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掌握新闻的三大规则

新闻是必须真实的。虚假新闻是媒体的致命伤。《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要评出十大假新闻,以此警示媒体,但即便如此,虚假新闻仍然没有得到根治。每年都要组织都市类报纸编辑参加培训班,2007年的主题即为“反对虚假新闻”。专门用一期来反对虚假新闻,可见中央高层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也可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新闻报道方式是可以策划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独家新闻将会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独家策划显得尤为重要。今后,新闻竞争将是点子的竞争,换言之,是人才与策划的竞争。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策划高手。2009年12月2—7日,全国新锐媒体峰会在江西举行。在会上,《信息日报》总编辑彭平介绍了经验。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信息日报》一年有300多次新闻策划,几乎每天都有新闻策划。新闻策划也是新闻记者必须学习的。

新闻是能够整合的。整合新闻现在已经成了媒体的流行做法。我们打开网络,点击每一条新闻,下面都有林林总总的新闻链接,这些相关信息使新闻瞬间变得立体丰富。受网络媒体的启发,一些期刊也开始了新闻整合。《看天下》和《博客天下》两份发行量超百万的杂志,其内容都是以整合为主,几乎没有原创新闻。电视在整合新闻方面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就是通过整合其他媒体的新闻实现了高收视。

运用新闻的三大武器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记者必须娴熟掌握的新闻武器,也是媒体提升影响力、形成扩张力的法宝和利器。秉持公正是记者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最好的护身符。血的教训使《南方都市报》前主编程益中总结出舆论监督的三条原则:一、监督的问题是党和政府重视的;二、监督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三、通过努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舆论监督的要求是,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这些都是身为新闻记者应当铭记于心的。

第一现场。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是还原现场。汶川地震的成功现场报道,使中央开始放宽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限制。其实,除突发事件外,很多家长里短的故事,街头巷尾的见闻,也可以写出“第一现场”。这就要求记者强化现场报道的本领,把新闻现场活灵活现地还原给观众,使观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这方面,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做了成功的探索,将每天的“焦点”对准百姓关心的问题,牵动着万千观众的心。

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舶来品,是外国媒体运用得十分广泛的新闻体裁,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二分之一以上是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以极具特色的深度报道吸引着观众。江西媒体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努力,江西电视台2012年推出的《深度观察》栏目,即是通过深度报道让新闻更有力度。深度报道,是衡量一家媒体新闻制作水平的标准之一,新闻记者应注重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武器。

提升三大能力

发现新闻的能力。重要性、显著性、反常性、接近性、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要发现新闻,必须多留心,勤跑腿,广交友。多留心即从日常琐事中发现新闻;勤跑腿就是多走多看多发现。此外,人脉资源对发现新闻十分重要。在与朋友的交谈聊天中,常常能发现好新闻。

表现新闻的能力。表现新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客观法。客观叙述新闻事实。二、关联法。新华社记者2007年随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苏南香采访,听闻“今年我国3.1亿人次受灾,损失264亿”。于是就从这句话的关联处写开去,说明2007年是继1998之后灾害最严重的一年,但由于预报及时,虽然受灾人数多,受灾损失大,但是死亡人数少,群众得到的救助多。三、比对法。一条新闻可能会有几个新闻点,但新闻记者必须能从中挑选出最能引发受众兴趣和社会关注的新闻点进行报道。四、发散法。发散法就是通过不断地跟踪报道,把新闻的“事”变成新闻的“事件”,如武大副校长、副书记被捕事件,透视出高校成为腐败重灾区,富二代飚车撞人事件引发全国关注等。五、故事法。将新闻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往往能引起受众的注意。

培养创新的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也是电视台打造自身品牌、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出了记者创新能力的几个方面,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认真去实践: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此外,创新也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新闻记者应当愈挫愈勇,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作者单位:南昌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