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后的莲花圣地,墨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后的莲花圣地,墨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线路二:波密-墨脱

所有若有若无的道路,指向同一个终点:最后的莲花圣地——墨脱。来到这里的每个人,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想象;等到真的来了,有人欣喜,也有人失落。但不管你的情绪如何,墨脱就是墨脱,就是眼前的模样。你需要做的,是睁大眼睛去记录下这一切——这里总在不停地变,而且即将有更大的变化——因为,扎墨公路很快就要正式通车了。

扎(木)墨(脱)公路,是从林芝地区波密县政府驻地扎木镇起,向西南方向墨脱县修筑的一条公路。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投入人力和物力、财力最多的筑路工程。它的即将贯通,意味着“高原孤岛”墨脱,将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融入全国交通一盘棋中去。

关于西瓜的讨论

“很失望,没想到累死累活,最后是这样的一个地方。”23岁的小石斜躺在圣地宾馆60元一个的床位上,啃着西瓜说道。这个小伙到林芝几年了,在2次穿越派背线失败后,第3次终于成功徒步到了这里。顺着他的眼光望去,窗外是一条新且狭窄的马路,车马稀少,两旁林立着毫无特色的三四层的水泥房子,很多就连藏式的屋顶都懒得欠奉,这般景象,和内地的很多乡镇并无不同;当然,这里的天几乎永远是阴的,雨是随时会下的,无数挂在山腰的白云提醒小石,这里就是墨脱,他心中曾经的徒步终极梦想地。

“关键是,一路这么辛苦,总是希望到了目的地能有点啥能给力的。你说比比尼泊尔吧,EBC走完了可以看看大本营,看看珠峰,但是这里没有,太平淡,太平淡,什么特色都没有。”小石边说边扬起手里的西瓜:“而且东西还特贵,虽然比汗密、背崩便宜点,但还是贵,这个西瓜,30块钱,还很老,不好吃。”

在当时,关于西瓜贵不贵和好吃不好吃的问题,我们和小石也认真严肃地切磋了一会。最后我们用18这个简单的数字就让小石丢盔弃甲——时至当日,往波密方向的75K上,一座桥已经断了18天,汽车进不来也出不去,而墨脱本地很少产西瓜,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西瓜起码是18天前从波密那边进来的。18天,西瓜有得你吃就不错了,再磨叽几天估计只能买到西瓜皮了。

不过,当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小石很轻易地扳回一城。他拿着楼下小饭馆里的菜谱,一一向我们点评:“茄子煲,任何一个县城,大概就二三十元,这里80。石锅鸡,这石锅是墨脱自产的你知道吧?鸡也是土鸡,一锅480。480啊!出去鲁朗,那么商业的地方,一锅280。由此可见,贵不贵,和外地来还是自己产的,关系不大。”

顿了一顿,小石继续说:“我是个游客,呆一两天就出去了,石锅鸡480我也认了,本地人还吃不吃啊?工资多高啊?还是对内对外两本菜单?”

五分钟后,饭馆老板搓着手,客气地来递烟、聊天,连说断然没有对内对外两本菜单这种事儿。石锅鸡卖到480元,就是因为土鸡太贵了,当地一只鸡,进价200多元,而外地来的大棚鸡,口味不好没人要,成本这么高,卖贵点也是没办法的。墨脱这地方,外边来的里面产的,东西都便宜不了,一吨水泥,八一卖900元这边要卖2000多元。路不好走,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西瓜还是贵的。”小石最后说。

关于西瓜的讨论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碰见小石的两三天后,我们在白云飘飘的山腰下,遇见重庆姑娘白央——不是每个内地人都会有藏族名字,因此你可以料到她对是多么熟悉和热爱——这已经是白央姑娘第2次来到墨脱,第1次是在2005年。当年,她刚进墨脱县城就遇上同队驴友反目、分道扬镳的郁闷事:“大哭了一场,我一个人走啊走,沿着那条仅有的马路一直走,走了一段路就没了。很短, 就是有个坡的那条路,尽头有一棵大树,我就开始坐在树下哭。”如今,一晃7年过去,再进墨脱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当年我坐着哭的那棵树,不见了。路上有块与通车相关的石碑,现在也看不见。不过水泥路倒是多了,绕来绕去可以走好几圈。”

绕来绕去走了几圈,时隔7年的记忆让白央感觉很不真切。她回忆说,当时去过一个小小的邮政局盖邮戳。在墨脱第一次通车之后,有邮政了,后来路断了,就一直保留着当时有过几个仅有日期的邮戳;于是一行人都跑去邮局盖一个日期遥远的邮戳。再次来到墨脱的时候,老的邮局已经被拆除,新的建在不远的路口处,可即便是新的邮局,依然面临着老问题:这段时间路又断了,通讯光缆也断了,邮戳虽然可以每日更新,明信片却无法寄出,只能盖上新邮戳自己拿到外面去寄,或者等着路通。至于ATM机,由于光缆断了的缘故,也是取不出钱的。

取不出现金,我们和白央一起坐在邮局关闭着的门口发傻,白央突然就和我们讲起了西瓜:2005年7月,她刚到拉萨,一个先去了墨脱的朋友给白央看他拍的照片——当时县城的西瓜,由于路断了卖到一个100元,还用红色的油漆,在西瓜皮上写着很大的价格。等到白央进去的时候,被塌方拦断的简易公路已经修好,西瓜跌到40元一个,同行的一个大律师请他们吃了两个,然后律师的现金就花得差不多了,带了一张银行卡去老邮局取钱,结果和我们此刻的状况一模一样:取钱未遂,当场傻眼。

唐斌:墨脱县第一个商人

起初,我们还以为这是个白央随口编出来的段子。但神奇的是,这位律师的其人其事,数日后我们在杂货店老板唐斌的口中,得到一个类似的佐证。“我不知道咱们这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但这事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人也说是个律师。”笔整的蓝色衬衣覆盖着将军肚,略略发福的唐斌向我们回忆道:“到我店里,指着一包烟问我多少钱,我告诉他几十。他又问另一包多少,我告诉他十几。最后他买了一包五块钱的五子牛。为什么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脖子上挂了个口袋,里面装着各种金卡。很恳切地和我说,老板,其实我是个有钱人。”

再有钱的人,碰到邮局取不出钱的事,钱都不管用;而在墨脱这个地方,有时候是拿着现钱都不管用——唐斌是1991年从四川来到墨脱的,当时走遍整个县城,连家商店也没有。唐斌就是从中嗅出了商机。

“要开墨脱县城第一家商店,把外面的百货拉到墨脱来卖。” 1992年底,唐斌把为数不多的积蓄租下了县礼堂放映室的仓库,挂上店名“川朋理发店”,推开了他在墨脱的人生之门。借助理发店的人气,他开始在店里摆上一些烟酒。逐渐,他的理发店过渡到了“川朋商店”,他也由“唐推子”变成“唐老板”,开始翻嘎隆拉雪山去拉萨进货。由于他是当地第一个卖百货的商人,商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90年代的墨脱还没有给个体户贷款的先例,还是唐斌第一个从银行贷出钱,拿着5万元人民币出去进货——随着生意的发展,他早已转战到市场更大的成都进货了,而每次,都是两三辆大卡车的货。“当时进的货有烟酒、服装、杂货等。” 唐斌说,“最好卖的物品是胶鞋,因为墨脱海拔低、气候属亚热带,蚂蟥也多,进的胶鞋基本上不够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