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翁牛特旗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翁牛特旗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掌握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人间布病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布病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40-60岁,农民发病高于牧民,要利用监测调查,深入农村牧区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健康咨询和生活行为干预服务。提高重点人群预防人间布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9-01

近些年来,翁牛特旗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一直较为活跃。为掌握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按照《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间布病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传染病报告卡,查找2013年疾控中心接诊布病患者登记、个案调查表、布病患者回访登记表。

1.2 调查点与调查对象,选择乌丹镇白音花羊场、乌敦套海镇马架子村、乌丹镇蒙都羊业公司为调查点,以从事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7-70岁的重点人群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内容 按照监测方案,询问单位一般情况,了解居民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及畜牧业概况;采肘部静脉血,分离血清开展血清学监测。

1.4 监测方法与标准

血检样品首先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血样应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滴度判定,操作方法按《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中的规定进行。

2 结果分析

2.1 2013年1-10月份新病115例,发病率为23.95/10万。

2.2 115例布病病人分布情况:年龄分布:0-10岁3例,占发病总数的2.6%;10-20岁3例,占发病总数的2.6%;20-30岁11例,占发病总数的9.56%;30-40岁22例,占发病总数的19.13%;40-50岁32例,占发病总数的27.82%;50-60岁27例,占发病总数的23.47%;60岁以上17例,占发病总数的,14.78%。性别分布:男76例,女3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95:1,职业分布:牧民5例、散居儿童2例、学生、幼儿其它各1例,时间分布:布病患者发病主要在2-7月份。发病地区处于前三位的是:亿合公镇23例、广德公镇17例、桥头镇18例。

2.3 人群感染情况:3个调查单位共采集609人份血液样品,经检验阳性51份,阳性率为8.37%,经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新病患者。布病患者16例,患病率为2.62%,患者年龄分布:20-30岁2例;30-40岁3例;40-50岁3例;50-60岁6例,60岁以上2例。16例感染者全部为农民。

2.4 布病病人治疗、管理 通过对19例布病患者的回访,治愈病人17例,治愈率为89.5%。慢性病人2例,慢性化率为10.5%,慢性病例中1例因患者感觉无明显症状,未服药。另一例治疗后好转,只是在劳动后有轻微腰痛的症状。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布病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40-60岁,这与农村人口流动有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在农村的主要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更是明显,这部分人劳动能力有限,从事养殖业较种地更为容易些,从而使中老年人成为高危人群。

人对布氏菌易感,无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多少。男性从事牧业生产活动较多,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故感染机会也多,因此,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1〕。

农民发病高于牧民,可能由于牧区有固定牲畜(羊、牛)种群,而且很少从其它地区买羊,而且每户牧民都有自己固定的草场,不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降低了人感染布病的风险。

通过监测未发现布病新发病例,这与近几年来加大了布病宣传力度有关,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的布病防治知晓情况有了大幅的提高,特别是养殖户发现疑似布病症状,能够及时就诊。经过对乡镇中心卫生院临床医生与乡村医生的培训,对疑似布病患者,能指导其及时到相关部门进行化验有关。随着加大对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做到了对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大降低了布病慢性化率。

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及经验表明,虽然布病是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但对人、家畜布病的根除影响不大。其原因不清,可能是布病的自然疫源地只存在于某些有限地区,在特殊的生物群落情况下存在〔2〕。因此短期内消灭布病是不现实的。专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布病监测工作和防治工作。要针对重点人群,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折页、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人间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要利用监测调查,深入农村牧区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健康咨询和生活行为干预服务。提高重点人群预防人间布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改变当前一些农牧民人畜共舍、徒手接羔、饮用或食用生乳及未熟肉食、接触污染物不洗手进食和皮毛加工不带口罩等不良生活习惯。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畜牧、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通过落实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使人间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肖东楼,主编,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47.

[2] 肖东楼,主编,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