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甘肃省各地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和探索方兴未艾,涌现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现阶段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尽快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已是当务之急。而加大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有必要对甘肃省已有的建设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比较适合省情且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的方法,供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借鉴参考。

模式简介

甘肃各地都非常重视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模式比较多,比较典型和有影响力的有五种。

黄羊川――“千乡万才”计划“千乡万才”计划起始于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由台商温世仁先生于2002年提出并实施,目的是把信息网络科技引入西部农村,促进当地发展知识型经济,加速这些乡镇转型成为信息网络社会的“网络城乡”。这一计划的内容是: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100个办事处,发展1000所网络学校,培养上万名掌握英语的软件人才,并远程雇用,让他们就地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开发西部。

三年来全力打造三个基于互联网的经营管理平台:即千乡平台、万才平台、网络城乡平台。“千乡平台”旨在以乡镇为主的地区建立基地,借以校领乡、利用电子商务、改善农牧、建网络城乡中心、促进散居到聚居、发展服务业、远距雇用和远距服务七个步骤。“万才平台”计划用五年到十年时间,在全国100个地级城市,设立以市场为导向的100个办事处,以市场为经营目标,以使用当地人才为主,通过公司研发的办公电子化、企业电子化、多媒体等产品,利用网络和电脑化,促进当地数码化到位。“网络城乡平台”以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投资800万美元兴建一个有5星级水平的“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为起头,计划在五年到十年内建立十个“网络城乡中心”示范基地,遍布中国西部,成为东西联结的交流平台,为当地提供知识、商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开发。

“千乡万才”,计划在国内外社会影响很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李岚清副总理曾于2001年12月就此作过批示,提出了“把农村中心学校同时办成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的设想,并指示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联合研究规划。许多媒体也以黄羊川为“网络城乡”的样板进行过深入报道。

“家家e”工程 金昌市永昌县、金川区建成了与市兴农网互联互通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全市各乡镇均购置了信息服务硬件设施,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将农业工作重要内容制作成网页对外宣传交流。金川区以政府补贴方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使用互联网。永昌县河西堡镇给各村配备了计算机,接通了互联网。该市还利用农户固定电话,组织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村社干部为主的2000余户农民群众,开展“家家e”工程试点工作。政府免费为农户更换能够接发300字信息的专用电话一部,农户每月承担2元来电显示费,通过兴农网把农产品市场行情、农资供销、农业实用技术、天气预报等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发送到农户手中。农户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话自编各类涉农信息发送到兴农网,由兴农网信息中心到互联网,由此实现了一家一户与市场的联接。自“家家e”信息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兴农网已信息700余条。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目前甘肃省已在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天水五市和民勤、会宁、崆峒、正宁四县(区)进行试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三种模式:

模式一是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需保留的数学点。

模式二是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模式三是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缩小东西部的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农民提供经济、市场信息,帮助他们学习科学的种植、养殖和其它技术,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肃州区――“科技110” 酒泉市肃州区开办的“科技110”信息网站采取区设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乡设信息服务站、村设科技信息网吧、组设信息专栏的方式,辐射乡、村、组、农村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覆盖全区农村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科技110”网站建成以来,收集各类信息1万多条,访问次数4万多次。今年以来,肃州区在建成网站的基础上,成立了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民信息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利用覆盖全区电信通讯网络,开始了网络延伸普及工作,先后联通了蔬菜中心、畜牧中心等农技推广单位和部分乡镇,并在农村各专业协会的科技带头人、各类专业大户中,选择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户作为科技信息示范户,配置电脑与网络联通,实现了农户直接上网获取各类科技信息的愿望,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信息技术进万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肃州区网络普及试点已在泉湖、清水两个乡镇全面铺开,计划到年底,把“肃州科技110”建成全区工农业科技服务的信息平台,网络覆盖19个乡镇、165个行政村及所属村民小组、各专业协会、科技示范户和全区重点工业企业。

金塔模式 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难题,金塔县自2001年组建了由县政府直接管理的县信息中心,以及各涉农部门为成员的信息协调小组。建立了以县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各涉农部门和农村乡镇网站为依托,各村小学为节点的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由县信息中心的专业人员,按农时季节,从各个部门和互联网上收集整理各类农业和市场信息,编辑成“经济信息导报”,放置在“金塔经济信息网”的信息平台上,然后在全县各村小学设信息点,配

