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分析及教学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分析及教学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色。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一个较新的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的要求,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这个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早就给出了建议,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就已不断加强对这部分的研究,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如设计学习、应用学习等内容;法国中小学设计了动手做,也是类似的活动;1999年,日本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中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性施教活动,并且它是以课题的形式来推广的。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张思明老师就在初中尝试开展有关数学建模的活动,小学近些年也在尝试着研究类似的内容。这说明“综合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具有了大的教育背景,也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1.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

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三角)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它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条件未必可丁可卯,线索未必清晰可见,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当然,“综合”的结果也应该是“综合”的,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2.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过程”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地、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采用诸如小组合作、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直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真实数据计算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二、“综合与实践”分段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有必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课程总目标,认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联系,再把学段目标分解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准确把握“综合与实践”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依据课标总体目标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

1.针对第一学段的目标定位

第一学段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目标分析:

从外显目标上看:第一学段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从隐性目标上看: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问题和一些简单的猜想。

在第一学段,由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很有限,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更多仰仗教师对问题的确定,教师对问题解决实施过程的组织,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对研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策略。

2.针对第二学段的目标定位

进入第二学段,以第一学段为基础,学生发展的目标会产生本质性的变化,逐步从教师引导下的发展向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

第二学段目标: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的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