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住宅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住宅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实例分析了高层抗震的结构设计,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ti-seismic structure desig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层抗震墙住宅楼占地面积较小,基底压力较大,单幢建筑面积可观,因此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的地基处理及抗震墙布置方案能够节约工程造价,避免建设资金浪费,纯地下车库则占地面积较大,基地压力较小,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土方量及钢筋混凝土用量较大。 本文通过对某住宅小区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充分说明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1 项目概况及结构优化范围

某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基地内大部分用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范围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57315 ㎡,总建筑 面 积 为 205170㎡,其中地上176416 ㎡, 地下 28754㎡,机动车位(地下车位) 519 辆。本次结构优化设计范围为 A、B、C号高层住宅楼,其中 A、B 号楼地上 18 层,地下一层,C 号楼地上 26 层,地下一层,住宅楼均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2 自然状况

2.1 基本风压:0.40 kN/㎡,(高层)

2.2 基本雪压: 0.20 kN/㎡

2.3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

2.4 地震参数地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场地类别: II 类抗震分组: 第一组

2.5 地下水:地下稳定水位埋深 5.8~7.4m,属潜水类型,对钢筋及混凝土均不具腐蚀性。

2.6 黄土湿陷性:拟建场地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仅填土①层和黄土状土②层局部具弱湿陷性。

2.7 地裂缝:由于地裂缝距拟建场地较远,可以不考虑地裂缝对拟建建筑的影响。

3 结构优化设计的缘由及目的

本工程已由外地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应业主的邀请, 对 A、B、C 三幢楼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内容为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通过优化设计,使该项目的结构设计适应本地的具体情况,并在保证结构安全、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达到节约建设资金的目的。 结构优化成果提交给业主,供业主委托的设计公司在施工图设计时参考使用。

4 上部结构优化设计内容

4.1 初步设计中上部结构存在问题:

按照《〈高规〉》第 4.6.3 条第一款规定,抗震墙结构层间最大位移角的限值为 1/1000,第 3.3.13 条规定,结构各楼层最小剪重比为3.2%。 这意味着层间最大位移角越接近 1/1000,结构各楼层最小剪重比越接近 3.2%, 则上部结构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越节省钢筋混凝土用量,初步设计文件中 A、B 号楼上部结构计算结果显示上部结构刚度偏大,钢筋混凝土用量偏大,应适当减小结构刚度,使层间最大位移角在 1/1200 左右比较合适。

4.2.上部结构优化方法:

抗震墙的优化 :A、B 号楼初步设计中剪力墙布置存在墙数量偏多、长度过长、墙厚偏厚(地下室为300mm, 一、二层 250mm, 三层以上外墙250mm, 内 墙200mm)、连梁截面高度较高(750mm)的问题,使得上部结构刚度较大,结构优化后地下室剪力墙为250mm(防护密闭门处为300mm), 地 上结构剪力墙数量及长度适当减少,墙厚除楼电梯间因建筑功能原因局部为 250mm 外,其余均为200mm,部分连梁截面高度(750mm)恢复为正常高度(400mm);C 号楼初步设计剪力墙厚为地下室300mm,一~十层 250mm,十层以上200mm, 优化后地下室剪力墙为250mm(防护密闭门处为 300mm),地上剪力墙厚除楼电梯间因建筑功能原因局部为 250mm 外, 其余均为 200mm。 最多底部加强区 1~3层墙厚取 250mm。

楼板厚度优化:初步设计文件中六级人民防空地下室顶板厚度取 180mm,不满足《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第 4.7.2 条规定,人防地下室顶板最小厚度为 200mm;二~十六层 3.9m 跨板板厚 130mm偏 厚, 连续板板厚取 l/40, 即110mm 即可 ;按 《高规 》第 4.5.5 条规定,屋面板厚度取 130mm 即可,无需 150mm 厚。

上部结构优化后的效果:A、B、C 号楼墙厚的减少及减薄,板厚的适当减薄,不但使住户获得了较大的使用面积和较高的房间净高,节约了上部结构造价,而且减轻了结构自重,进而节约了地基基础的造价。

4 A、B、C 号楼地基基础优化方案:

4.1 A、B 号楼初步设计中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A、B 号楼地上 18层, 地下一层,±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403.08m,基底标高-6.85m,原设计地基处理采用 CFG 桩复合地基,满堂布桩方案,并在基础外也布置了 2~3 排, 桩桩径 400mm,桩距1350mm,桩长 12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 360kPa。错误要求桩端进入筏板 50mm, 桩顶未设碎石褥垫层。C 号楼原设计为泥浆护壁泵吸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桩径700mm, 桩长 30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2200kN。 单桩造价偏高而承载力则较低,造成地基方案性价比不高。

4.2 A、B 号楼地基处理优化方案:

根据第 9.2.1 条,CFG 桩只需布置在基础范围内,基础范围之外无需布置,因此基础外布桩可以取消。CFG 桩长建议由 12m 改为 15m,桩端穿过承载能力较低的 3-2 层黄土,落至承载能力较高的 3-3 层中砂层,桩距则取 1.6m×1.6m 正方形布置,因基地压力较小,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300kPa 即可,无需 360kPa。 另外,由于高层主楼之间设有较大的地下车库,复合地基作深度修正时,应考虑《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 9.2.4 条及条文说明内容。

A、B 号楼 CFG 桩复合地基褥垫层:CFG 桩顶应设 150~300mm厚碎石褥垫层,CFG 桩桩顶无需进入承台 50mm(见第 9.2.3 条)。

4.3 C 号楼地基基础优化方案比较:

4.3.1 CFG 复合地基优化方案:

CFG 桩复合地基与基础造价与优化后的灌注桩基相比,节约造价约 30%,且施工速度快, 施工现场文明、干净 经过我们计算,C 号楼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是可行的,CFG 桩桩径 400mm,桩长 15m,桩端置于④层土, 桩距 1.4mx1.2m 梅花形布置,只在基础范围内布置 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

4.3.2 灌注桩基优化方案:

针对本工程地质特点和地区工程经验,建议采用单价较低的泥浆护壁正循环钻孔灌注桩,并配以桩侧、桩端复式压浆以提高桩身质量,提高承载力。按照工程经验和已积累的试桩资料,采用桩径 600mm、 桩长 22m 即可达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200KN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