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患者发生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患者发生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工作在一所乡镇卫生院,在护理工作中常遇见晕针的患者,轻者头晕、眼花、心悸、恶心,甚至虚脱、休克,增加患者的病痛。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对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患者近3万例次进行统计。发生晕针318人次,发生率1.09%,年龄以15~50岁多见,其中青壮年男169例,女128例,儿童17例,老年人4例。

晕针的原因 心理因素:在接受注射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

体质因素: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患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针。

患者:采取平卧注射时,几乎无晕针情况发生,而发生晕针患者均坐位姿势下接受注射。其原因可能与和血压有关,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疼痛刺激:注射时药物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青霉素、安痛定)或反复多次注射操作对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

年龄对疼痛敏感性的差异:老年人因生理因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感相对降低,因而晕针发生率低。

临床表现晕针发生时间短,恢复快,时间2~4分钟。①先兆期。患者多有自述头晕眼花、心悸心慌、恶心欲呕、四肢无力症状;②发作期。瞬间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恍惚,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偏低,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③恢复期。神志清楚,自诉全身乏力,四肢酸软,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温,心率恢复正常,脉搏和缓有力。晕针严重者可见3期典型发作症状,轻者可直接进入恢复期,临床观察以前者多见。

讨论

晕针要与速发型的药物过敏反应相鉴别,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其原因在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常伴有呼吸困难、紫绀、脉搏细速、荨麻疹、喉头水肿等过敏症状。晕针反应为一过性,2~4分钟可自行恢复,适当处理后可继续用药,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晕针与迷走神经兴奋亢进、短暂性脑供血障碍密切相关,属反射性血管迷走性昏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是发生晕针的基础,过强刺激是发生晕针的诱因。

对有晕针倾向的患者,要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有陪伴者可在患者旁边扶持协助。给患者以心理安慰,教会病人放松技巧,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或播放音乐等以分散病人注意力。

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勿饥饿、劳累疲倦、剧烈运动后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进行注射。可稍事休息、进餐后进行注射。

协助病人取适当、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患者可采用平卧位。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注射应准确,操作应轻柔。特别是静脉穿刺应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或增强患者的紧张、害怕心理,减少刺激。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注意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且进针要深。

采用无痛注射法,如进针时绷紧局部皮肤,快速刺入局部,注射时按压无痛穴等。

注射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晕针及时处理。

发生晕针,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量;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安慰患者,严禁以扶持方法搬动患者,可采用1人抱、2人抬或平车搬动患者,以免因关系加重脑部缺血,使晕针加重。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对个别过敏体质患者应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好急救药物,以防意外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