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开胸怀教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开胸怀教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时下最保险、最流行的口头禅是:新课改,新课标,考什么,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这一句口头禅确实也道出了课改后的许多课堂实质和许多老师的实际做派。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方法

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年年出考试大纲,年年考试大纲都规定了该年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习而久之,人们相沿袭用,就形成了一定的语文教学惯式。

怎样考就怎样教,教法跟着考法走,学生跟着教法走,教师没有自由灵魂的空间,学生的心灵个性也受到了束缚,一个大大的“苦”字充塞着师生的心田。

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将来发展,学生也漠视了自己的个性发展,语文课不姓“语”,而姓“物”(无),枯燥无物,物理机械。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点是我们语文老师欠缺一种胸怀,一种着眼未来的大度胸怀,一种着眼学科素养的语文胸怀,一种反叛时俗的的叛逆胸怀。

那么,怎样才能放开胸怀语文呢?

一、要具有叛逆时俗的的气度

时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教书育人”告诉我们,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不是为了考人。所以,为人师者的出发点是不要把学生教成考生,把原本有灵性的站立的人变成考试的僵硬的侏儒,要把学生教成学生,教成能终生学习的活力四射的人,因为课改的第一要务是学会学习。因此我们要有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警惕,“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反省,“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向往,乘着新课改的春潮,抗逆传统和时俗,回归育人本性,教出师者的真性。

二、要具有不同他人的个性胸怀

这里所说的“个性胸怀”,是指个人的思想情操。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但先天的秉性,后天的视野、经历、感受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品质,因此在传知授业解惑的时候,一定要传出个性,授出特点,解出新思想,从而收取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大多数老师从应考的角度,着力于语言文字的疏通理解,忽略文章人物的心灵感悟,将文本思想与现代生活脱离,教材处理干瘪,学生学习干瘪,了无情趣。我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先是介绍《左转》的艺术成就:1、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2、记事条理清晰;3、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其次是提问激趣:你能否在本文的学习中找到相应的印记呢?请带着问题梳理文字,找寻艺术印迹。再次提问提升:你怎样理解文本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呢?请有理有据的表述出来。老师示例:从烛之武“辞曰”和“见秦伯曰”的言及“夜缒而出”的行中,我们可以知道,烛之武虽然壮年不得志,胸有怨言,但是家国危难之时,毅然不顾生命危险,游说虎豹之秦师,我们可以得出观点:①大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②位卑未敢忘忧国。通过个性的引导讨论,学生的思想光华得以显现:①谋而后动,方智也;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学一篇诗文,我都不忘个性胸怀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古今诗文,审视当今生活,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三、要具有教活书的气质风度

书是前人生活、知识、思想的承载体,是已经封存恒定不变的历史。我们教学,活人学死书,学的是他人的思想光辉、精神情操,我们否定匍匐在前人的脚下,做他人的影子,我们倡立站在前人的肩上,做现代的人。所以,语文教学不应该囿于书本,要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更要回归生活,回归今天。用古人的思想光华观照今天的生活,教活语文课本,教活语文思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不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而以独具魅力的资源形态出现在课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师生即时生成的资源,捕捉学生瞬间即逝的信息,叩启他们的心灵大门,催生并搭建课堂活力平台,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启迪,促进学生心智、良知、情感、人格等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深层的思辨,培养他们的批判态度和创新精神。使语文课堂氛围活水涌动,活力无穷。

四、既要具有承继传统的思想,更要具有叛逆传统的光华

传统的承继是源,传统的叛逆才是流,只有叛逆,我们才能走远路,学生也才能成为学生。

我们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继承者,从老师那里继承,从书本上继承,继承着传统的知识,传统的思想,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这些传统的东西驾轻驭熟,在很大程度上禁锢着我们的思维和思想,不自觉地成为新课改的牵绊者。为此,我们就要解放思想,叛逆传统,挣脱约束,放出眼光,着眼学生的未来,切合学生的知识、思想实际,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教出来的学生要合时宜,教出来的知识要合时用,不要活人教死书,把活人也教死了。我们需要叛逆传统的精神,更需要叛逆传统的行为。

五、要具有提纲挈领,果敢取舍教材的胸怀

学科有学科特点,单元有单元目标,学期有学期任务,为了达成这一任务,我们要大胆取舍教材,努力彰显人文人本特色。

新课程教材,学期教学任务重,涵盖的知识点多,学生素养形成要求高,这就给施教者处理教材带来了难度和考验,如何应对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第一读懂教材,读懂教材内容设置的目的意义和在学生能力、素养形成中的地位、作用。第二果敢取舍教材,根据内容载体特点与能力、素养形成的关系确定重点研讨对象,在重点对象的研讨研习中,着意方法、能力、素养的形成引导,要求学得牢,练得活,为学生合作探究余下篇章提供样本,使他们的探究学习有法可依,有样可仿,既约束又放开,大胆的教好放心书。

六、要具有旁征博引的散文风范

语文课研讨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最富熏染特色,所以,熏染是语文课最突出的特质。入耳入情入心为语文教学课堂的第一要务,而玩味语言文字为达成这一要务的关键所在。玩味的主体是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个体,这些个体知识层次深浅不一,视野层面宽窄不一,人文素养高低不一。这些“不一”形成了语文课堂领略的障碍,为了翻过这个坎,我们就要联系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当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诱发引导,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地开启学生思维,进行多位一体的立体熏染。这就像散文一样,神聚形散,围绕中心这个“神”,无论是记叙、描写、说明、议论,还是天文、地理、神舟、飞船,只要能突出“神”,不妨大开大合,广泛取用,用得恰当,用得有层次,用得有抑扬,用得有铺垫呼应,用得巧妙。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散文的优美性、情感性、生动性、诗意性、人文性,人本性,散发着散文的光辉。

同行朋友们,放开胸怀,站着教语文,教出我们的个性,教出我们的思想,教出我们民族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