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智慧去教学 用心灵去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智慧去教学 用心灵去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教学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作品的学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和课文文本、学生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初中语文;求知欲望;阅读习惯;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82-01

语文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主要特点,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许多老师都在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智慧充盈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笔者以为: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困惑的是语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才算是好语文课,学生怎样学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课。如果语文教学仅仅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深处,那学生对文本永远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内心还是一片模糊。教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首先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时常处在一种困境中,长期思考一些看来简单却并不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感到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一个历险的过程。教师要善于通过文本中的人和事,碰撞出学生情感的火花、思想的火花。学生学习文本的时候常常有一种仰视文本的习惯,他们很少或者不能够把文本还原到生活层面来理解,他们就文字而文字,而没有把文字背后的生活,生活背后的作家拿来思考。学生走不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也就走不进语言文字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把文字还原为生活,让学生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让学生透过生活图景,感受到作家的思想的脉搏,心灵的跃动,情思的飞驰。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学习前我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词句,朱自清先生只不过是把父亲送他上学途中为他买橘子的一个特有的镜头写了下来,这个镜头是作者感动一生的镜头。他为什么在此时受到感动呢,因为前文已经说过,父亲在送别他时家境不好,老境凄凉,但是为了儿子,父亲还是拖着肥胖的身体,爬过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看到父亲那吃力的样子,作者感到一种莫大的感动,内心涌起无限的波澜。然后,我告诉学生,类似的生活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常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将它记录下来罢了。这样的说明,一下子勾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打破这种文本崇拜,把文本还原到生活层面,把作家还原到人的层面来学习文本,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文本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的的学习中。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圈点、勾划的习惯。即在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的习惯。标注符号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标后的文章,要点突出,眉目清楚,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训练学生读与思结合的习惯。阅读时速度可放慢点,边读边留时间思考、分析,字的音、词的义,材料的选取,行文的艺术,反映的观点或表现的内容、感情等。读一则材料不一定一读到底,读到中间发现与前文有联系就读回去比较,偶有问题就停下来,查资料,问老师,问同学。不管是朗读、默读或是速读,浏览或是课上听读,都应当使“读”同“思”结合起来。

学生在感知书本知识时,必然依赖于旧知识与经验的参与,新旧知识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包含着的未知的因素,就构成了学生心理上的矛盾,即“疑”,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才能使认识向前发展。学生读书时如果提不出问题,即未能“质疑”,那往往是读书不认真,思考不深刻的反映,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朗读、背诵的时间。作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及情感寄托在所运用的语言之中,语文课要使学生感受情感之美、语言之美,必须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朗读去理解去品味,如果剥夺了学生用心去体会的过程就剥夺了学生和教材的直接沟通,学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作品的感情。因为老师的讲解对学生是一种间接的感受,只有朗读和背诵能使学生通过对文中语句的感受加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再现课文意境,这再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和作者情感沟通的过程,就是语言欣赏和审美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少讲语文知识以及解题技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朗读背诵,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的思想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同一篇文章,可以用来积累语言、积淀文化,也可以用来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还可以引发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所以,准确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便显得异常重要。新人教版教材以主题为单元,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不能孤立地准备一篇课文,而要考虑到整个单元的主题,认真分析每篇课文,看彼此之间有哪些相同的知识点和不同的知识点。对于各篇课文相同的知识点,将它们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来对待;对于各篇课文独有的知识点,将它们作为每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来处理。经过这样的课前准备,确定了单元的重点,抓住了各篇的难点,教师就能准确的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也包括生字生词,但更是指单元重点和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还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比如记叙文让学生明白记叙的要素是什么,记叙的结构是怎样的,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小说教学让学生明白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散文教学让学生探究文章的“形”是怎样“散”的(选材、时空、语言表达等等),文章的“神”是如何“聚”的(中心、感情、点睛之笔等等),文章的构思如何(线索、结构、过渡、详略等等)。学生围绕这些重点来阅读课文,一般来说他们所提的问题也就会和教师的教学重点相吻合了。 要做到有效的语文教学,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底线。选择恰当的、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师既可以轻松地教学,又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用智慧的眼光关照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堂,引发学生对作者的文本意义的探究和思考,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