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适时介入 及时点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适时介入 及时点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好课堂的点拨作用。而教师的课堂点拨策略主要有适时追问、揭示矛盾、引导想象、融入表演、拓展延伸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点拨;策略

一、引起重视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在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作用发挥还不到位,甚至出现无效引领的情况。

如,我执教《全神贯注》的片段:

师:这段话中(第2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全神贯注”?

生1:我从“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可以看出他的“全神贯注”。

生2:我从“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看出他的“全神贯注”。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3:我从“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看出他全心投入。

……

学生的回答,几乎没有自己的理解,只是将课文中的句子读了一遍。而此时的我没有认真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是一味地索求其他答案,因而当学生出现“回答偏颇”时,我无法做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二、点拨策略

(一)适时追问,开拓思路

在互动的课堂上,“追问”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之一。而教师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追问者”。

如,我执教《最后一头战象》的片段:

师:嘎羧还在乎曾经的战场。好好读读,找找有没有描写得细腻感人的地方,划下来,读一读,可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读第14段后交流)

生1:我从“久久凝望”可以看出嘎羧一直看着江面,它是在怀念曾经的战场。

师:此时站在打洛江畔,凝望着已归于平静的江面,嘎羧会看到些什么呢?

生2:嘎羧看到了亲爱的战友。

生3:嘎羧看到了洒满热血的战场。

生4:看到了自己与战友在战场上的雄姿。

师:你们还关注到了哪些细节?

生5:嘎羧对一块礁石“亲了又亲”,可能这就是搏杀的战场。

生6:嘎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

……

以上案例中,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抓住了“久久凝望”这一细节,及时追问一句:此时站在打洛江畔,凝望着已归于平静的江面,嘎羧会看到些什么呢?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教学中的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课堂上,教师若能抓住文本矛盾,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得以激发,从而促使学生围绕矛盾定向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

曾经听陶江明老师上《桥》这一课,最欣赏的是他对文本“矛盾处”的处理。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5~23自然段,看看老汉、小伙子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

(生自由朗读思考后反馈交流)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小伙子”和“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中的“揪出来”和“推上木桥”相矛盾。

师: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仅仅是从前面排到了后面吗?

生:不是。小伙子可能会死!

师:是呀!是把小伙子从生命线上拉到了死亡线前!

(请生读15自然段)

师:当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两个人的时候,老汉又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你从这“一推”中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

在忧伤的音乐声中逐字出现隐藏的结尾。

一“揪”一“推”,学生从文本中发现老汉举动的前后矛盾之处,探究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思维更加活跃,对老汉形象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文本的矛盾体现了文本的张力,它也是我们认知上最感兴趣的东西。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把握文本中的“矛盾”之处,巧引妙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三)引导想象,成就精彩

叶圣陶先生指出,鉴赏文字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从文字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与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桂花雨》教学片段)

师: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了出来呢?

(出示桂花雨Flash,学生惊叹!)

师: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动情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生:那洋洋洒洒飘落的是带着香气的雪花,好美啊!

生:我摇啊摇,头上、身上满是桂花,香气袭人!

生:好大的一场桂花雨啊,我眼前的一切都似乎变得朦胧了,只有那一片片桂花。

……

在教学中,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上述案例就因为想象的展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象,可以让学生超越文本,让形象的感知充实文本内容。

(四)融入表演,收获意外

以下是学校一位老师执教《自然之道》的教学片段:(第4自然段,我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再现场景。)

生1:紧张又严肃地对导游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轻描淡写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还很不在意地把手一挥)

生2:走上前哀求地说:“向导,你不能这样说!小海龟也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的呀!如果此时将要被吃的是你,你会怎么想?”(说着说着声音响了起来)

生1:马上附和:“是呀是呀!”

生3:也上前劝说:“你快去救救它吧!小海龟多可怜呀!”

向导看了看同伴,一边摇头一边深深地叹了口气:“唉——”然后慢悠悠地抱起“小海龟”,把它放回“大海”。

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的表演,其实就是他们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导游的扮演者自发地加进了动作:不在意地挥手,边叹气边摇头;伙伴们劝说时的表情和语言,都是孩子们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对于情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教师可以相机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把课堂激“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教学富有张力。

(五)牵线搭桥,拓展延伸

《祖父的园子》教学中,当学生随着作者诗情画意的语言,看到了一个应有尽有、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园子后,老师适时出示背景资料。

此时资料的出示,使学生很快明白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一个童年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到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才有了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所以,与其说是怀念园子,还不如说是怀念祖父。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拓展时机,进行恰当的课外延伸,有利于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作用。而无论怎样组织教学,教师都应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把握好“牵引”和“对话”之间的度,让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追问,一个动作,一份资料,成为关键处的点拨,成为教师的匠心所在,使课堂成为师生享受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2]宁虹.教育研究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3]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M].齐鲁书社,2012-05.

(作者单位 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