸存能力增强,五年内将会得到解决。

2008年4月,汇丰、花旗等外资法人银行好消息称,由于2007年中国市场存款大幅增长以及审慎控制贷款增长等原因,贷存比已经达到75%标准,比宽限期提前了四年。

汇丰银行称,2007年汇丰中国存款增长远大于贷款增长,贷款增长31.1%,存款增长55.7%。

但2008年9月突然恶化的金融危机,使情况急转直下,流动性问题凸显。除了银行间市场融入剧减,出于对外资银行情况的担忧,外资行开始出现存款流出。据央行上海总部的监测,今年10月,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减少16.5亿元,外汇存款减少3.2亿美元。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在今年11月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就介绍了两条经验:“第一,我把在外资银行的借债,转到中国银行,防止它遇到困难时提前要我还款,给我正常的经营带来麻烦;第二,我把外资银行的存款,迅速转到中资银行,防止它倒闭,我的钱一天就没了。”

一位监管方面的人士透露,上海市外资银行的贷存比目前在100%到480%左右。

前述银监会人士对《财经》记者称,一些在华外资银行规模还不及城商行大,没有多少流动性资金,如一笔贷款出现逾期不还,就可能会导致其资金无法周转。

据了解,随着全球经济下滑和中国出口放缓,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不少外资企业、中小企业出现了倒闭,甚至出现卷款逃逸现象。一些长期为其本国在华投资企业客户提供存贷款的外资银行,流动性一度告急也属必然了。

目前,在央行和银监会关注及支持下,外资银行流动性困难已有缓解。“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下降,整个市场都好转了,只要它能拆到钱,就没有问题。”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表示。

不过,这场风波过后,外资银行仍将面对如何吸存的长期问题。四年之后,如不能达到75%的贷存比要求,外资法人银行将被迫放弃增速,降低贷款投放。■

本刊记者王真、张曼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