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课堂必须循“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课堂必须循“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合洋思、杜郎口几个学校的案例以及个人10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必须赋权、增能、建构生态课堂,这是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诉求。而建构生态课堂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洋思中学的课堂别具特色,它更鲜明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集中地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观,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更具备导学达标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自主学习的依据。

探问生态课堂的本质属性

关于生态课堂,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般都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习)”是其重要的外显行为。实际上,那种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始终由教师设计和控制的自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东庐中学,“讲学稿”成为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那么,生态课堂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

生态学习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和个性的呈现,即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控制。生态学习的核心品质和特征是自主性,这是就心理品质而言的;就哲学意义来讲,生态性的实质和灵魂是主体性,而主体性由自觉性和选择性构成。因此,我们认为,生态学习是一种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这是我们判断一种学习是否是生态学习的主要标准。

生态课堂体现三大特性的统一

从教学论角度看,生态课堂是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一的课堂,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就是生态课堂的三大基本特征。

生态课堂的模式可谓千姿百态,典型的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以及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交还给学生;重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

据此,构建生态课堂,应当赋权、增能、超越课堂本身,综合地考虑问题。第一,建构生态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第二,坚持不懈是教学改革成功最基本的保证。第三,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但建构自主课堂更重要的是依规办事。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曾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不同阶段,认为在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整体阶段来讲,初中学生就进入了相对独立学习的阶段,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性就得到了全面提升。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从专业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那么,先学的“学”与后教的“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后教的“教”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根本的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按照我们实验的体会,这个转化过程可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教读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第二阶段,引读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转为引,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进行学习了。而学生一旦进入独立阶段,就必须先学后教了,所以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联系。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简单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是这条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布卢姆认为只要从每个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包括前提知识、先决技能、初始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地提供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就能够帮助“笨”的、“学得慢”的、“智力落后”的学生像“聪明”的、“学得快”的、“有才能”的学生那样学习,而且学得一样的好。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这些策略的精神实质与“掌握学习”是相同的。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学会了才是进步的动力。因此,对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的学校、教师及学生,教学应该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