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电视节目兼顾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将报刊和广播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其优势是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兼顾画面、声音和文字三个方面,画面是第一要素。

关键词:新闻;采访;画面;声音;文字;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

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离不开语言文字、声音和画面这几个组成要素。电视节目兼顾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将报刊和广播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其优势是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兼顾画面、声音和文字三个方面,画面是第一要素。电视新闻采访中要注意一下几个具体的常识性问题:

一、电视新闻文字稿应简洁、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在整个新闻中的作用已退居其次,它在主导叙述新闻事件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声音和画面的补充。因此,电视新闻稿写作上应该为画面和声音留有必要空间,在遣词造句上,也应充分顾及电视的特点。我觉得:一条电视新闻,如果可以从画面就反映出来的新闻信息,不必再过多地依赖文字叙述。可以从事件发生过程中产出或者以后补充采集的同期声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必再依赖于播音员。如一则报刊新闻,原封不动地用于电视,语言的书面化可能让播音员和电视观众都感到不便,一句话很长,让播音员念得喘不过气来,观众也听不清楚。

广播新闻很多可以直接用于电视,但因为广播没有画面手段,文字叙述唯恐不细腻,不清楚。在电视上就给人罗嗦、冗长、重复的感觉。看现在一些大台的新闻,大量的现场报道、大量的同期声的运用,直接通过荧屏,传播信息,给观众真实感人如临其境。一些台采用说新闻的形式,也很受欢迎。但这些对播音主持人的要求就很高。县级台要达到这一步,一是要尽快改革,同时在节目理念、摄录设备、人员素质等很多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

二、注意捕捉瞬间新闻信息与新闻背景采集和储备。

一些新闻并不是可以预见的,不可能事先做好采访方案,按部就班进行。这要求记者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和应变能力,通过新闻现场决定灵活的新闻形式。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捕捉新闻信息。在突发新闻事件中,抓住新闻点,特别是要及时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新闻点。否则,其损失将无法弥补。但在我们的新闻工作中,捕捉突发新闻中的最亮点和对新闻背景的采集与储备,往往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日常积累。我们不能苛求记者当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专家,但记者应该是杂家,应该具备相当的社会知识。在全球瞩目的伊拉克战争中,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的连续新闻报道,持续时间之长是开先例的,其成功程度也是受到广泛赞誉的。这两个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大量最新的新闻事实,都采用了大量的新闻背景资料信息,是新闻很有深度。让观众对伊拉克战争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有相当深的了解。这当然取决于大台的雄厚实力,特别是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实力。基层新闻工作者虽然不可能有这样重大的新闻采访活动,但在新闻背景收集、筛选、整理、有效利用上,还是需要学习的。作为基层记者,对所在乡镇的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工作开展等等基本情况,应该是了解和比较了解的。这些都是在采写新闻、进行新闻报道中可能利用的新闻背景。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归纳和提炼,做新闻工作的有心人,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很简单的。

三、提高采访提问的艺术水准。

提高采访提问的艺术水准,要尊重被采访对象,给被采访对象思考的余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记者或者通讯员采访中向被采访人提问,让人只能回答回答,或者无法回答。比如有一条新闻,报道一个地方打击治安犯罪,问受害人:“听说你的钱包在这里经常被抢,你当时气不气愤?”被采访人迟疑了一下,只好说:“当然很气愤!”就再没有下文了。这种采访提问,纯属废话!除了,哪个钱包被人抢了不气愤?还有一条新闻,报道一家企业无偿捐款改造一个村小的校舍,在破土动工仪式结束后,记者采访,请这个学校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谈谈对捐款方有什么感想”,哪个小学生对着镜头很害怕,扭扭捏捏很久,才勉强说了一句“很感谢!”。很多采访提问,被采访人只能回答那么一句或两句话,还是不问都很明白的,不能给被采访人思考的余地和自由回答的空间。这样的提问不如不要。还有一些采访,被采访人话还没说完,记者就收话筒走人了。还有一些记者,在采访群众时,提问口气生硬,居高临下,显得对被采访人很不尊重,观众看了也很不痛快,这当然会影响节目的效果和质量。

四、画面拍摄、选择与突出新闻主题。

一些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对拍摄对象主体选择不清楚,对新闻画面拍摄准备不足。对全景、中景、近景处理不当。对推拉、摇拍等手段运用不合理。不能较好地反映新闻主题。比如报道一个乡镇晚秋生产现场会,拍摄参会人的镜头太多,而农田现场的画面很少甚至没有。还有的不管拍摄什么,一个镜头持续时间太短,还有的镜头推拉过快、过于频繁,素材送到我们这里,很不好选择,编辑出来的新闻给人感觉画面切换得太快,让人眼花缭乱。

五、独立思考与保持记者在新闻采访与报道中的的中性身份。

记者要做杂家,是说要做社会知识的杂家。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在新闻事实面前,记者职业应该是中性的,对事物的判断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切忌人云亦云,停留在表面;切忌带着主观色彩和个人目的去进行新闻采访,更切忌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采访牟取私利。一时还不能定性的、一些敏感的热点新闻事实,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群众中的关注率和影响力都是很大的。因此,记者一定要洁身自好。中央和省委提出了新闻队伍思想作风整顿的“六条”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守。

毋庸置疑,记者的修养素质是靠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形成便成就了记者的个性化魅力。在这个注重个性和特色的时代,作为新闻记者,如何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同时,充分拓展自己的个性,这既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记者走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