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州市2009―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州市2009―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2009-2012年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找出可行方案,尽可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9-2012年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作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测血液报废最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HBsAg,梅毒,抗-HCV,核酸阳性,抗-HIV;非实验室检测血液报废常见的原因是脂肪血,过期血,破袋等项目。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咨询指导工作,严把体检质量关,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和过往病史的询问,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及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检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自1998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无偿献血人数快速增长,同时血液报废的数目也相对增多。区分不同的血液报废情况,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制定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我们对2009-2012年广州市血液报废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本市采集血液总人次1 106 411,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献血人群为机关干部、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学生、农民和个体经商者。采集血液总量1 691 209单位(u)。其中2009年397 735 U;2010年425 881 U;2011年429 887 U;2012年437 706 U。

1.2 检测项目及标准 严格按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01)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1.3 试剂及仪器 ALT试剂(初检科华、复检亚太);HBsAg试剂(初检万泰、复检科华);抗-HCV试剂(初检科华、复检丽珠);抗-HIV试剂(初检万泰、复检伯乐);梅毒试剂(初检科华、复检万泰);核酸试剂(诺华NOVARTIS)。HBsAg、抗-HCV、抗-HIV、梅毒初复检均用ELISA法。所有试剂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实验各步骤均按试剂说明书严格执行。其它通过外观检查及相关标准判断,如不足量、超量、溶血、凝块、血袋破裂等。检测仪器为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STAR全自动加样机,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Hamilton公司),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TIGRIS)。

1.4 采用SPSS统计软件V13.0中χ2检验,对采血总量和报废血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009-2012年共采血1 106 411人次,采血量1 691 209 U,成分制备量3 736 814 U,报废血液成分数245 877 U。其中因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量为104 552 U,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量为64 860 U。总报废血量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999 P < 0.01);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2.256 P

3 讨论

2009―2012年广州地区的血液总报废量为6.5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8年使用笔记本电脑在采血车上进行信息核查和录入后,有效地降低了因实验室不合格血液报废的比例。脂肪血和过期血是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

表2的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检测不合格项中,ALT四年来的平均报废率为31.81%,居于首位。引起ALT升高的原因较多,除肝脏疾病外,感冒、睡眠不足、药物、体重超重、生活习惯、气温、样本的运输和保存条件、检测方法等都是影响ALT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1]。另外,脂肪血比例的增加,也可能影响ALT检测结果而导致不合格率升高。主要原因是献血者多为街头第一次随机献血者,他们并没有做好献血前的准备工作,如清淡饮食、禁饮酒、禁某些药物等。因此体检医生应重视对献血者询问和视诊,加强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应进行丙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2],使ALT增高者暂缓献血。

我国为乙肝大国,在献血前严把HBsAg初筛质量关,可有效杜绝血液的浪费。乳胶层析法试纸条筛查HBsAg测试的时间未达到15min即判定结果是其漏检的主要原因。加入血量不足,加样过急血样品外溢造成试纸条检测区模糊不清也会影响判定结果[3]。另外与试剂灵敏度、环境温度也有关系。乳胶层析法试纸条本身存在对弱阳性标本的漏检现象,有待日后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提高。

梅毒检测不合格的平均报废率为7.49%,居其第3。广州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对外交流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性较大,结构复杂导致高危人群增多。仍有少数献血者明知自己有高危行为不宜献血,却隐瞒实情。另外,由于试剂的批间差异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ELISA法实验反应时间的长短、实验室温度的高低等因素,造成实验结果的假阳性[4]。因此,应采取加大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在献血咨询时做好询问保密工作,动员有危险行为的人员主动退出献血;选择试剂既要考虑高灵敏性也要考虑高特异性;加强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中心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对献血者对献血者血样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平均报废率为3.07%。核酸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大大缩短检测窗口期。血清学方法与核酸检测方法结果互补,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表3的结果表明,在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血液中,脂肪血的平均报废率为24.20% ,是非实验室检测报废的主要因素。产生脂肪血的原因主要是献血者在献血前5 ~ 6 小时内,摄入了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导致血液中的血脂含量升高,引起血浆呈乳白色混浊状;同时脂肪血的产生与年龄在46 ~ 55岁的男性肥胖献血者有关[5]。因此,在献血前应多与献血者沟通,加强献血者咨询工作,了解献血前的饮食情况,降低由于脂肪血造成的血液报废。

过期血的平均报废率为9.1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过期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期内采集过多血液及节假日储血量过多,临床用血一时偏型造成。为了减少过期血的报废,血站要随时加强采供血计划的调整。对采血计划、库存血量、临床用血的临时性变化,进行三者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按照血液采集的先后顺序发血,避免过期报废现象的发生。2012年,过期血在报废血液成分数中仅占0.86%,说明控制得以成效。

血液异常报废与采集、运输、分离制备过程密切相关,既有设备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破损、不足量、溶血、凝块、血袋热合不严密、絮状物、标签不清、标签缺失都存在人为因素[6]。破损主要是因为成分制备时离心破损和采血时热合不严所致。配平不准确、坚硬夹子戳破血袋、血袋未完全接触离心杯底部、血液超量等原因均可引起离心破袋[7]。所以,要按规程操作,加强责任心,冷沉淀及血浆入库和出库时轻取轻放,运输中避免碰撞,都可以避免或减少血袋破袋的发生。有些献血者初次献血,由于心理、生理、血管较细以及工作人员穿刺技术等因素造成血流不畅,以致出现采集血液不足量、凝块、溶血等。因此采血时应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血管过细无法穿刺的献血者应婉转地予以拒绝;注重加强采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一针穿刺率。

总之,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建立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加大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尽量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避免高危人群献血;建立电脑查询系统,对2次以上献血者进行核查,防止不合献血者再次献血;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严格按照《血站基本标准》要求采集血液;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采供血计划,严格调控血液库存量,避免盲目采血等综合措施,合理开发血液资源,减少血液的报废。血液是抢救他人生命的一种特殊而宝贵的物质,是现阶段任何物质都不能替代的,需要倍加珍惜。

参考文献:

[1] 何子毅,邹文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5):292―294.

[2]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

[3] 陈火华,余妙嫦.乳胶层析HBsAg试纸条漏检原因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3A):594―595.

[4] 张玲.室温对抗一HIV ELISA法试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 ,2003,16(3):196.

[5] 金志坚,陈铭娟,姜淑美,等.无偿献血者重度脂肪血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58.

[6] 陈必智,陈普娟,韦丽菊.柳州市血液报废原因调查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1):40―41.

[7] 杨培琴,蔡俊丽.血液袋离心破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