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找巨人的肩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找巨人的肩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学,好久没有这么耀眼了,却依然不是因为读者的追捧,而是因为影视和戏剧改编。三部问世均逾二十年的经典文学作品《白鹿原》、《活着》和《温故1942》重新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力压五花八门的时髦读物,热度甚至更超过原作问世当年。至于原因,那是明摆着的:

九月伊始,孟京辉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移植”了余华的名作《活着》,取得巨大成功,黄渤和袁泉的明星领衔不仅搅热了市场,这两位演员的选择也被印证为很恰当;

九月下旬,王全安执导、根据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在历经十年命途多舛、好事多磨之后,终于在再一次横生枝节之后与观众见面了,同时引发了不同的评价与争议;

而更受万众瞩目的是下个月即将亮相的冯小刚年度电影力作《一九四二》,这部源于刘震云史诗性文学作品《温故一九四二》的国产大片,票房的飘红早在大众的意料之中,精神上的震撼与征服,才是知识界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期待。

这三部引起轰动的改编作品,除了明星阵容耀眼、导演知名度高以外,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与电影戏剧互相借力。一方面,电影和戏剧高擎文学大旗,言必称“根据某某文学大师的某某经典名著改编”;另一方面,电影的热映和剧场的爆满引发连锁反应,反过来促成了文学原著的再版和热销。那么这二者之间,究竟是谁主导了谁?谁借了谁的光?谁应该在互动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却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

电影也好,戏剧也好,打个比方:综合艺术归根结底是要完成一幢设计完美的房子,而这幢房子如果从一开始就是为这部电影和戏剧打的基础,再基于这种基础设计成品,那自是再好不过。若没有好的剧本支撑起这幢房子,那么权宜之计就是找一幢现成的、有可能设计成好作品的房子,供综合艺术的创作者大展宏图。上述这三部文学作品,无疑就属于地基深厚、格局分明且适宜设计发挥的好房子,缺少的就只是将神奇进行到底(还不说化腐朽为神奇)的二次加工。

牛顿说:不是我伟大,而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对于很多优秀的影视和戏剧作品来说,选择改编经典文学名著,实际上就是寻找了一个“巨人的肩膀”。在王全安版电影《白鹿原》和孟京辉版话剧《活着》之前,也曾有过林兆华版话剧《白鹿原》和张艺谋版电影《活着》,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信《温故一九四二》在此番被冯小刚改编成史诗性大片之后,日后再被各种改编,也都有了一个“巨人肩膀”的先天优势与高度。

无论影视还是戏剧,谁都希望一度原创剧本直接成为“巨人”,譬如莎士比亚那样的戏剧文本。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样好的一度原创剧本时,找来有思想的作家之有内涵的剧本作“巨人的肩膀”,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早期的张艺谋和后来居上的冯小刚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说,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了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因此撬动了“地球”。

同样一位作家,同样一部名著,会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的导演搬上银幕或舞台,而呈现的效果照例会不相同。为什么同样一个“巨人的肩膀”,会有改编的高下不同?这只能从导演对待原著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出发去找原因。这就好比骑马,导演是骑手,原著是骏马。好的骑手可以将骏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反之,糟糕的骑术也可能浪费了宝马良驹。对于改编优秀文学作品来说,重要的是抓住原作的思想精髓,并用综合视觉艺术的手法升华这种思想精髓。

在这方面,冯小刚最擅长,他深知其所改编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和读者检验的经典,所以他的改编往往拉紧原作者,保证不“失真”。《一九四二》那五个宣传预告片提炼出五个问题,就能看出导演和原作者共同提纲挈领抓住了原著的“魂”,从而达到了把原著作为“巨人肩膀”的目的。在此之外,出色的电影语言叙事和群星荟萃的演绎,就成了基于“巨人肩膀”却更上一层楼的完美呈现。

但这“巨人肩膀”也是一柄双刃剑,原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常常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调高了观众的预期。于是,改编失当反而容易引发恶评如潮,事实上,多年来也有不少改编失败的例子。有时是导演的见识和理解不足以驾驭博大精深的原著,不但没有成为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反而成了巨人肩膀上的“跳蚤”。特别是导演为了个别演员调整原著重心,进而更改原著立意和内涵,堪称急功近利。往往也不得要领,严重伤害了原作的美誉度。对于很多原本未读过原著的观众,甚至是一种误导,对原作和原作者,也是一种误读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