置计算机、打印速印设备,由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并打印分发给学生,放学后由其带给父母或邻居:农民的反馈意见,逆此而行,由学校收集整理,用电子邮件的形式送回县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依此将调整以后的信息内容反馈给农民。还利用节假日微机室空闲时机,由县信息中心和学校的教师,分批分村对农民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培训。

“金塔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在甘肃省调研时,实地察看了金塔县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信息办、科技部等有关部委负责人在考察后也给予好评。2002年10月1 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进甘肃网络第一县”的报道和评论《关键在‘最后一公里’》,对金塔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做法进行了详细报道和高度评价。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信息办在报告中把金塔县作为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用较低的成本推进电子政务、为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创造出先进经验的典型予以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农民日报》、新华网等众多新闻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

模式分析比较

上述几种模式的主要任务和侧重点不同,如黄羊川主要是培养网络人才,远程教育主要是解决农村教育信息化等,在各自的主要服务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实现农村信息公共服务方面,优势各有特点。

覆盖面 “千乡万才”计划和科技110的覆盖面比较小。其中黄羊川只能覆盖职业学校周围的乡村,而类似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在古浪县并不普及;科技110主要联通了行业协会和一些种养殖大户,对数量众多的普通农户采用张贴信息单的办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信息进了村但是没有入户。

相比较而言,“金塔模式”、“家家e”、“远程教育”的覆盖面比较宽。其中“金塔模式”通过互联网把网络信息传输到村信息点(村小学),由学生把打印的“信息导报”送入农户,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信息公共服务:家家e利用固定电话传递农业有关信息,也达到了深入农户的目的;远程教育在农村广大学校建立信息化教室和教学点,规模很大,覆盖面很广。

传播有效性 也就是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性。

“千乡万才”计划、“科技110”、“远程教育”在信息入户方面稍有不足。其中“千乡万才”计划、“远程教育”固然把信息点设在了村内,但没有入户的办法,而是让农民直接上网查询信息。甘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计算机拥有量非常低,靠村学校的一、两台微机难以满足整村农户(平均约500多户)的信息查询需求。试想农业信息内容庞杂,如栽培技术、中长期气象预报、市场动态、涉农收费等等,不能像浏览新闻一样,而必须仔细研究,从互联网信息搜索到浏览研究得花费几个小时,姑且还没有考虑上网费用、教师用机、农民培训、管理可行性的问题,一个月也只能满足30个农民的需求,而且每个上网农民都必须一次性把自己的信息查询完毕,没有想到的则无法获得。“科技110”采用张贴信息单办法也是忽视了农业信息的知识性和长期性。农业信息不是新闻,而是专业信息,如涉农收费、栽培技术、中长期气象预报的内容都很多,篇幅很大,并且需要长期随时查看,让农民看一遍背下来不现实,如果抄写更是难以表现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金塔模式”、“家家e”在信息入户方面比较有成效。其中“金塔模式”在村小学信息点利用互联网下载信息,打印后由小学生把“信息导报”传送到农户,农户的反馈意见逆此而行,最终由村小学汇总传至县信息中心,后者据此调整以后的信息内容,以满足农民需要。家家e利用固定电话的短信服务,把农业信息传送到农户,农民可以利用电话反馈意见。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性方面比较好。

信息数量与质量 “千乡万才”计划、“远程教育”的信息量比较小。虽然个别农民直接上网可以获得一定的信息量,但因为前面所分析的情况,众多农民上网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与其他模式相比,农民获得的信息量不大。在信息质量方面,农民自己在短暂的上网时间内获得的信息虽然能满足一些需要,但由于信息查询技术和知识面的限制,与专业人士精心提供的信息相比,信息质量会有一定的欠缺。

“金塔模式”、“科技110”信息量较大。其中“金塔模式”发送的“经济信息导报”每期约6000字,一年24期,约14万字,相当于一本32开200页的农业科技图书的信息量。“经济信息导报”由县信息中心根据本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时季节,专人负责从互联网有关网站和县涉农部门收集有关信息编辑而成,并根据农民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内容,而且由于服务对象是农民,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对信息进行“稀释”处理,即适当增加信息的冗余度,比如对新产品、新技术等的解释,每条信息大多几百字,内容都比较详细,所以信息质量也比较高。

