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兰芝在手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意”原属佛教汇,译自印度梵语“阿娜律”,是一种柄端作心形的手柄。佛教法师讲经时经常手持如意,将经文记在上面,以免遗忘。随着朝代的演变,如意寓意着一切祈求和希望都能如愿以偿的供玩赏的器形。清代帝王喜好如意的风尚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佛有云“回头即如意”,如意的头部弯回是受此佛家理念影响,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
小巧手杖高贵地位
最早的如意其实是人们用作搔痒的工具,称之为“搔杖”或“爪杖”。古典《音义指归》中,即有“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之说。”今日常说“事事如意”一语中的“事事”就是取“柿柿”之谐音。干百年来,“事事如意”被广泛运用于人们互致道贺,相沿成俗,颇为贴切,因为它能助人一臂之力,如君之意。
如意的形状,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的历代帝王像中。南朝陈代诸帝如文帝陈蓓、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项图中,都有手操着如意,一种柄很长,尾端细,首端宽,而柄曲起作成三齿的云头叶状的如意在画中出现。在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图》中,高士王戎手中操着一柄如意,与另一高土山涛对谈,此如意有着细长的柄,而柄端形如五爪,握在掌中颇有执尾的气势。今日考古学家把他称为“握君”,可作谈柄,握之挥谈,也可直指四座。兴奋时,举而起舞,恼火时,可顺手敲击席座,甚至捶打别人的脊背。
魏晋南北朝开始,如意就得到了很普遍的使用,开始成为帝王和达官贵族的手中之物。继而,“君子比德如玉”使得玉如意开始出现,将坚润不渝与顺心随意结合,成就了独具一格的精巧,风靡一时。唐代是我国文化鼎盛时期,由于崇尚唯美,如意亦随之成为一种装饰、陈设、供人玩赏的珍爱之物。此时的如意,实用性逐渐消失,制作日渐考究,用类日渐贵,纹饰日渐华丽,在如意的柄端上突破了手指形的传统形制,出现了卷云形、灵芝形、鸡心形和云叶形以及团花等,在整体上由昔日的平直形变成了微曲的流线形,甚至更为夸张,并精巧地施以雕刻和镶嵌工艺,使其成为一种巧妙而优美的特色工艺品,而且还增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
此后,如意在我国的工艺史中从未间断,且发展迅速,数量、种类、级别均数不胜数。唐代如意柄首最常见为三瓣卷云式造型,还有灵芝形、心形和团花形。数量不多,但用料、錾刻均十分用心。
到了明、清,如意成为了一个成熟且产量颇大的工艺品门类。清代如意的用料巧妙,装饰、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民间,厅堂正中会陈设大型如意,示意“福祉在堂”。富贵人家会选用陈年老木或者玉如意陈列正堂,镶饰碎玉或贵石的小型如意则摆在各妻妾的房间或者作为馈赠之物。在皇宫和贵族里,凡值年节、皇室寿辰、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皇族也会用如意赏赐王公大臣。
与皇帝“如影随形”
清朝是如意绝对的鼎盛时期,如意的制作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宫廷如意的制作更是尽精工之所能。据说,整个18世纪,清宫可能有“如意”十几万柄,凡皇帝所到之处,“如意”都是最重要的摆设。各代帝王后妃的画像和各种宫廷画作中都可见如意的身影。至道光十五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详尽载明,不算宫内陈设的如意,仅清宫及圆明园库贮如意共1621款(套),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足以证明清皇室对如意的喜爱程度。贵族之外,如意其珍贵的材质、巧夺天工的工艺造诣和吉祥驱邪的涵义,也成为各种大户人家名绅身边的珍贵闲物和他们之间互相祈福禳安的贵重礼品。
