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省环首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省环首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会是环首都贫困带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支点。文章在分析环首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首都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休闲度假基地;乡村休闲旅游

一、引言

2010年10月22日,河北省在三河市召开的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中提出:环首都经济圈的初步目标为“13县1圈4区6基地”。被划定的13个县市也曾经是学者眼中“环京津贫困带”的成员。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河北一直作为京津地区的生态保护屏障,肩负着为京津阻挡风沙、水质净化和水源供给的任务,对这一地区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由于环京津周围贫困地区的发展滞后,其发展受到了“短板”现象的严重制约。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环京津贫困带落后的状况,不仅将制约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影响国家经济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内外的诸多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休假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旅游经济正在向休闲经济形态转变,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旅游发展的新时尚,环都市乡村休闲是城镇居民节假日休闲的一个重要选择。因此,笔者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会是环首都贫困带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休闲度假基地(6基地之一)的重要支点。

二、河北环首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资源优势

河北环首都的13个县市所蕴含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农业、林业、牧业等特色资源,也有传承并保存下来的地域乡村文化,如革命遗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和北京相比,其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独特,如京北的坝缘山地、森林草原、天漠和沙漠草场等。除此之外,这一地区还拥有凉爽的避暑气候、清新的空气、优质的雪场和温泉资源。总之,河北环首都地区的旅游资源呈现出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特点,具有能够生成多样性的组合资源或景观反差优势,互补性强。这些丰富独特、组合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时空和客源优势

时空距离短是满足城镇居民对休闲旅游重复需求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距离大城市中心1小时-2小时车程的城市地带,景观环境良好、城市化影响较轻、道路通达性相对较好的田园、村落、山水都是当代城市市民节假日出游的首要选择。这种既能获得休闲度假消费感觉,同时又不至于费用昂贵,出行时间又不太长的环都市休闲度假旅游无疑是一种“鱼和熊掌兼得”的理想选择。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正好处于这个时空距离范围内,因此也更容易使北京的城镇居民做出出游的决定,并以其短途、短时、低价的特点满足北京城镇居民经常性、大众化休闲度假的需求,成为北京城镇居民节假日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三)交通优势

环首都地区区位优势明显,13县市中的三河、涿州等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与北京的同城效应,成为北京游客旅游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环首都经济圈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对接北京轨道交通的设想。“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推进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轻轨建设。”因此,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进一步加快,环首都地区的可进入性将得到大力加强,游客出行将更加方便、舒适、快捷、安全。

(四)投资优势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内部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土地租金变得极为昂贵,北京市受土地政策的制约较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同时由于地价的“寸土寸金”,乡村旅游的投资压力较大。相比之下,环首都地区乡村土地面积相对广阔。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与较为低廉的土地租金,成为除旅游资源以外,吸引乡村旅游投资者目光的重要条件。

(五)政策优势

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别强调,要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这充分说明乡村旅游正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自2006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乡村旅游年”活动以来,河北省曾出台过一系列的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规范和文件,如《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河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规范(草案)》和《河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标准(草案)》,《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冀政函〔2008〕82号)等,所有这些说明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非常重视,同时这些规范和文件为环首都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环首都经济圈的提出使13县成为“特区”,还会享受到资金、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河北省环首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对策

河北省环首都地区应当借“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之东风,利用时空、客源、交通、政策等优势条件,将各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政府引导、积极支持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至少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产业、乡村娱乐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等,是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共同收益、互利双赢的朝阳产业。从全国来看,现在乡村旅游面临着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不仅难以持续发展,还会造成资源环境破坏、市场管理混乱。所以,环首都地区作为贫困落后的地区,其乡村旅游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支持。

1、树立“大旅游”观念。和北京相比,环首都地区在旅游发展方面有很多劣势,如交通、通讯等,因此省委、省政府及各地政府都应当树立“大旅游”观念,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整体筹划全省及环首都地区的旅游发展,为环首都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保证。

2、鼓励城乡居民交流和互动,积极参与乡村休闲产业开发。乡村休闲产业是依靠乡村自身资源条件,如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天然产品、人力资源,以满足城镇居民休闲要求的产业。环首都地区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城乡居民或单位与周边农村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如可以以休闲、劳作、收获的方式让都市人认地耕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都市人体验耕作的乐趣,缅怀田园生活、品味农业情调;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乡村休闲旅游所带动的餐饮、娱乐、运输、商品经营等,也可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至关重要的是,随着乡村休闲活动的深入开展,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还可以有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使农民不断地拓展视野、转变观念。

3、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正确处理相关产业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旨在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在对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土地问题上,应当在贯彻中央提出的“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基础上,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和推进当地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使乡村休闲的经营人才有用武之地,同时让暂时因某种原因还无法参与休闲开发但有资源优势的农户也能受益。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休闲经济与农业经济和谐是乡村休闲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因为休闲经济的强劲发展,而使农业经济趋于淹没,否则就失去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乡村性和原真性。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

从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六种模式:“公司+村庄(社区)+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协会组织+旅行社”模式、“示范农户+农户”伴生模式、“现代农庄”的帮带模式、“公司+文艺组团”模式、混合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模式。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农民、休闲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断探索新路径,同时也要求地方政府发挥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河北省环首都13县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农民介绍这方面的经验,以多种可行的方式推进这些模式在当地“生根发芽”。

(三)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打造精品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大众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目前正处于业态转型、产品升级的关键时期。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产品打造上,应由观光型、同质化向休闲度假型、特色差异化转变。鉴于北京周边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环首都13县更应当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县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将乡村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内涵相结合,做到差异化发展,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打造精品级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另外各县还应当结合当地资源,培育新型业态,推动产品升级,推出一批新型业态,如乡村休闲房地产、休闲农庄、温泉养生、科技观光等,打造全省乡村休闲旅游新概念。

(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打造旅游地鲜明的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地的竞争力,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此,环首都13县在产品开发,打造特色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形象策划,并做好对外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报道,另外还要选择北京的一些大型社区进行直接营销,增强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全省或者环首都地区开展评选“最美乡村”活动,形成旅游品牌,并精选一批乡村旅游线路纳入全国营销体系。

(五)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要解决乡村旅游业人才教育培训问题,特别是乡村旅游的领导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层人员的教育。还要组织乡村旅游经营业组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解放思想,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对接,不定期举办旅游相关培训讲座,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管理能力。

(六)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化管理,逐步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地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经营者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指导经营者做好垃圾、污水的安全处理,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模式及技术等运用到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中,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对游客也要加强教育,进行游客的行为引导,把游客活动量控制在生态容量之内,防止超载现象。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N].河北日报,2010-10-23.

2、曹辉,陈秋华,陈平留.乡村旅游发展PPT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2006(7).

3、孙明泉.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产业扶助[J].生产力研究,2007(8).

4、李田,王然.河北省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5、郭焕成,郑建雄,吕明伟.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