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弘扬儒家文化,创建和谐班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弘扬儒家文化,创建和谐班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意义在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生的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后人的释义,存留下许多适于当前的人生智慧,包含着许多人性美德与和谐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加以挖掘、整合与传承。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更应该传承下去。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儒家传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等概念,“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仁”是“礼”的根本内涵,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根据,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而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未来的主人,更应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将我们的文化精髓好好的传承下去。

1、仁: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应该教育他们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2、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古人讲义气,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见利忘义的例子多不胜数,要教育小学生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3、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此。没有礼貌的人才是脑中无物,胸无大志之人,真正的智者会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和礼貌。

4、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也要知道天下知识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学之不尽,真正的智者不会自傲自满,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5、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时代在发展,物质条件在改善,小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信息接受的途径越来越宽泛,很多非主流的内容成了孩子们追求,而我们传统的、积极向上的传统美德渐渐被遗忘,明确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二、创建和谐班级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创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石。

1、树立充满爱的班级观,建立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

孔子的“仁爱”思想告诉我们,仁者爱人,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可以让自己快乐、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当一个集体中的人人有爱的时候,孩子们何愁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班集体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一个个爱的细胞活跃其中。智育与德育并重,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并重,个人发展与班级建设并重,建设一个富有爱的班集体。

2、和谐班级是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

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为小学生知识获得的主要环境,班级环境的健康、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爱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出发点。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坦诚地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困惑,提出良好的建议,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构建和谐班级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三、弘扬儒家文化创建和谐班级的有效整合

小学处在知识学习和文化熏陶的关键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实时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快的浸透孩子的心房,达到很好的教育目标。通过大力倡导仁爱、、勤俭等优秀品质,用儒家传统文化精髓贯穿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日常班级管理中,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勤奋向上的学习氛围。

1、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若能与当前学科教学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语言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名句等;历史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政治学科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进结合传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也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

2、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

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活动浓郁的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学校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搭建各种平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中华的传统文化精神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单位: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