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责任为引领,唤起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责任为引领,唤起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常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生命教育早已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它为教育改革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认为,搞好生命教育,要把握好“五大支柱”:珍惜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独立自主(没有谁能代替你,自我做主,勇于负责);把握今天(活在当下,及时找机会);全面拓展(开拓生命的价值);极限开发(挖掘生命潜能,创造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奇迹)。针对我们国家孩子的现状,我们发现,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承担起在各个年龄阶段应尽的责任,生命教育就更易全面铺开。

一、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小岗位,学生肩上的一份大责任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在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教师们更注意到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里就有一枚“岗位责任章”,要求每一位少先队员在班中都要负责好一个小岗位:扫地、排桌椅、擦黑板等。活动的目的当然不仅是为了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小有一种意识:我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我有一个岗位要负责好,这是我的责任。长此以往,队员们自然会把这个岗位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每天当教室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时,他们看到的是自己努力的成果,看到的是自己在班中的作用,也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其实,班级中担任大大小小的班干部,举行形形的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及责任养成的良好机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到自身的作用,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知道自己为集体所需要,进而更认真的生活,发挥自己生命的光和热。

二、家庭成员齐努力,责任意识早培养

曾经向一位家长建议要加强一下他们儿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母亲的回答是:这不能怪孩子,都是大人不好,因为在家里连母亲也不做什么,都是请阿姨干的。不要轻视这种社会现象,许多家庭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的结果不是家庭生活层次上的提升,家庭成员体能上的节省,而是孩子“吃苦教育”的丢失,家庭成员“同舟共济”现象的流失,最终也失去了“服务他人”意识的培养时机。日本的孩子,上学一律用步行,虽然轿车在日本已普及,但是家长们从不接送,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从小经受一年四季风霜雪雨的考验,孩子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孩子放学回家则是分好小组,由高年级或大同学带领着回家。这样,从小独立,大家共同努力攻克难关的教育,既是对孩子能力培养的极好方式,又可以告诉他们:生活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应该让孩子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只有从小努力地做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生活中齐心协力,社会才会更和谐。

国外的专家“取笑”我们:“小孩子碰到桌角哭了,家长们用拍打桌子来安慰他。”孩子就这样一次次地与“责任”失之交臂。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也要勇于承担责任。我们可通过一些生活琐碎的小事来训练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即使在过程中碰到困难,也要努力地克服。在完成任务的那一刻,孩子得到的是为自己、为家庭、为他人付出这一意识的养成以及痛快淋漓的成就感。

三、社会是个大课堂,责任滋味尽早尝

“你现在不好好学,等你长大踏上社会看你怎么办。”这是许多家长面对自己不太认真的孩子都喜欢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是否能看出点什么呢?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是和社会教育分离的。幼儿园到大学进行的是学校教育。而从工作开始,则是接受社会教育的时段。过于界限分明的教育转变,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是不利的。他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调整,从身心到技能,都要重新装备。如果我们能把原本应该相交的两种教育早作渗透,那是否效果会更好一些呢?放眼一下国外的教育,《成长的烦恼》一部诙谐的家庭剧让我们在多年前就看到了他们的“小不点”从小就参与到了“社区活动”中。美国的大学更是把参与社区服务的时间作为考核学生不可缺少的标准之一。他们会把学生参加服务活动的时间转化为在校的学分,有的项目则根据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长短由校长、服务队领导、州长或者总统颁发证书作为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较早地适应社会,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我是有用的”“我是社会的一份子”“我的肩膀上有责任”。生命教育的目的之一,正是要让孩子懂得“生命是一种责任,要学会履行;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炼”。

当然,这几年我国教育界的专家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一系列的“教育基地”开始涌现。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去体验、感受诸如“野外生存”“合作训练”等内容。这确实是青少年教育上的一大进步。而对比国外的教育,我们还应该在“社会教育”上把步子迈得更大些。例如,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让学生们多多涉足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等活动,通过组织这样的“留学”活动,学生能在“微观社会”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掌握生存的技能。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传递”的具体方式还有许许多多,要靠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来共同研究。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以责任为引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是要让他们每一个个体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也是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