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造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课堂教学是主要原因。许多学生在孩儿时期,经常提出一些让大人们欣慰的问题,但入学以后,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抑制。在实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教育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因素

1.影响问题意识的认知因素

(1)知识水平: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是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就越有利于新问题的产生,有利于问题的提出;知识面太窄,会阻碍问题的产生和提出。

(2)思维定势:定势是先前学习的知识对以后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学习情境不变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建立的方法,迅速有问题意识并提出问题;但在学习情节变化时,定势会阻碍问题的产生。

(3)知识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知识经验向认知策略的转移。知识经验是问题产生并突出问题的原料,只有当成功转移时,才能顺利地发现问题。

2.影响问题意识的环境因素

(1)教学环境:在我国课堂教学中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更少了,高中生还有人举手吗?他们已经没有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了。教师在教学中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且训练到位”,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教学过程中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因而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及提出问题的可能,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预设“撞车”时,往往是以“学生让道”结束。教师按照自己的教案,把学生的思路套入预想的教案之中,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家庭环境:孩子生下来时,睁眼看世界,满脑子都是问题,刚开始说话时,说得较多的是“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家长在招架不住的时候会说:“你长大后就会明白了。”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的问题意识逐步消退。另外,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气氛也能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3)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过分重视成绩,重视中考、高考的上线率、重点率,使学生智能在已有社会规范内追求学业成功,而不敢对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冒险。标新立异者被视为“异端”,好提问者被视为“多事”,在社会生活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放弃自我的观点,去迎合别人,遵从大众。让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淡化。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1.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着原有的知识和权威者的地位,不再用自己的预设去套学生的思路,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轻视、嘲笑那些提出幼稚甚至荒谬问题的学生,而是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想尽办法进行鼓励、表扬,对于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有一点点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思索带来的乐趣,从而从有机会问、敢问,发展到乐问。

2.以问题意识为纽带进行科学课堂教学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精心设计“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光的折射》时,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样?透过老花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又会怎样?通过圆形鱼缸看鱼发现鱼会变大;通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弯折,这又是为什么?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也会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呈现给学生出乎意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心理矛盾,并急于想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未学习新的科学前就了解了许多有关科学问题,但他们的这些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不完整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要非常注意引入新课的教学,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比老师问“为什么”有效得多。如:“压强”概念引入教学,让学生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顶住铅笔的两端,第一次稍用力压,第二次用力压,我问:“你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说:“感到痛,并且第二次更痛。”我问:“那么,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提出:“我想知道为什么手指压笔尖的一端会更痛。”“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痛”。

(3)实验探究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实验探究已走入科学教学的课堂,而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在学习“液体的沸腾”这部分内容时,先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水在沸腾前、沸腾时和沸腾后气泡的变化及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得出:沸腾前,气泡由小变大,水温在慢慢升高;沸腾时、沸腾后气泡由大变小;水温达到100℃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仍然保持不变。学生提出:“水是不是在100℃时才沸腾呢?沸腾后,为什么继续加热示数却不上升呢?加热过程中,为什么气泡的大小变化不同呢?如在杯子上加个盖子,水的沸点会不会变化呢?”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提升了问题的意识。

3.将问题意识融入生活

生活中的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留意,便随处可见,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提出问题。我曾让学生以“厨房中的科学”为题找问题,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

(1)冬天我们讲话时嘴里会冒“白汽”为什么夏天却不会?

(2)冬天脏雪为什么比干净的雪易化掉?

(3)菜刀为什么会钝?磨刀后为什么会变锋利?

(4)为什么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生活视而不见的学生也大有人在,结合课堂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不仅使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新知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在课外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所以我们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有效地表述问题,将问题意识作为纽带进行科学课堂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科学,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