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生产活动是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流动的前提和基础,产业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促进物质、能量高效循环和流动的产业生态系统,研究产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内涵特征和实施原则是构建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前提。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河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谐河北。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加之受产业结构偏重等影响,消耗较高。2003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99t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6%,能源、原材料费用占企业产品成本近70%。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而且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节约型经济结构,增强河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污染防治模式,致使河北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省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居全国前列;7大水系、42条河流52%的监测断面水质为劣5类,16%的近岸海域受到中度和重度污染;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污染严重;11个设区市只有秦皇岛市达到国家2类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畜禽粪便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河北的生态环境状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促进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利益格局,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因此,首先要设计一种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并规定其交易和补偿机制。目前,在我国的生态省(市)、循环经济省(市)的试点建设中,普遍存在对技术的重视远高于对制度的重视的现象,其基本操作模式是以政府作为推进主体,靠这种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不可能持久的。

(二)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推进循环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环境和资源信息缺乏透明度和适时性,不利于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应该加强环境与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三)仔细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应该有利于增加就业,必须在就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第二,应该以在总体污染排放中所占比例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行业作为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第三,针对短缺资源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中国的水资源总体上极为短缺,水的循环利用应优先推进;第四,具有较为成熟的循环利用资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的产业领域应优先推进。

(四)确立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并将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三、河北产业生态系统构建

(一)微观层面(企业内部)。在这个层面,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侧重于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仿照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使系统内各生产过程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实现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和能源的最优利用,保证经济和环境的共同效益。

下面,我们根据河北相关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1)改变原料路线。采用清洁工艺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原料代替那些有污染的原料,如在化工行业,用丁二烯制异丙苯合成新工艺、改良丙酮氰醇法、CO2代替光气生产异氰酸酯等;(2)改革传统的工艺、开发新工艺。原料确定后,改革传统工艺,开发和采用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就成为防止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如,环氧丙烷的生产,国外将传统氯醇法已逐步为无废少废的共氧化法所替代,生产过程不用氯气,无需依托氯碱厂,且生产成本比改良氯醇法低,基本无腐蚀,“三废”排放少;(3)实现工艺过程的闭路循环,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作为原料返回到生产流程中加以利用。如,铜电解精炼中的废电解液,经处理后提出其中的铜再返回到电解精炼流程中;(4)打造多元化企业。把企业由单一产品生产变为生产多元化材料的工业企业集团,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如,许多矿石加工企业利用的大部分是铁矿石,而对共生的霞石、檐石和钦磁铁矿等利用不高,甚至作为尾矿废弃。应在清洁工艺思想的指导下,开发整套矿石的加工工艺,把其他矿石加以利用。

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河北应在冶金、建材、轻工、电力、医药等重点产业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大清洁生产的推行力度。要求企业开发和使用降低物耗和能耗的新工艺、新生产流程,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在企业内部实施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循环使用,从源头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清洁生产的环境政策、法规条例,建立清洁生产审核认证制度、完善产品环境标志和认证等。对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中观层面(企业之间)。在这个层面,涉及到多种产业的规划发展,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侧重于企业(产业)间通过产品和废物交换建立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从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企业(产业)连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生态产业链是通过对相关企业的物流和能流的实际分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代谢机理而构建的,可有效提高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构建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主要包括企业间和区域内产业间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的构建。

1、企业间生态产业链构建。企业间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多以产品和废物为着眼点,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基于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两条主线,通过中间产品和废物的相互交换把相关企业衔接起来。它是建立在企业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是以若干个企业为大结点,产品和废物为小结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系统。根据河北的产业布局和资源状况,依托河北产业集群优势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是由于地理上邻近,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中在一起,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和补充,可以节省采购、运输、销售等费用,信息沟通流畅,容易形成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2、区域内产业间生态产业链及共生网络的构建。区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多以产业(企业)为着眼点,可以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产业组合,也可以借助不同产业的多业联营构建,主要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生态经济为约束,采用清洁生产、工业代谢、副产品交换、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等思想和方法,着重分析区域内产业(企业)间物流、能流,通过探讨各产业(企业)之间“链”的链接结构、运行模式等,找到其生态经济形成的产业化机理和运行规律,并以此调整诸产业(企业)的“序”与“流”,开发各种相关产业(企业)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流程,实现生产资源的链式循环,形成不同产业(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过程中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

(三)宏观层面(整个社会)。在这个层面,侧重于社会层面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就是以生态链条模式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比如,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农业养殖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等等,使不同生产主体之间资源共生互补,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态化循环圈。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庆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4.

[2]张伟.基于循环经济上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8.4.

[3]郑云虹,武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J].经济纵横,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