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此工程的实施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70―02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这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创建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1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把农村义务教育搞上去,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确保全体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机会,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很多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1、1 西部地区教育的呼声

在我国的国有面积中,西部地区占了71.4%,在这些西部省区中,有7个省(区)的山区、半山区面积在50%以上,5个省(区)的牧区和山区的面积占70%以上;我国的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也全部集中在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办学形式使西部地区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的教育投入难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有一师一校点约9万个,占全国校点的80%以上;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许多孩子为了上学要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因此,西部地区这种特殊的情况呼唤寄宿制的到来。

1.2 学校布局调整引来寄宿制

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学、初中开始进入高峰期,各地特别是一些乡镇、农村采取分散布点办学、学生就近入学方式,把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形成规模小、布点多的办学格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学龄儿童人数逐步减少。农村新生人口的不断减少,使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存在的办学规模小、教学点分散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这种情况使得教育资源存在浪费的同时,教学条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于是,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为必然。

另外,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并由此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特有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的增多。

基于以上因素,国务院制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

2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队伍,却也给农村和农村学校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金投入难保证

首先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学校实行寄宿制后,必将增加大量的学生,原有的设施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就学需求,教室、宿舍、食堂、活动场地是学校建设的重点,财政虽然安排了专项资金,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主要原因是上级拨款不能及时到位,地方配套无法保证,地域、天气等因素导致建设成本加大等。其次是维持学校运转资金无来源。学校不同于企业,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长此下去学校将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第三是寄宿学生生活费无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大多来自偏僻贫困的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家长难以按时支付其子女的生活费,政府虽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由当地财政承担,对于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无疑又是一大难题。

2、2 师资队伍难跟上

学校实行全员寄宿后,寄宿生的年龄参差不齐,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这就要求学校增加保育员、保卫、校医等专业岗位,以保证学生的安全,监护学生的健康。但是,目前没有这些人员编制。学校不得不自行解决人员安排和工资待遇问题。其次,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更长,活动量增大,这就要求教师更有爱心和耐心,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是,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工程。

2、3 学校管理难度大

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学生相对集中,寄宿的学生年龄减小,数量增多,这必然会给学校的管理增加难度。首先体现在低年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食宿生管工作量大,每周往返车辆安全等,学校尽管严密管理,但令人担忧。其次是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和课程结构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睡眠课时、活动安排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第三是在卫生、防疫、安全等诸多方面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

2、4 学生就学成本提高,控制辍学工作难度增大

一是寄宿学生生活费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就餐费、路费等是提高寄宿生就学成本的主要原因。二是偏远村寨个别生辍学可能性增大,一些偏远山寨,家长不理解寄宿制办学,认为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加上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学生为数不多,家长出于种种考虑,要么推迟适龄儿童上学时间,要么让学生辍学在家,导致学生流失。

2、5 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受学校办到家门口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村干部积极性不高。个别村干部认为在自己任期内学校被撤并不光彩,丢失面子。个别家长不放心,孩子年龄小且孩子多担心老师照顾不周,亲人不再身边担心会被人欺负,家长担心孩子安全等等。

2、6 闲置校舍利用率不高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后,大多数在20世纪80年代建的村小学被撤并,造成大量闲置校舍,产权矛盾便显现出来。闲置校舍有的被作为村办公场所有的由村委出租给个体加工户作厂房;有的出租给农户养鸡鸭;也有的未作任何利用。但是教育部门都很难与村里协商或签订有关协议,受益甚少,管理使用整体上呈无序状态,校舍获得的收入也都归入了村里,根本不能补助到学生身上。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对策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面对新形势,农村、农民、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教育支撑,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首先应当兼顾农村实际,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杜绝学生因家庭负担加重或者其他原因而辍学的现象出现。为此,我们建议:

3、1 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落实

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给予政策倾斜是解决

困难的最根本的途径。一是要建立新的投入机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为县级政府,但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十分困难,无法改变本地区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状。所以应建立新的财政体制,区分地区差异,进一步提升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主体的重心。二是应制定学校的消赤减债计划,让学校摆脱债务,轻装上阵,建立完善的学校基本运转资金保障体制,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的救助体系。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目前,“两免一补”的补助是远远不够的,且生活费补助按要求是县财政负担,国家级贫困县的本级财政根本无法承担,贫困学生辍学的现象还能继续存在。所以建议相应提高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并建立上级财政为主,县级财政为辅两级财政共同承担的分担机制,确保贫困寄宿生不流失。

3、2 要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寄宿制学校承担着比普通学校更多的管理责任。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不留死角。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生活自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主意识。组建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和乡村参与学校管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全方位的管理监护体系。调整山区寄宿制学校学习时间,使寄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安全到校、平安往返,校方应与家长签订学生接送责任书,确保安全第一。

3、3 科学合理安排布局,稳步推击逐步集中

一是集中办学要同地区发展与人口发展趋势相结合,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相结合,同区划调整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减少大幅调整带来的冲击力,照顾不同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确保建成后的寄宿制学校生源稳定,办学规模稳定。二是集中办学要考虑可造作性,在办学规模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列学校规模要求。在调整学校布局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边远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不能单纯追求办学集中,结果造成合并后的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要从实际出发,做好长远的规划,按照当地人口发展的趋势该撤并的予以撤并,暂不宜撤并的逐步压缩办学规模,适当时候再考虑撤并,尽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3、4 加强宣传动员

学生早出晚归、在家门口读书的习惯已延续了几十年,创办寄宿制学校,老百姓会算经济账、安全账,思想上一时可能还转不过弯,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化解疑难,排除阻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贾小娜,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圮实[J],河北教育,2007,(5)

[2]徐树清,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战与思考口],河北教育,2007,(7)

[3]扬奉先,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调研与思考FJ],安徽教育,2006,(10)

[4]杨承赋,田继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J],湖北教育,2006。(12)

[5]谢觳,岑顺林,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度对策[J],贵州教育。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