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粹练精华寿者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粹练精华寿者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来燕赵多豪杰”,坐在记者面前的冯大彪老先生声如洪钟,大有古之燕赵豪杰慷概之风;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很难让人相信他已过古稀之年。这是他习武60余年而不辍的结果。他是一代太极宗师,却没有武者的霸气与威严,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更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学者。

“今年4月份,我和儿子儿媳到云南旅游,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峰上,儿子都要靠吸氧气来呼吸,而我什么事也没有,呼吸如常,看来我的身体素质还不错。回来跟人提及,让他们羡慕不已呢。”冯老自豪地告诉记者。

一生三缘,三方专才

他浸润六十多年的杰出成就令我们钦佩不已,但对我们侃侃而谈的却是他的三缘斋。三缘即书法缘、武术缘、写作缘;他的三缘就是他与书法、武术、文学的不解之缘。

在冯老看来,练书法一如练拳、练性、练心境。也许是因为与武术有了完美的结合,冯老的书法久负盛名,深得颜赵风韵、孙王精髓,飘逸熔铸潇洒,剑气滥觞雄奇;他为奥运村题写的“国家体育馆”、为太阳宫公园巨石题写的“曦和情逸”、为蟹岛书写的巨幅“蟹岛泉”等,雄奇隽永,神采飞扬。世评其书法“将颜体之雄劲、赵体之潇洒、《书谱》之飘逸融为一炉,每令观者目眩心倾,旌荡神摇”。著名鉴赏家、收藏家、荣宝斋顾问米景扬先生评价其行草“结构谨严、间架俊美、形神兼备、风采飘扬、注重章法,充满了书卷气,在雄厚中有灵动,加上与他的拳法相引发,因此神完气足,自成面目”。

书法又让他对武术有更深的理解,成就他一代太极大师。他自幼从文,饱览群书,博采众长,笔耕不辍,书香满庭芳……60余年的书、武、文奇缘,让他有了驰誉海内的成就。

书法人生,家传师承

他出身一个中医世家,爷爷开中药铺,父亲是教书先生。爷爷故世后,父亲掌管了中药铺。但父亲毕竟是文人,书法功底颇为深厚。冯先生幼时最大的嗜好就是:每天晚上和父亲面对面地站在八仙桌前,在煤油灯下临碑习帖。他19岁进京,一个偶然的机缘结识了著名书法家康伯藩先生,拜其门下,结下二十几年的师生情缘。幼时起打下的书法基础,再经名师的精心指点,他成了赫赫有名的书法家。

作家生涯,熠熠生辉

“小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更多的娱乐,学习便成了爱好;且练书法、看书、习武,没有任何功利心,完全一心一意;家庭的熏陶、自己的喜好,最终成就了自己。不像现在,有太多的外界影响、太多的诱惑,所以,年轻人要潜心钻研,会比我那个时候有更大的难度。”冯老笑呵呵地说道,对年轻人的爱护之情溢于言表。

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使他得以饱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加上过人的天赋,所以,他从19岁起就成了一名多产的作家。之后,“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的《世界论坛报》上开专栏,日发一稿,坚持了20年之久。不但让自己在文学上上了新的台阶,更培养了不少作者。”冯老意犹未尽。

三缘随心,长寿自得

当记者问他怎样看待从文、习武、书法和长寿之间的内在关联时,冯老耐心地跟我们讲解。练习书法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当我们写毛笔字时,要悬肘躬身站在书桌前,而这一站最少要几个小时,而毛笔尖是软的,要通过腕把全身的力量透到笔尖上。这份功力可不容小视。“要不你们试试弯着腰站着,别说两小时,半个小时就肯定会累得撑不住。”冯老戏谑道。

“这跟武术是相通的,练拳也是要把力量通过身体到手指、到刀刃、到剑尖。当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因为全神贯注,所以不会觉得累,只有写完后才会觉得疲惫。这时不但要全身放松,还要靠意念专一。这是我练字、习武半个多世纪,还有文学的熏陶,亲身感悟到三者与长寿的关联,所以我为贵刊写了《书法・太极・长寿》,阐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冯老知道我们是保健类媒体记者,一再询问我们,还有没有需要他帮助的地方。他说:“我也是记者出身的,跟你们也算是同行,会尽最大的力量支持你们的工作。”听到这里,一名老学者、谦谦君子的长者风范,不由得我们不肃然起敬。

冯大彪70余载传奇经历

冯大彪,1938年6月生于河北蠡县,系中国新闻社高级编辑,曾获首届韬奋新闻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书画名家网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金石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京畿书画院院长、北京市武协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等职。

冯大彪先生文武双全、诗书兼备,既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又是享誉海内的文学才子、武术大师。

他幼承庭训,6岁始临习《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碑帖,1957年加入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1963年拜在著名书法家康伯藩门下,临习诸家名帖,尤擅行草、隶书;曾在国内、国际获得众多奖励和荣誉;书作曾刊于国内外上百家报刊;有《冯大彪行草常用古诗选》、《古代格言警句行草字帖》、《冯大彪行草书法集》等30余种著作问世;他的书法和小传被输入《中国书法家电脑数据库》,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文艺家传集》等多家辞典和《当代中国书法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多家书法集。

冯大彪先生书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与他的拳法相引发。因为他亦是武术名家,并将武术的原理与书法的原理融会贯通。

生于武术之乡的冯先生自幼习戳脚翻子拳,1964年从程全保先生式太极拳和太极五行锤;自1966年始从陈照奎先生学习陈式太极拳,历40年研练不辍;参与发起成立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参加历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采写了大量关于武术界的文章,发表于《武林》、《武魂》、《中华武术》等杂志;汇集成册的有《武林英豪》、《武林女杰》、《陈式太极拳用法图解》(英文版)、《陈式太极刀》等;词条载入《中国武术人名辞典》,并收入《中华太极人物志》一书。许多武术类报刊曾辟专版对其进行报道。

中国传统的文人一向诗书不分家。冯大彪先生也是一名典型的传统文人,在文学方面同样有深厚的造诣。自1982年以来,他曾主编港、台报纸专栏近20年,精选出书17册,其1987年出版的《京华感旧录》,由溥杰题签,梁漱溟作序,为香港十大畅销书之一;另有文集《三缘斋随笔》、《文武撷英》、《武林女杰》、《武林英豪》、《园丁情》等。