清帝中以康熙和乾隆最爱如意。从康熙开始,如意成为清宫上下的,宝座旁、书房里、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顺心。每逢年节寿庆,皇亲贵戚、王公大臣、达官贵人以及各地总督、八旗都统等官员都进献如意,以表示祝贺,借以取悦帝王。特别是每逢新皇帝即位,皇帝、皇妃生日或大婚喜庆佳日,所进贡如意最多。自此,乾隆开始精心置办9柄成套者,其中多为节庆寿诞时官吏贡进宫中的贺礼。九是单数之极,《易经》中称阳爻为九,所以九又有至阳至盛之意,从而成为一个吉利数,“九九”就为极致之数。臣下敬献9柄成套如意就是祝愿帝后长寿齐天,皇命至极。
相反,有时帝王也用9柄材质不同的如意分赐给诸位臣下以笼络人心,若哪位大臣官员获得皇帝亲赐的如意,可谓是光宗耀祖的幸了。《红楼梦》第十八回中说,曾赐贾母金玉如意各一柄,而其他被赏赐之人所得赐物为宫缎,宫绸及银锞等物。由此可见,如意在清代皇帝的赏赐中,须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得到它。如意,英文常译为“SvmbolofGoodLuck”,意为“好运的象征”,一些外国使者觐见皇帝时,皇帝也多馈赠如意,其寓意为万事如意,好运兴旺,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礼尚往来的美德。乾隆除了视如意为陈设的吉祥之物,还是一种“代语不须言”的妙具和“佳朋”,临朝或议事之时,有时不须言语,把玩手中的如意便可表达己意,更为其御制诗数首。
乾隆最喜欢竹根、檀木、白玉和仿古铜如意。而乾隆帝60寿诞时是历史上最为隆重的一次如意进贡。大臣们集资进献了60柄纯金如意,共用黄金1361两(今42546克)。每枚如意都有一尺多长,通体金黄,外包累丝,手柄上用绿色松石镶嵌“万年如意”四字,光华灿烂,皇家气派无可比拟。而且这个款式的如意在每柄如意的钩头上分别用金丝镶嵌了乾隆寿诞60年间每一年的干支(天干地支的简称),60柄代表60年。乾隆诗云“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这60柄如意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慈禧太后60岁生日时,大臣们贡奉的如意也多达1000柄之众。故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
皇亲国戚定情之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如意美好的喻意,一直被皇亲国戚、达官贵族和名门尚士用来做传情和定情之物。据记载,清朝宫中婚庆,如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尤其皇帝大婚,盛况非同凡响,并且规制一定,不可疏漏。皇帝立后选妃时,若将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大婚前一日,司驾的銮仪卫就要预请皇后凤舆进乾清门中门。“凤舆”即是皇后坐的轿,色主黄,柱、椅、辕、抚式等绘金凤,16人抬行。安设堑刻“喜”字的镂金大如意于凤舆内。毕罢,至坤宁宫东暖阁,铺设龙凤喜床,依然在床的四隅安设“喜”字金如意。待婚礼仪式完毕,帝后还要互致如意,以示情比金坚,顺心长伴。
除了皇帝之婚,皇帝出嫁女儿,妆奁中也少不了如意。如乾隆皇帝的女儿和孝公主出嫁时就得到御赐的9柄一盒紫檀嵌玉如意,她的丈夫也被赐以一柄镶松石金如意,以证金玉良缘。此外,皇家的各级贵戚婚典之时,都要以如意做最为关键的仪式道具和礼品。平时的宫内,但凡皇帝纳妃、添阁,或者对后宫佳人们进行赏赐,都是以特制的如意为最高级别。妃子们都用收到如意的珍贵程度来衡量彼此在圣上心中的地位。
而宫外,凡到皇家礼典,各部门、各地官员进贡的贺礼,也都莫不以两柄漂亮的金如意为先导。所谓“吉祥先进金如意,天乐声中降凤凰”,大臣们都争相定制别出心裁和用料珍贵的如意。这些历史原因都促使了宫廷如意越来越用料考究,精雕细琢,极尽能工与奢华。
光绪与珍妃爱情见证
中国封建历史中的最后一次皇家大婚――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的婚礼成为晚清皇室最黑暗、最让人心酸的爱情悲剧的序幕而已。光绪与隆裕的夫妻薄缘,与珍妃凄婉的爱情故事,被代代后人不停翻阅。孰知,其中“如意”正是拉开这个故事的道具。
1888年,光绪皇帝18岁,慈禧开始为其物色今后母仪天下的皇后人选。经层层筛选后,最终站在光绪面前的秀女只有60多位。选妃当天,光绪在众人里一眼就看到了珍妃。珍妃是江西巡抚德馨家的干金,年纪轻轻就见识颇广,且才艺兼备,见解过人,又生得娇俏脸庞和纤细身段,一股灵气遮掩不住。光绪这时还说不得什么意见,只能在太后慈禧和大小官员的再次筛选后,表示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再行定夺。