“家家e”在信息量上也比较大。每天10条信息,每条信息约60字,2005年9月开通以来,截至2006年4月信息量约9万字。在信息质量方面,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每条信息不得多于70字,而根据我们的经验,除供求信息外,其他农业信息,如栽培养殖技术、市场动态分析、气象信息、政策信息(涉农收费等)、公共卫生等,每条信息约为600字比较合适,因此信息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农民的短信服务信箱的最大容量为30条信息,如果不删除旧信息,新信息就收不到,信息保存和更新的矛盾还未解决。

成本 “千乡万才”计划的投资成本最大。从推广应用的角度看,目前政府无法承担,也无法动员更多的企业来投资。

“家家e”投资成本次之。按每户政府补贴200元计算,每村约需10万元(500户),每户农民须交纳短信服务费24元/年。

“金塔模式”、“科技110”在每村设立信息点,分别需要投资1万元和6000元。金塔模式的村信息点设在村小学,如果利用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每村投资可减少到5500元。

公共服务 “千乡万才”计划虽然对学校来说带有公益性质,但对农民信息服务而言却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农民获取信息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并且学校并未主动地把信息传送到农户。

“科技110”、“远程教育”、“金塔模式”是完全意义上的信息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对农民是完全免费的,体现了普及、主动、公平的服务原则。

“家家e”虽然由政府主导建设,但由于利用电信短信服务,还要向农民收取一定的经常性费用,当然作为电信企业要获取利润是正当和必然的,而作

为政府其公共服务却必须考虑对农民的完全义务,不能给农民增加负担,尤其对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农民而言,公共服务必须是免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共服务。

推广价值和可行性 从全省范围内应用普及的要求考虑,对以上几种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千乡万才”计划是由台商开发建设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推广普及的可行性比较小。“家家e”要求农户必须安装固定电话,每户需政府补贴200元,一个村就需10万元(按500户考虑),根据甘肃的实际情况,大规模推广普及的可行性不高。“科技110”就建设而言可行性较高,但从前面的传播有效性上分析,在信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受到很大影响。“金塔模式”每村投资约1万元,如果利用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投资可以减少到5500元,而且不管是河西走廊比较富裕的地区,还是甘肃中东部的贫困县,每村都有学校,可以同“远程教育”的普及相结合,数年内都将具备接受和传送信息的能力,基础条件是一致的。因此“金塔模式”的推广价值和可行性比较高。

关于全省推广应用的几个观点

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设对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有关部门和专家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对于全省范围的具体建设思路,各方面的意见尚未完全统一,据我们了解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各地分散建设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甘肃各地出现了一批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模式,应该继续由各级政府自己组织建设,不宜按同一模式进行全省范围的建设。

多个模式建设 由于甘肃各地不同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当然分散建设也不行,因为毕竟建设模式有优劣之分,因此,在全省选择几个比较成熟的建设模式,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建设。

组合模式建设 尽管甘肃各地不同区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一致的,而且越困难落后的地方越迫切需要由政府提供信息公共服务,这种服务不应该因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受到影响,所以按统一的模式在全省范围建设是可行和必需的。可以把甘肃目前已有的几种模式按照在不同层次的功能优化组合,比如可以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解决村信息点的硬件设施问题;按照“金塔模式”利用小学生入农户传递信息和建立县级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利用“兴农网”、“农网”、“星火科技网”等网络资源解决信息资源问题。

进一步的思考

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模式探索和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已经到了整合应用的阶段。目前甘肃省农村诸多问题,如市场化、区域发展差距等已经对农村信息公共服务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果再继续分散建设,不采取全省规模的整体推进建设和资源整合,大幅度提高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进程,进而影响到甘肃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于全省推广应用模式的选择问题,我们认为组合模式建设比较适合甘肃目前的实际情况,应该作为主要的建设模式大规模推广应用。即以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为基础,以“金塔模式”为参照建立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其他如“千乡万才”计划、“科技110”、“家家e”等作为辅助模式,以多种手段为农民提供农村信息服务。同时也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信息服务,正如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教育事业一样,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当然,这些力量的参与,不应也不能取代政府为基层广大农民提供信息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义务。这也是我们推荐“金塔模式”的理由所在。

由省政府适时组织建设全省范围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甘肃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目前各地的建设热情很高,但普遍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也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固步自封、为建设而建设的倾向,如金塔县周边具有相似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地区,至今没有一个认真学习借鉴金塔经验的。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陷入遍地开花而整体水平很低的怪圈。所以,要改变目前这种无序建设的状况,就必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