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齐平 中国经济的着陆与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齐平 中国经济的着陆与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在抓住全球化大时代的机遇后,保持了30年之久的高速经济增长,但2012年国内GDP逐步由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下降到近期不到10%。作为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贸易8个月同比增长6.2%,离10%的年度目标还有些距离。在全球经济萎靡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出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2012年10月12日,在“2012中南财智高峰论坛”上,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就相关问题表达了他的观点。

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

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6%。这比2012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8.1%)下降了0.5个百分点,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中国GDP增长率在2010年第四季度达到9.8%以后,2011年四个季度依次为9.7%、9.5%、9.1%和8.9%。如果考虑到2012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为8.1%,已连续六个季度下降。对此,石齐平从宏观与微观,外在和内在解读了中国经济为什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出现如此明显下行的现象。

外部经济动荡冲击出口。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依靠出口拉动国内经济。过去30年,中国靠外资的引进对中国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世界经济动荡使中国出口受到了巨大冲击。国际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2011年9月,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开始出现大幅下滑。2012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下滑到7%以下,增速比去年12月下滑了一半,加重了中国经济下滑的压力。

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东盟以及日本。从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啸爆发以后,美国经济不振且复苏缓慢乏力,欧盟经济走向衰退,日本311大海啸使其经济元气大伤,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面临增长下滑与通胀上升的艰难局面,只有东盟还能维持相对比较正常的经济增长率。在此国际经济大环境之下,中国的出口对美国是个位数,对日本是负增长,对欧盟基本为零,只有对东盟相对较好。

由于出口拉不起来,国内生产与投资活动均受到影响,投资增长率明显减缓,尤其是FDI从去年10月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出现负增长。由于投资与工业都出现减缓,就业也受到影响。

内需不振。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救市,采取了货币政策、四万亿投资计划、家电下乡以及设立地方融资平台。一系列措施的施行,使中国的GDP连续三年取得了好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重复投资、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地方债、高利贷、楼市泡沫的出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不得不通过相对比较紧缩的措施如调控楼市、叫停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等来进行宏观调控,这使得内需没有办法大幅增长来抵消外需的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1月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幅度扩大为76%。铁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能还将继续缩减,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施工产业及经济增长造成更大幅度下滑的影响。

石齐平认为,正是因为出口遭遇冲击、内需不振、楼市调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中国经济下行局面。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经济硬着陆?是不是经济增长幅度降低就等于经济硬着陆?

当一国经济增长过快,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候,通常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导致社会总需求会下降,从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一过程被称为经济“着陆”。而经济硬着陆是指当实施的政策过于紧缩时,大幅度通胀被抑制后,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增加,经济增度大幅度下滑或出现负增长,出现经济衰退。具体到一直以来都是高速成长的中国经济,短期内GDP增长快速下滑至6%以下才应该算作是经济硬着陆。一旦出现硬着陆,那么带来的大量失业和平时快速增长掩盖的社会矛盾都将集中爆发,无论是经济系统还是社会稳定都将面临危机。

如何看中国未来经济?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吗?

去年,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擅长预测金融危机的教授努里尔·鲁比尼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叫《2013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对此文观点,石齐平并不认同。什么情况下叫经济硬着陆?石齐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于两个状况的出现:

一是出现严重失速。比如中国经济增长率长期以来保持9%,2012年是7%或者6%,这不叫严重失速。如果哪一天经济增长率是2%或3%,虽然是正增长,也叫出现了失速。石齐平认为,中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现在世界各国最缺的是需求,全世界需求最大的是中国,如何把13亿人口的需求拉动起来,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解决了拉动内需这个难题,不仅不会失速,还能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为什么多年以来,一直无法拉动内需?石齐平认为主要在于没有解决“没有钱花”、“有钱不敢花”、“有钱花不掉”三个问题。

由于贫富差距、分配不均等问题,13亿人中,有几乎7亿人口袋没有钱;由于教育、医疗、保障房等民生问题没有获得很好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由于投资门槛等问题,民营资本家“有钱花不掉”。这些均涉及到公共政策和政治体制问题。石齐平引用总理说过的“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下一步、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难以推动下去”来说明政府已经认识、重视这些问题的本质并开始积极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是经济在下降过程中出现了金融危机。石齐平以中国政府在2000年时巧妙化解四大银行遭遇严重金融危机为例,说明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关注程度和干预程度都非常高,一旦经济下滑超过预期,决策层便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保证经济较快增长。

因此,石齐平认为鲁比尼对中国的经济预测过于悲观,未来中国经济不会如他所说硬着陆。

中国经济出路在于拉动内需与体制改革

政府对经济的刺激措施产生的都将是短期效果,要使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的措施还是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消费取资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中国遭遇2012经济较大幅度下滑的状况,宏观调控应当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应对,认真反思和评估宏观政策的作用效应。切实有效地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所选定的政策方向,采取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大力度减税免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进财政、金融、企业、投资、资源、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多领域的深度改革,以深度改革支持政策调整,以改革措施破解矛盾难题,扭转经济下滑趋势,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石齐平认为,当前呈下行趋势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不仅是个周期性的“短期拐点”,更是一个结构性的“长期拐点”,“长期拐点”也意味着中国将永远告别过去长达30年的高增长年代。中国能获得高速增长在于抓住20世纪下半叶的全球化大形势,以及充分发挥“人口红利”这个核心竞争优势。他表示,面对现在人口红利优势减弱,即将到来的经济低迷,只有通过加大拉动内需等的“软着陆”,并深化包括政改的体制改革,才是中国经济的最佳出路。(摄影/SMEIF记者 侯燕 林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