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员工违章心理分析及治疗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人的主观因素是主要原因。本文首先分析了违章心理类型及成因,然后提出了违章心理的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供参考。
关键词:主要原因;违章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能泄漏事故后,由国际原子能机构首先提出的。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ACSM)工作组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HSC)定义安全文化为: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以及组织的安全健康管理方式和形象。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可表象为相互信任、共享对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对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自信等等。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责任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一、人的主观因素是违章的主要原因
有关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的原因并非物质的原因。90% 的事故是责任事故,都与人的因素相关。更确切地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追根溯源还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不高所至。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在安全管理系统人、机、环境诸要素中,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决定因素。研究人的知觉规律,分析人的违章行为和违章心理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二、违章心理类型及成因
1.惰性心理。惰性心理也可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造成的。例如有的操作工人为节省时间,手握住零件在钻床上打孔,而不愿事先用虎钳或其他夹具夹固后再干;有些人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也不愿停车检查修理,而是让它带“病”工作。凡此种种,都和惰性心理有关。存在这种心理的职工总认为按章作业耗费精力,出力多流汗多,所以干起活来简化作业程序,降低作业标准。
2.侥幸心理。这种心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普遍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问题在于: 单个的违章行为并不必然造成事故。有人统计: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概率仅有二十万分之一,而恰恰是这种较低的事故几率才造成了较强的侥幸心理和大量的违章行为。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认为“一次违章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平时就这么干也没出什么事”。他们作业的时候心存侥幸,不按程序进行,安全难以保证。
3.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的堕性本能的派生物。别人怎么干我就跟着干,自己不动脑子想想为什么,而是随波逐流。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不愿意自己的行动与团队或群体相悖,对此,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经以大学生为对象,做过一次从众实验,结果发现,37%的大学生为了“从众”而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试想,美国人是很讲独立人格的,而且实验的对象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连这些人都尚且如此,更何况企业的一般员工呢? 调查发现,许多员工违章操作都是看见别人这么干,自己也就从众,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氛围。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违章者来说,出现事故的几率要比有经验的违章者大得多。
4.习惯心理。习惯心理是人类堕性本质的另一派生物。如果说,从众心理是与空间相联系;那么,习惯心理就与时间相联系了。有些违章行为一辈一辈的传下来,徒弟继承了师傅的作法;有些则是自己长期这么干的。“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很难自觉改变。当有的单位发生事后进行分析时,有的当事人会这样说:我知道不该在这时候违章,但是平时这样做惯了,一时没改过来。习惯是可怕的顽症。大量和长期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正是造成事故的主根源。
5.逞能心理。有的人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有工龄、有资格,甚至有权力、有“位置”,“什么不能干?”盲目自信,思想麻痹。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尤其是“竞争对手”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冒险蛮干。
6.图快心理。存在这种心理的职工干活时“快”字当头,不讲安全,不顾质量,只讲速度,尤其是在下班前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更是快干快完事。
7.糊涂心理。存在这种心理的职工平时不加强规章制度、岗位标准和作业程序的学习,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违章作业,干起活来稀里糊涂,安全事故就会接踵而来。
除了上述心理之外,还有其它心理过程,如冒险、麻痹、好奇、无所谓等等。员工“三违”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交叉复杂的,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人物具体对待,具体时间具体把握。只有这样,影响安全生产的许多不正确的心理才能真正消除。
三、违章心理的治疗
违章心理是导致各种有意违章行为的心理基础,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只有消除或弱化违章心理,采取措施将不良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有利于操作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弱化方式主要有:事故弱化、教育弱化、处罚弱化等。
1.事故弱化。人本身对事故有一种恐惧心理,发生了事故,当事人、事故所涉及到的人以及类似工作环境者,就会在心理上对出现事故的类似工作环境,产生一种畏惧感,这就是事故的心理威慑作用。事故的心理威慑作用是弱化侥幸违章心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正是由于人类对事故危害作用的恐惧,才使人类千方百计防止事故发生。利用事故对人的心理威慑作用弱化各种有意违章心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参观各类事故现场、事故报告会和事故宣传画等
2.教育弱化。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弱化有意违章心理,从而消除或减弱有意违章行为,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这就要求建立完善企业的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包括职工安全规章、纪律的内容教育及实施练习。以及遵章守纪的意识能力教育及在生产中实施培养。要求对新上岗的工人和干部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考试,达不到要求就不能上岗; 已上岗了的工人和干部出现违章违纪者,按照违章治理考核办法需下岗重新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再上岗。
3.处罚弱化。就是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从而弱化有意违章心理,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其效果与职工收入有一定关系。收入高,处罚力度应加大。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治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安全治理制度是遵章守纪系统工程中的“硬件”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起严明的、可操纵性的安全作业规章及劳动安全纪律的实施组织体制,应包括“三规两纪”( 安全规程、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与检修规程、工艺纪律、劳动纪律) 。不仅要建立完善工人遵章守纪的治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干部遵章守纪的治理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在实处。企业内部,建议按照职工生产责任的轻重,企业奖励向生产一线倾斜、向高风险工种倾斜,使其责、权、利实现同一,从而激发职工热爱生产岗位,通过实行严格的赏罚,把“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原则强化成工人和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为。
4.制度创新。在实行严格的赏罚的同时,提倡制度创新,在生产中有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风险抵押制度。尤其应建立起互控机制,如成员轮流安全值周方法、设立安全监视岗方法、违章违纪信息搜集制度、违章违纪信息分析制度、消除违章违纪行为控制制度和安全学习制度等。建立企业内部的对作业现场违章违纪进行检查、评选、公布制度,设立违章违纪曝光栏,定期公布违章行为,在企业内部制造一种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环境,形成强有力的群众监视机制。
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对员工违章心理进行诊治,采取针对性措施,弱化和消除违章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提升人的安全文化素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胡海霞.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9)
[2] 杨晓丽. 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 科技与企业,2012(17)
[3] 于敬涛. 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 吉林劳动保护,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