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皖南有个欧元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皖南有个欧元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罗银柳有40多个子孙分别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楼房都是孩子们盖的,很宽敞,也很漂亮,但如今只剩下她和一个保姆住在里面

槐塘,是皖南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但却名声在外。槐塘出名,不是因为村边的堂樾牌坊群和鲍家花园,而是因为村民外出打工。在这里,村民挣的都是欧元,他们精通欧洲货币兑换、会说欧洲国家语言,他们的很多孩子出生在欧洲。小小槐塘村2000多的人口中,近千人曾务工经商闯荡西欧,村内约80%以上的农户家有亲人在海外,槐塘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欧元村”。

盛夏的阳光里,皖南的乡村白墙、灰瓦衬映着黄花,显得格外美丽。与一路之隔的棠樾村游人如织的热闹情形相比,槐塘村要安静很多,甚至显得有些过于沉静。空空的楼房,紧闭的大门,空旷的道路,除了少量晃荡的家禽,少有行人。

这天下午,在丈夫王家林带着泥瓦匠出去盖新房之后,48岁的邱海燕收拾好碗筷独自坐在堂屋里发呆,她拿出自己的手机,翻看微信里小儿子从西班牙发给她的照片,她也只有从这些信息里才能了解到孩子的近况,看见他胖了还是瘦了。“27岁了,也该成家了。”邱海燕常常和丈夫念叨,偶尔还会悄悄流泪。

邱海燕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上班,除了没有成家外,基本可以让她放心。小儿子从16岁离开家到西班牙,一去就是12年,最让她牵挂。

“村子里在欧洲打工的人很多,家里也有几个亲戚在那里。”邱海燕说,“孩子毕业了,就留在了西班牙工作。”

孩子在欧洲,邱海燕却一次都没有去过欧洲。上世纪80年代开始,槐塘村村民就如潮水一般前往荷兰、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闯荡。“现在自己的孩子应该是第三代了。”邱海燕说。

一栋典型的徽州风格的小楼内,61岁的邱金妹哄着怀里只有13个月大的小孙子王孔瑞,老伴王永玉则出去找村民打麻将去了。老两口刚刚从西班牙回来不久,在老两口近几年的生活里,每年有6个月在西班牙,6个月在黄山。

邱金妹和丈夫也是村子里较早去欧洲闯荡的村民之一。邱金妹说,解放前,她的父辈在浙江瑞安的时候,就去意大利做小买卖,解放后回来就没有再出去。1988年,她的丈夫王永玉开始重蹈父亲的旧辙,前往欧洲闯荡,最先是荷兰,一年后去了西班牙,开中国餐馆,第二年邱金妹带着孩子到西班牙和丈夫汇合,一干就是30多年。“现在生意都交给孩子们打理,我和老伴退下来了。”邱金妹说,“想去就去,两头跑跑。”

邱金妹和丈夫虽然在国外闯荡了30多年,但他们觉得还是家里好,而现在半年国外,半年国内的生活让他们感觉到很安逸。在老两口看来,在国外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以及生活习惯。“在家里更自由,白天打打麻将,晚上可以去村中间的广场跳跳舞。”

另外一栋徽式小楼硕大的不锈钢门内,罗银柳老人独自坐在阳光下,一边用手指着书上的文字,一边大声诵读着圣经,方言夹杂着年迈的味道,口齿有点不清,这是老人一天最大的精神寄托。92岁的罗银柳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但她的孩子们却远在欧洲。

罗银柳有多少孩子在欧洲闯荡?连她自己都数不清楚。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有40多人分别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楼房都是孩子们盖的,很宽敞,也很漂亮,但如今只剩下她和一个保姆住在里面。

村子中央的槐塘小学就是最早出国的郑朝荣捐钱建造的,那时的槐塘小学,在歙县的乡镇中都是最好的学校之一。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槐塘小学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甚至有些冷清,院子里也被村民开垦成菜园。58岁的陈永池,也成了槐塘小学唯一的教师。

“最多的时候有300多学生,十几个老师。”陈永池说,现在连学前班一起,只有20人。“孩子越来越少,一方面一些孩子跟随父母在国外读书,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到镇里或者城里读书,剩下的这些孩子,都是条件相对不是很好,或者没有大人接送的孩子。”

在槐塘村小学的20名孩子中,有9个孩子的父母在欧洲。7岁的朱茜茜的妈妈是春节回来的,两天后就将去西班牙,而她的爸爸还在西班牙。朱茜茜是在西班牙出生的,之所以在村里读书,一方面因为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她,另一方面因为妈妈生了5个孩子,照顾不过来。其实她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这几天妈妈说走她还有些不开心,不过她知道村里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国外,自己也就理解了。

其实,“欧元村”的人们的价值观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眼中,中国在发展,中国比欧洲好。这种转变除去带来的财富,是好是坏,如今还很难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