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关系研究(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地方行政立法和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之间的关系,须视不同的习俗而定。地方行政立法之于有的习俗之保护,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之于另外一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之于某些习俗之保护,可能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并非充分条件。所以,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各地方可能既须行政立法,也更须审慎立法。立法太多,太滥,可能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习俗的保护。以宁夏穆斯林用品市场的规范研究为出发点,完全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关键词: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地方行政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47-02
二、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问题
1.部分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宁夏部分特色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使一些加工企业因缺乏原料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发展的积极性。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清真牛羊肉产业由于规模养殖少,分散养殖成本高,加之加工能力过剩,致使现有的龙头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无法承接国内外批量订单,双向影响加工和养殖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随着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区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如马铃薯产业95%以上都是家庭作坊式加工,在3 000多家加工企业中,加工能力达到5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46家。由于加工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单一粗放、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基本没有开发,经济效益偏低。脱水菜、优质粮、牧草等产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龙头企业少、加工能力弱。如枸杞只有“宁夏红”独领,枸杞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奶业也只有“夏进”一枝独秀。其他产业突出的龙头企业也寥寥无几,加工转化能力有限。三是龙头不强,资金不足。全区农业产业上市公司只有一家(还是搭车上市),市场融资能力差,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已经形成了如夏进、宁夏红、西夏王、绿海、天启、贺兰山牛羊肉集团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加工龙头企业。除个别外,大多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加工能力受到制约,产品产不量小,市场份额低,后劲不足。
3.产业链短,标准化生产不够,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水产品,红枣,硒砂瓜等农产品缺少加工,还停留在出售原始产品阶段。马铃薯、奶业、葡萄、牧草处在粗加工初级阶段,保鲜、冷藏、深加工还基本处于空白,沿用传统粗放的生产手段,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标准化程度不高,枸杞标准化生产只是在主产区推广力度较大,而在其他区域推行乏力,奶产业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马铃薯、葡萄、牧草产业、苹果等标准化或机械化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全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平均标准化程度30%左右,与发达地区市场消费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市场经济观念不强,开放式发展不够,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统一的大市场观念和格局还没有形成,“贸”和“销”的文章还没有做够做深。由于产业引导管理不够,市场开拓工作滞后,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营销网络松散,市场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利益传导受阻,产业过程封闭循环,内部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具关联性产业处于“闭门造车”状态,没有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加工企业只是局限于加工本地的原料,或封堵外部企业进入,本地企业一年中停产的时间有1/3~2/3,造成大量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市场规范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企业间压级压价或哄抬价格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产业发展。
三、宁夏穆斯林用品产业化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宁夏国际国内知名度。缺乏宣传大大阻碍了宁夏清真用品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宁夏应加强自身宣传,以自己特色清真用品产业为主,多进行国内省际及国际方面产业规划技术交流,多办展览会博览会,吸引外商企业到宁投资。加快发展与中东和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经贸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向我市集聚;依托义乌市场优势,发挥“窗口”作用,努力扩大吴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引导企业对外发展。依托文化视角提升产业层次。通过宣传,更多地请进来,鼓励我市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通过深度挖掘“清真”资源,利用好“四个中国号”地域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2.健全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便利交通,改善货运流通。加快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宁夏至外省特别是重大城市的货运交通,为宁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3.重点开展穆斯林用品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批引领清真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如“两馆一中心”、“国际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工业园”、“清真产业现代物流园”、清真美食广场、清真美食一条街等。同时抓好项目的论证、制作、储备和开发。大力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清真企业开展合作,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
4.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的带动力。一是通过扶持提高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二是延长产品链,提高资源转化的能力;三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高核心竞争。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龙头企业。立足构建大产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择优扶强”的原则,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予以倾斜,通过资本运作、产业重组、技改扩建、商标保护等具体措施,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鼓励优势产业链中的企业横向整合,实现资源、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的共享。培育一批农工贸一体化、资本结构多元化、具有名牌产品的市场优势、能带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显著提高行业规模经济水平和大抓强、小抓特的产业发展层次,发挥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5.突出抓好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企业新产品研发费用投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帮助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和技术研发中心,追踪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发展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引进提高产业总体水平,通过竞争效应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6.突出抓好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构建产业发展的集聚平台。以银川德胜清真食品工业园、吴忠金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为平台,合理规划产业集群。鼓励各市县与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沿海地区和中央直属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园,承接组团式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区搭建中阿双方永久性的经贸合作新平台优势,建设中国(宁夏)穆斯林国家青年创业园、中国(宁夏)穆斯林国家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国际工业园,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中心。利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特区内的综合保税区运行产生的极化作用和辐射效应促进国内外资源向宁夏集聚。
7.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的清真食品品牌和穆斯林用品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国内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内外广大穆斯林群众了解“清真在宁夏”。加快建设宁夏国际(银川)穆斯林小商品城和义乌((银川)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展厅暨物流配送中心,主动引导、承接东部地区穆斯林贸易市场转移,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银采购。支持宁夏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区外、国外兴办企业、发展连锁店,开设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展厅暨物流销售配送中心,不断扩大境外销售中心网点布局,加快直销市场培育,增加我区产品在穆斯林朝觐经济的市场份额。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发展与中东和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经贸技术合作,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
参考文献:
[1] 吴俊.清真食品经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 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丁宏,敏俊卿.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进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