最终紫禁城太和殿上只剩5名秀女站在了慈禧和光绪面前,她们是慈禧之兄桂祥之女,礼部左侍郎长叙家的一对姐妹花,值得庆幸的,还有江西巡抚德馨家的珍妃和她的妹妹。一开始慈禧故作姿态,坚持让光绪皇帝自己选,将一柄和田精白玉制作的小巧如意递到他手里,告诉他,交给谁,谁就是皇后了。光绪一眼对珍妃生情,鼓起勇气走到他中意的德馨长女面前,试图正要把如意递到她手里时,慈禧突然大叫一声:“皇帝!”光绪一惊,还没回过神,李莲英连忙走了过去,硬生生地“搀扶”着光绪走到桂祥之女隆裕面前,把那柄象征今生夫妻之缘的玉如意交给了他的表姐。
可悲的是,李莲英为了还先前欠下德馨的人情,在慈禧面前大力鼓动,加之光绪坚持要德馨长女也入后宫,于是慈禧同意同时侧立珍妃,和瑾妃一起带入宫中。之后光绪和珍妃情投意合,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但珍妃更为这段感情受过很多苦。相传珍妃尚红,光绪特意寻来稀世的鹤顶红玉如意送给她。清宫风行如意之时,光绪不顾后宫阴暗和世俗僭越,凡有罕见的绝世品类都立即赐予珍妃,如骨为质、再染色的染骨如意,剔透的水晶如意,造型别出心裁的双首如意和形如两柄如意交错的五镶如意等,都怀着双宿双栖的美好愿望,而珍妃也对光绪情真。可惜最终大清国运衰败,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连夜逃离北京之前也还不忘了结珍妃,派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宫中井里溺死。光绪皇帝则早在这十年前就被慈禧囚禁,度日如年。得知珍妃之事,终于心力交瘁,没有几年也完结了一生的悲哀。清宫故事甚多,我们今天可见可闻的“珍妃井”和光绪与珍妃的轶事,历史流淌而过,斯人化为飘渺,而一柄柄曾经证明两人情意的如意却流传下来,为他们的爱做永远的见证。
短短几年增值十倍
自古,许多用料珍稀、做工精良的如意就价值不菲,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清代的和坤财势之大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他就格外钟爱玉制如意,最后抄家时,被搜出家有各种名贵的玉如意120柄,镶玉如意达1601柄。他以“大贪”闻名,22条大罪中第一条的罪证就是他私扣的一柄白玉灵芝蝠纹如意,因为那是地方官员进贡给即将登基的十五皇太子的礼物。
如今,这些曾经被帝王名贵宠爱万分的精巧玩意,已经在历史中流散四处。除了北京故宫有数干枚清宫旧藏的皇家如意,其他地方很少有大量如意精品聚集,更多保存尚好的精品如意是随望族世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近些年也屡有现世,等级、品相甚至不输皇宫珍品。
如意收藏,不仅有祈福纳祥、表达情谊、自持赏玩等价值,优良材质的如意本身的确具有保值、增值的余地。近年来,在中国各地文物交易市场,各类如意,无论是古物还是新工,价格都明显上涨,而且成交活跃。日前,北京古玩城售出一柄工艺精细的新制紫檀如意,价格高达68,000元。然而,真正引领如意价格提升的还是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在中国嘉德2004春季拍卖会上,一柄估价为200,000元至300,000元的清乾隆白玉雕年年有余纹如意,经过买家数十次竞价,最终以1,430,000元成交,成为中国2004年春季拍卖市场的亮点之一。这柄如意由整块玉材雕琢而成,玉质精良,材质硕大,雕琢精致,是玉如意中的上品,因而极受收藏家追捧。同年3月,在佳士得拍卖行于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柄清代玉如意也出人预料地拍到了35,850美元的高价。近几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及香港、台北等地的著名拍卖行,均长期重视如意的国际拍卖市场,成交价格不断攀升,屡创新高。在2010年的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云龙九九――龙纹图像与明清宫廷艺术”专场中,一枚曾经摆放在清代皇帝宝座一旁的“白玉雕正面龙纹福寿如意”拍得22,400,000元,成为目前拍卖场上最贵的如意。
爱屋及乌,收藏家们不仅喜欢如意,而且重视搜集一切具有如意纹饰的文物艺术品,如带如意耳的清代瓷瓶、雕如意形的古典家具和玉器等。著名的清乾隆冬青釉暗刻夔龙如意耳尊、清乾隆粉彩山水如意耳绶带琵琶尊、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宝相花如意耳瓶等,都是近年几大拍卖会的热门拍品。
如意收藏“五看”
