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物万种色 一云一情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万物万种色 一云一情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考点透视

1.情感把握,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

2.行文线索,找到贯穿全文写景状物抒情的主体脉络。

3.文意概括,归纳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

4.写法探究,分析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等方面的特点,尤其关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

5.赏析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

6.迁移拓展,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进行仿写训练。

中考真题在线

(2013年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起初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③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④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示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⑤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⑥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⑦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荒漠是苇的生长环境,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苇的生命力顽强。(考场得分:1分)

分析:思路过于狭窄,仅仅局限在荒漠这一环境之上,没有从整篇文章的布局和作者的感情上考虑。

考生答案二:突出苇恶劣的生长环境,表现了苇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苇的赞美之情。(考场得分:2分)

分析:围绕环境描写,从整体上把握其作用及情感。概括简洁,表达较完整。

参考答案:突出苇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名师提醒】弄清作者描绘的环境与所描写之物的关系,是渲染还是突出;注意环境描写在散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铺垫还是照应;注意在感情上的作用,是赞美还是批判或讽刺。

2. 第③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2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荡漾”一词生动地表现了苇的情态。(考场得分:1分)

分析:答案空泛、笼统,苇怎样的情态没有分析出来。

考生答案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情状。(考场得分:2分)

分析:紧扣词语所描绘的具体情状,分析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言简意赅。

参考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名师提醒】揣摩词语的引申义或语境义,将词语的表达效果答具体。例如“荡漾”是飘荡的意思,一般形容水面起伏波动。此处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在风中的特点:飘荡起伏。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芦苇的样子。(考场得分:1分)

分析:答案只抓住了修辞这个赏析点,并没有具体赏析。

考生答案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稀疏的特点,体现了芦苇顽强生长的特点。(考场得分:2分)

分析:丢掉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能贴近语境赏析,语言还不够具体、严谨。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名师提醒】要清楚各种修辞的特点和作用,在准确辨明修辞手法的前提下,分析表达作用是关键。可根据语言环境,再结合修辞的作用,做具体的赏析,切忌空泛。

4.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象征。作者借芦苇歌颂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考场得分:2分)

分析: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概括过于空泛和笼统。

考生答案二:托物言志。作者借对芦苇身处荒漠却顽强生长的生命意识和虽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的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歌颂那些像沙漠中的苇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考场得分:3分)

分析:准确捕捉答题信息,鞭辟入里地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感,语言简洁,概括深刻。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的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

【名师提醒】要明白散文中常见表现手法的特点,本题答象征或托物言志均可;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特点,思考作者借对“物”(苇)的描写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实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