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井盖姑娘”和她的知青叔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井盖姑娘”和她的知青叔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段延续了36年的北大荒故事。

那是1973年7月的北大荒,正午的太阳灼烧着大地。从早上三四点钟就起身干活的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副业连的知青们,此刻正在鼾睡中。忽然,一声声孩子的啼哭传来,把知青们惊醒了。上海知青高耀瑞和天津知青胡宝平一个箭步冲出宿舍,寻声而见几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围着一口老井在哭叫。“坏了,有孩子掉井了”,知青们一起朝老井跑去。原来是连里老铁兵李庆忠5岁的小女儿英子在井边玩耍,不小心掉到了井里。

这是一口废弃的深井,打水的辘辘也被搬走了,井口用当地大铁锅上木制对开的大锅盖扣上了。没想到几个孩子在此玩,不小心将井盖挪动了,英子和半个锅盖一起掉进二三十米深的井内。

十几名知青连搬带拖,将辘辘从远处拉来架上井口,高耀瑞手把井绳脚踩井桶向井下系去。井下又凉又黑,井壁湿漉漉的,接近井底部,高才发现:小英子正满面惊恐地扒在井盖上,只有头和手露在冰凉的水面上,见有人下来救她,才“哇”地一声哭了。

孩子得救了,老铁兵李庆忠激动地拉住知青的手,两眼热泪,久久说不出一句话。知青救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连队,传遍了分场,从上到下兴奋了好一阵子。连队领导对知青们的认识有了新提升:这帮小子平日里有点调皮捣蛋,没想到关键时刻还真冲得上去。连队的职工家属们把这事看得更重:有女儿的可以嫁给这些小伙子们。最有趣的是,小英子的名字从此没人叫了,她有了个新名字:“井盖姑娘”。

若干天后,风平浪静了,可男生宿舍前却多了一道风景:个头矮矮的“井盖姑娘”隔三差五便挎着一个小篮来到宿舍,篮子里是刚刚摘下来的黄瓜西红柿和各种瓜果,这个有心的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回报知青叔叔们的救命之恩。

日子一天天过去,连队里的知青们也陆续调出或返城了,“井盖姑娘”也长大上学去了,但这段故事却始终记在人们的心中。

2006年夏的一天,远在上海的高耀瑞给天津的胡宝平打来电话,他得知宝平近日要重返农场,特意嘱咐胡:无论如何,一定想法找到“井盖姑娘”,许多沪籍知青都想知道这些年来“井盖姑娘”过得怎么样了。

7月里,老胡带着知青们的重托,回到了北大荒老连队,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井盖姑娘”。但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农场变化很大,找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老胡不气馁,天天打听,终于在一个老朋友那里得知“井盖姑娘”的情况:她已经成家立业,育有一女,现在把家已经搬到分场场部。她和爱人勤快肯干,开着一间生意还不错的食杂店,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这天,老胡来到食杂店前,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在店里售货,依稀可见当年小姑娘时的眉眼模样。“你还认得我吗?”胡宝平像考试似的发问。那女人回过身来,双眼紧盯老胡那略显沧桑的脸庞,片刻,她半问半答地说:“您是不是胡叔叔啊?”老胡不禁百感交集。一声“井盖姑娘”,仿佛遥远的呼唤,使她潸然泪下。“井盖姑娘”转身从里屋把女儿叫出来,“快来见见你的知青爷爷,是他和那些知青爷爷救了妈妈一命……”

在农场的几天飞一样地过去了,老胡该走了。“井盖姑娘”像当年一样,大篮小筐地提满了土特产,非让老胡带回家,他们说好了,不久还要再见面。

2008年7月,上海知青高耀瑞北上天津,和老哥们相聚后又一起到了农场。

在农场的日子,知青们天天被乡亲们那比七月流火还“火”的热情包围着。今天张家吃,明天李家请,喝不完的北大荒老酒,说不尽的荒原往事。

“井盖姑娘”常常顾不上做买卖,陪着他们串东家,走西家,北大荒人的浓情厚谊,拦都拦不住。“井盖姑娘”的买卖也干大了,除了经营食杂店,还干起了工程。 “井盖姑娘”小两口拿出积蓄,要购买大型工程机械,参与当地的公路建设。两口子在天津附近看中了一套设备,请知青叔叔们帮着把把关,疏通好资金渠道。老胡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你胡叔叔一定帮这个忙。”

今年5月,“井盖姑娘”两口子到天津,老胡带着她俩在信用社的网点整整转了一天,一笔一笔地兑现,把“井盖姑娘”存在农场地区的资金全部转了过来,小两口如愿以偿,把购买公路机械的事情办妥了。

“井盖姑娘”到天津的消息在连队知青中迅速传开,临走那天老知青们前来送行。望着眼前已经鬓发斑白的叔叔阿姨们,“井盖姑娘”心中充满了感激:从深井中救人的,是他们;上学后教书启蒙的,是他们;今天帮助办事的,还是他们。在整个农垦地区,有多少农场子女与各地的知青叔叔阿姨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啊。

“井盖姑娘”开着新购的机械,就要踏上回家的路了,大家挥手相约:2010年,我们下乡40周年时,北大荒再见!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