近几年如意类艺术品成交价格的不断攀升,激发了人们对这个内容广泛却又十分“专”、“僻”的投资收藏领域提高了积极性。如意收藏首先要看如意的年代。目前收藏市场的如意以清代藏品居多,年代越早的如意价格相对较高,但是,清顺治年间制作的如意工艺略差一些,其售价一直呈走低趋势。许多收藏如意的行家们着重搜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精品如意。通常清康熙年间的如意,要比清乾隆年间制作的如意略贵一点,若与清光绪年间的如意相比较,至少康熙年间的如意要贵一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二者相差数10年,甚150余年。
第二,如意收藏要看存世量。存世量少的如意价格要比存世量大的如意价格高。清末以来留下的白玉如意存世量较多,其售价就要比由金、翡翠、紫檀木柄组成的三镶如意价位低数倍。通常宫廷如意,要比民间同类如意贵至数倍。白玉如意存世量之所以比较多,是因为清朝上下均对白玉喜爱有加,于是皇宫、民间出现大量的白玉如意,另一方面其他的材质香檀香如意、紫檀如意,因受材质稀少影响,其存世量也不可能很多。
第三,看如意的材质。如意以纯金如意为最佳,纯金如意又以清顺治年间所制为珍品:玉制的如意当推清乾隆时代制作的白玉如意为上选,乾隆年间制作的如意,非但选材精严,做工亦是空前绝后,令人叹绝:竹制如意以清康熙年间墨竹如意为上乘,其雕工考究,刀法多样,令人爱不释手:木制如意以清雍正年间制作的梓檀如意最为名贵,其次是沉香木、黄杨木、红木、桦木如意等:宝石如意以清嘉庆年间的翡翠如意为胜,但目前收藏市场上许多翡翠如意为伪品。有的还以真翡翠薄片粘贴成整块翡翠如意,意在遮其伪迹。
第四,看如意的大小和尺寸。如意有大小之分,一般也以大为
贵。超过50厘米者为大如意,不足10厘米者为小如意。通常同类如意每大10厘米,售价则贵出一倍,超过30厘米,售价则高出8倍以上。如意通常最常见的大小是30厘米左右,这种大小适中,做摆件、装饰都很适合。对一些珍稀檀木如意来说,比如小叶紫檀如意,30厘米的如意价格肯定比20厘米的如意贵将近一倍了,因为很多珍稀檀木均是寸檀寸金。
第五,还要看如意的艺术性和市场。如意贵在雕琢,通常制作的美观精巧的如意,大多工巧至极,吉祥至极,颇受收藏家的青睐,而且价格昂贵,但雕工一般,图案缺乏新意,造型为大路货的如意,艺术价值低,自然售价便宜。而收藏市场行情对收藏如意也很重要,目前紫檀如意收藏者最受欢迎,收藏群体庞大,因为紫檀原材料开发日趋枯竭,求不能供的矛盾日益突出,亦即市场大,其收藏价值必然走高。而翡翠等玉石类的如意因为市场太滥太杂,收藏市场比较小。
能工巧匠遂人心
人们利用如意特殊的造型创造了心形、灵芝形或卷草纹和祥云形合在一起的“如意纹样”。在平面图案中,它的基本形状常常表现为一大一小的两个云头状曲线形,中间用一条有停顿转折的圆滑波线相联结。造型十分流畅自然。蝙蝠和寿字是和如意组合最多的图案。尤其以清中后期的作品最为成熟,雕工流畅简练,造型古朴有力,寓意明了,让人爱不释手。要是配上上好的翡翠或者白玉,不仅可以更好地使如意的喜意突现出来,而且往往价值连城。
珍贵的材料、复杂的工艺,制作如意的工匠们也往往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发展创造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装饰造型手法,心思巧妙,惊喜连连。在制作工艺上,有平雕、浮雕、镂空、单镶、多镶等高难度技术。如意头上雕琢的图案,以吉祥图案较为多见,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意上的纹饰动植物皆为借其名称的谐音以喻吉祥之意。龙凤、花卉、桃果、灵芝、蝙蝠等寓意吉祥,是最常见的图案。
还有其他很多如意图案,取吉祥字的谐音,然后用谐音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如在洁白如脂的白玉如意上琢出颗粒饱满的麦穗图案,并镶嵌上一对鹌鹑和花瓶等雕塑小件,象征“岁(穗)岁(穗)平(瓶)安(鹌)”;在如意头上雕刻五只蝙蝠,并围绕着一个大“寿”字飞翔,取“蝠”字谐音“福”,称之为五福(蝠)捧寿如意。正是由于古人巧妙地发挥了许多谐音,于是涌现出了诸如四艺(琴棋书画)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年年(鲶)如意、必(笔)定(锭)如意等一大批蕴涵着深刻寓意而又称人心意、遂人心愿的称谓。各种瑞相、瑞兽在如意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再为如意配以各种美丽繁复的“结”装饰,如盘长结、铜钱结、蝴蝶结、喜结、寿结等,视觉效果更加和谐,更增添了如意的韵味。凡世人把玩,确实备感开怀,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