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陶冶其性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联系教学心得,对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华,让学生感受文章独有的魅力;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拓展延伸,课内外相结合,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诵读 学习方法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66-02

作者简介:朱海霞(1975―),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和中国古代诗歌一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它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具特色的文体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中学生继承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优秀的文言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凭借注解和工具书了解文章意思,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并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现实的文言文教学却令人担忧:教师、学生均谈文言文色变,在文言文教学上耗费精力不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注重诵读,以读助讲,以读促悟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才能读懂,才能对文章产生自己的独到、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文言语感。笔者曾看到一篇介绍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文章。南怀瑾曾拜袁焕仙为师。有一次,袁焕仙要求南怀瑾将《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读上一百遍后才给他讲。南怀瑾遵师命照做,结果越读,觉得理解得越深,感受越多。他听袁焕仙的话,果真读了一百遍,觉得自己对文章已经理解了,才去见袁焕仙。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可见课文读好了,很多东西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能理解。

我们在教学中虽然不可能让学生把每篇文言文都读上一百遍,但也不能越俎代庖,取消学生诵读感知的过程,拿到文章就讲,把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强灌给学生。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学生逐字逐句记录、背诵,教师口干舌燥,心力交瘁,学生有口无心,昏昏欲睡,不仅教学效果甚微,而且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其实,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很多文章并没有深奥到学生完全看不懂的程度,教师完全可以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反复体会,读懂文章内容。

当然,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每一遍诵读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初读时,只要求学生扫除字词障碍,把握句读停顿,顺畅朗读;再读时,可要求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作品主旨,品味语言特色。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懂课文,也能使其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触摸文章精华,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不爱学文言文的一个原因是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除了应付考试,其他一点用途也没有。其实学生有这种想法,多半是由于我们教师造成的。现实的文言文教学由于对应试分数的过分追求,往往只重视对文言词汇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对教材的处理往往很潦草,很少引导学生去品味文中丰富的内涵,触摸教材的精华,学生感受不到文章独有的魅力与神奇,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呢?我们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深入感受文章潜在的魅力,让学生深切体悟凝聚于文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比如《醉翁亭记》,文中“也”和“而”这两个虚词在文中出现了二十多次,这两个虚词的巧妙运用,表达了不同的语气,传达出作者的心情,使整篇文章摇曳生姿。文中对山中朝暮和四季景物的描写,色彩斑斓,每一句话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情景交融,妙不可言。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是别具匠心的,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读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律感,至于文章以“乐”贯穿全文的巧妙构思就更不言而喻了。对于文章的这些妙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去深入品味、积累和运用。

教学文言文绝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上,要带领学生去触摸先哲的灵魂,品味文章的妙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读《孟子》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浩然之气及议论的恢宏,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强的语言特色;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就要用心体悟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襟怀和伟大抱负,品读文章工于对仗、音律协和的语言美;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我们就要去了解中唐时期“苛政猛于虎”的税收,感悟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品味文章骈散结合的整齐、错综之美;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们就要感受他在被一贬再贬的人生遭遇中力求排遣苦闷、乐观旷达的情怀,体会苏轼散文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去体悟文章语言的精练,意蕴的丰富,含英咀华,充分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学生才会喜欢文言文,才会想学好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升。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就告诉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扩、删、调、留、换、补”,并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了解文意,理解文章中的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和对词义的辨析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了使学生的翻译准确而合理,还必须告诉学生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更换。

由于许多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语法功能不同,意思也不同,因此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的句式等,以积累必备的文言知识,掌握一些必要的语法规律。长时间坚持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文言知识。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相结合,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仅仅靠课本中的那几篇文章肯定是不行的。为了拓宽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视野,提升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补充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比较浅易的课外文章。比如教学《黔之驴》,我们可以补充《临江之糜》《永某氏之鼠》;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可以补充《黄生借书说》。鼓励学生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尝试理解这些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了,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必将增强。

总之,让学生充分领略文言文的魅力,并教会学生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